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柞水县,就如同到了一个山清、水秀、天蓝的世外桃源.近年来,柞水县林业局始终围绕"打造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建设思路,依法保护青山绿水,积极造林植树,使林业生态成为支持柞水县生态旅游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 "十一五"期间,柞水林业局植树造林25.0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88万亩,飞播造林9万亩,封山造林82万亩.全县完成林业项目投资16056.89万元.随着全县造林面积的增加和一系列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柞水县林业生态优势得到进一步的显现.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显示,柞水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6.5%,林木绿化率达到76%,植被覆盖率达到88.8%.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16,(3):48-50
促进成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 安东副主任说:秦岭生态保护既有管理上的问题,也有立法上的问题.比如,条例中提到"1500米以下适度开发",什么是"适度"?含义模糊.我们前几天进山检查,发现存在好多问题.建设别墅群都有政府批件,县里部门的批件居多.从形式上看是合法的,但结果是把秦岭生态破坏了.建议:对秦岭生态保护现状搞一次普查.尽快将条例的修改列进明年的立法计划,各级各部门、全社会都来关心秦岭的保护,关注条例的修改.对秦岭的保护要进一步明晰责任、加强监管,对监管不到位的要追责.对秦岭合理利用的审批权要上收,审批要严格.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提出“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的设想。2007年7月,《陕西秦岭中央国家公园建设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鉴定。2007年11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开发的重要保障《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通过。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20,(1):18-19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2019年9月修订通过,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修订体现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要求,是完善我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深入实践,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5.
◇7月25日上午,《陕西省森林公园条例》宣传贯彻大会在西安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迈曾、副省长祝列克出席。◇7月25日上午,2012年省级"两联一包"柞水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在柞水县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前进出席。◇7月26日下午,《陕西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大会在临潼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玮出  相似文献   

6.
李晓东副主任说:制定本条例是有必要的,但是要从保护森林、规范森林公园建设的角度调整。应该规范清楚森林公因怎么申报、审批、管理,同时从保护生态、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角度要有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层峦叠嶂的秦岭山清水秀、树木茂密,素有“陕西绿肺”之称.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永续,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陕西的重点工作.《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施行,这是全国大中城市中,首次为一座山而专门设立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我省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进入了“法治”时代,是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云破坏它.秦岭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世界物种的"基因库",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立法反映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科学的立法学理论作为立法预测、立法规划的依据,并且在立法体系、立法技术、法规名称、法律术语、法的技术性结构等方面做到科学的一.为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融合人文之善,创造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9.
秦岭是我国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有着"国家中央公园"之称,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1年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别对西安、宝鸡等6市进行检查,通过现场察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开展法律知识测试等方式,依法开展法律监督.2021年11月23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审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次为一座山脉立法,具有首创性,<条例>的出台见证陕西地方立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由激情到理性,由慢到快再到稳,由注重速度和数量到速度与质量并重,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为保护和发挥好秦岭生态环境功能加大保护力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秦岭,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长江黄河分水岭。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秦岭东段南坡的柞水县,总面积2123公顷,海拔1000-2802米,被誉为"都市人的高山公园,老百姓的避暑胜地",有"秦岭主脊、终南之冠"之称,该公园属省政府正在打造的大秦岭——中国中央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市确定的十大生态旅游项目之一。公园资源丰富、景观优美,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溪、林"于一地,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  相似文献   

12.
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安康市最北端,长江流域汉水水系的上游,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森林覆盖率高达90.2%,是典型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旅游强县。近年来,宁陕立足县域实际,挖掘特色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模式,抢抓西汉高速公路通车和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文化兴县"发展战略,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加速生态文明建设和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结合,彰显特色优势扩大旅游招商,创新旅游工作机制,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举办五大文体旅游赛事活动,打造宁陕旅游特色品牌,实现了宁陕旅游产业在秦岭片区的率先突破发展,在全省实施大秦岭生态旅游开发和建设大秦岭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宏大实践中间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形成了秦岭山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宁陕特色”。兴旅游产业而富裕。扬生态优势而美丽的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3.
柞水县地处商洛市西部、秦岭南麓腹地,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总人口16.5万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定贫困县。近几年来,在历届班子和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先后被评为全省经济增长最快县和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础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县之一,荣获2006年度陕西省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相似文献   

14.
东星  李亚妮 《法人》2023,(12):71-72
<正>陕西省太白县境内有秦岭主峰太白山,是长江黄河分水岭,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环境优越。近年来,太白县人民检察院打造“山林绿、河湖青、天空蓝、土地金、英烈红”的独具特色“五色”公益,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守护秦岭植被、水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商洛市柞水县位于秦岭南麓,毗邻西安,是一片民风淳朴、历史厚重的土地。近年来,随着“亚洲第一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贯通,缩短了柞水与西安的距离,使柞水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成为西安市民举家式自驾游和休闲度假的首选地,前来柞水溶洞、凤凰古城、牛背梁森林公园、秦楚古道、岭南首镇旅游观光的客商日益剧增,旅游业迅速升温,极大的刺激和促进了当地饮食、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公认,秦岭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山脉之一,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并称为地球"三姐妹".其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好",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永茂说"这部<条例>看起来只是一个局部的专项地方性法规,但其对于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我省乃至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广阔地区水源涵养和保护气候环境的需要,也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柞水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份田的土石山区县,曾几何时,柞水县的公路建设相对滞后,长期超负荷使用,境内省道坑坑洼洼,路不成路,县道、村道都是简陋的沙土路,路窄、崎岖不说,更要忍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全县人民苦不堪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柞水县的公路建设投资逐年加大,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乡乡、村村通公路。公路网骨架已基本形成,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昔日“百里都无半里坪,只堪图画不堪行”的“莽林”之地,已被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取代。今年来,柞水县地方公路建设不断推进,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总投资超过40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柞水县的投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条件,加快了柞水县城镇化的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柞水是秦岭南麓的一个普通的山区小县。陕西省柞水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贺国琴却带领县纪委、监察局一班人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近几年,柞水县相继推出了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村级财务"五笔会签"、惩防体系动态监测等11项创新制度,工作风生水起,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9.
2009年9月22日,来自全省各市的11个县的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列席了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与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起,听取了关于检查《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等大会各项的议程。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安排县级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  相似文献   

20.
森林具有独立的内在的价值,并且一片森林其本身也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对于森林生态的补偿也是间接的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但是,由于长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造成了森林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单一的“污染者负担”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日益严重和复杂的环境问题,生态补偿的理念随之产生。本文从森林的价值、森林生态补偿的含义、森林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我国森林生态补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补偿的途径和对策等方面来阐述对于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