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佚名 《廉政瞭望》2014,(5):76-76
忙完《让子弹飞》后,姜文几乎整整一年时间没有露面,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两个儿子。  相似文献   

2.
隰组 《先锋队》2013,(25):30
现年54岁的贺西平,出生于隰县陡坡乡一个偏僻农村的贫穷家庭。高中毕业后,他一直在家务农。30岁那年,七岁的儿子贺龙龙被拐走,至今24年未能找到。找遍了大半个中国仍杳无音信的他,也因此负债累累,受到精神和经济的双重打击。然而这个倔强的汉子从来没有停止过拼搏、奋斗。和土疙瘩打了半辈子交道,他深知农民手工盖地膜的辛苦。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状况,凭着对理想的执着,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他潜心研究,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新型地膜履盖机终于诞生。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20,(2):61-61
连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逆行者,尽显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铁”一般的使命担当,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上谱写出激荡人心的战斗曲。“党员就应该冲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儿子,这两天爸爸不在家的时候要照顾好妈妈。”他奔赴疫情防控阻击战前线时对儿子说。他是巷道派出所所长张学林,由于平时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陪伴重病卧床的妻子和今年将要参加高考的儿子。春节期间,本想着除夕值完班后,在家尽尽丈夫、父亲之责。没想到刚回到家还没半天时间“战疫”就打响了。  相似文献   

4.
儿子已经两岁了,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月,难怪他学会喊叔叔、伯伯、阿姨,甚至会说飞机、火车后才勉强会叫爸爸。儿子最先会说的话是妈妈,其次便是树。在儿子即将出生的时候,我和妻在院子里种了一棵小松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像松树一样具有不屈不挠、蓬勃向上、高风亮节的品质,像松树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不在家的时候,妻就地给它锄草、浇水、施肥,像对待儿子一样精心呵护着它。儿子还很小,妻就抱着他到院子里散步,每次散步都要带他去看看那棵小松树。我和妻是在我实习的时候认识的。妻在我实习的…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16):86-89
与《童话大王》中的故事相比,“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更像是一部童话剧:儿子从小便可对父亲直呼其名,小学毕业后完全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定制教育”,18岁后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9,(10)
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内务部部长。消息传到家乡,在家的廉伯、子谷两个儿子,想到北京去看望分离23年的父亲,也想趁此找个工作,为节约川资,又想叫父亲找一找去京的便车,于是写了封信给谢老。下面是谢老对儿子的亲笔回信: “子谷、廉伯:  相似文献   

7.
《党建文汇》2014,(9):12-12
在极度干旱的南疆沙漠,栽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 朱灵杰是兵团第二师三十一团六连的战士。那年春天,他和妻子带着两岁的儿子去栽树。傍晚时分,沙尘暴来了,儿子不见了踪影。一循着微弱的哭声.他们在百余米外的树林子里,看到两岁的小儿子死死抱住一颗小树,半个身子已经被流沙掩埋了。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14,(11):36-36
杨楠说,他一生有两个骄傲——一是工作。农民出身的他,凭自身努力从乡村教师成长为正处级干部。二是儿子。他的儿子学习优秀,现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就读。在儿子赴美学习前,杨楠已经做好打算:等儿子毕业拿到“绿卡”后,让妻子也到美国定居。  相似文献   

9.
史载,明朝永乐年间,胡寿安任新繁知县。一次,儿子从家乡新安来看望他,两个月内吃掉了两只鸡。胡寿安得知后大怒,责备儿子这么贪吃,生怕毁坏了他清廉的名声。儿子很惭愧,接受了父亲的训导,并以此为戒。  相似文献   

10.
谢京杰 《党课》2008,(3):92-95
案例: 吴老汉的妻子过世早,为了儿子一直没有再婚,父子俩相依为命,靠着他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很是艰辛。儿子吴立业今年25岁,高中毕业后一直闲散在家,整天游手好闲,也不出去找工作。为此,吴老汉经常训斥儿子。吴立业每每听到父亲“唠叨”就显得很不耐烦,埋怨父亲没本事花钱送自己上大学,自己又不会什么技术,就不该去找工作,就算去找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案例一2004年8月,45岁的汪芸喜得孙女。为了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汪芸提前退休在家带孙女。一开始,小夫妻俩下班后还帮着带孩子,但时间一长他们嫌烦,下了班就钻进房间玩手机打游戏,孩子哭闹也不管。汪芸一个人带娃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还没有等她喘口气,2006年9月,小孙女敏敏出世,汪芸更是精疲力尽、焦头烂额。一天中午,儿子儿媳在家休息,汪芸实在太困了,便把孩子交到媳  相似文献   

12.
一家生活在农村的母子3人,靠1亩多薄田度日.母亲长期染病在身,时常无钱医治,拖着两个八九岁的儿子,生活过得十分艰难.母子三人的生活除了村上微薄的资助外,全靠亲戚朋友的接济,两个本该上学的孩子,却因无钱上学而辍学在家…………  相似文献   

13.
正儿子8岁患病瘫痪后,吴祖兰便成了他的"双腿"。一路风雨,一路艰辛,她背了儿子16年,从小学一直到读完大学。母亲柔弱的肩膀,成为儿子最坚强的依靠。吴祖兰,从江县丙妹镇丙梅一村村民。她的儿子唐汉超在8岁那年患病瘫痪。从此,吴祖兰用瘦弱的肩膀,背起了儿子的未来。16年,5800多个日日夜夜,身高1.5米、体重100斤的吴祖兰,背着儿子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读大学。  相似文献   

14.
今年48岁的张应平,是二师二十四团七连的职工,离异后带着两个儿子一起生活,大儿子21岁,小儿子17岁。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供养着两个孩子。2011年,大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开大学。昂贵的学费,使  相似文献   

15.
“我要为儿子写一部成长史,在他18岁的时候送给他。”尽管肩挑江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的重任,杨利把太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始终坚持着对儿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关注和记录。在许多个加班后的深夜,她将心灵深处对儿子的牵挂和爱都变成了心灵手记。  相似文献   

16.
事情还得从儿子说起。小儿九岁,虎头虎脑,酷好足球,十足一副球迷的架势,成天嚷嚷着要买个足球。考虑到踢球对孩子的成长及身体健康有益,遂与妻协商后买了一个,儿子欢天喜地,动画片也不怎么迷了,每晚回家,背上书包,怀中足球,满头大汗,饭量也逐天见长,晚间睡眠也安静多了,不再似以前抡拳踢腿、口中念念有词、夜半光腚被冻醒那般恶卧了,看着儿子在足球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心中倍感欣慰,和妻相视而笑:这个足球买得值。一天,儿子照旧踏着夜色归来,背着书包,怀中却不见了足球。责问之下,吱唔不清,看来球是弄丢了。丢就丢了吧…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年仅20岁的韩鸿在服完两年兵役后,退伍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二师二十四团。韩鸿的父母看着儿子待在家里也很着急,就想着给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当时被安排在团联防队,他同意父母的安排,勉强在联防队干了两年,但他有自己的打算。经过一番考察,韩鸿  相似文献   

18.
<正>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内容是年轻的母亲等在家门前,四五岁的儿子甩开她的手,箭一般飞奔向月夜归来的父亲,图下有言:"人生有两个方向很重要,一个是出门,一个是回家。"这幅漫画有两个令人遐想的概念:出门、回家。人生需要"回家"。家是生命的驿站、心灵的港湾,是让我们休息、养伤、加油的地方,充满着无比的温馨,但在"回家"之前,先要出好"门"。你是小孩儿,长到五六岁,该上学了,是"出门";你  相似文献   

19.
正张电脑姓张,在家中属于"电"字辈,所以父亲给他起名张电脑。对于这个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孩子,父亲给他取的这个名字里满含了深深的期许。那个爱种花的妈妈张电脑的妈妈叫姬秀玲,今年63岁,八师一四三团职工。1989年,张电脑呱呱坠地。出生4个月后,同龄的孩子已经可以直起脖子,他的头还抬不起来,这让妈妈姬秀玲心里充满了担忧。她和丈夫带着孩子找到乌鲁木齐的专家,诊断的结果对他们不啻是晴天霹雳:儿子得的是先天性脑瘫。  相似文献   

20.
<正>一1909年阴历正月初八,张贻祥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南湾村吴家湾一户贫苦农家。全家9口人,仅有3亩薄田、3间草房,全年收获粮食仅够全家生活3个月,其余时间只能靠野菜度过饥荒。他的父亲张良瑛与母亲张汪氏共养育了4个儿子、3个女儿,张贻祥是老三。由于灾荒和外债增加,念了两年私塾的张贻祥很快就辍学在家,帮助家里干一些拾柴、放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