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忧郁"的经济学和"不道德"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郁”的经济学是指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人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忧虑。对于这种忧虑经济学家舒尔茨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人类社会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其途径就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 ,通过实用知识的进步 ,来弥补自然资源的短缺和不足 ,而对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却基本上没有涉及到 ,这明显是带有“不道德”经济学的色彩 ,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14):50-51
“雅贿”又被称为“优雅式贿赂”,是行贿者为了讨好附庸风雅的官员,适应贿赂新需求,而在贿赂方式上产生的新变种。“雅贿”一改以往赢接送真金白银、皮袍、人参、香车豪宅和有价证券等传统做法,摇身变成了给官员们送他们喜欢的玉器、青瓷和名人字画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词”与“物”的关系模式,对“民告官”概念因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异进行微观功能分析,旨在强调这种断裂、甚至偏离,将在很大程度上深化“官、民”之间的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关系必将不利于现阶段执法为民、司法为民的贯彻实施,必将有损政府官员的亲和形象。同时,针对“语词”嬗变所带来的危机,最后提出几点消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的突出特点深圳经济特区在币场经济发展时期所发生的腐败现象及其原因归纳起来,大体有“五个突出”。(一)拜金主义的思想行为问题比较突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类经济实体总是想方设法追求经济效益的。如果人们对这种追求发生了偏见,拜金主义思潮就会乘虚而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换领域的扩大,不少人以“金钱万能”为“信条”,有的甚至把它当成唯一能办事的“诀窍”。这种信念究竟对不对呢?应当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有许多方面确实离不开使用金钱和货币交往这个基本…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新都区民主政治改革以其深刻性和全面性而被誉为“新都现象”。构成“新都现象”的是一系列的“新都词汇”——阳光政府、用眼睛投票、权力回归权利,还权于民,组阁等。解读这些在政治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核心“词汇,”对认识和深化我国的政治改革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庸思想与"一国两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平 《理论探索》2006,3(3):25-27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孔子对世界万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中庸”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养料。正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脉渊源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解决现实政治难题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7.
“形象管理”是21世纪企业管理的重要主题。可以从人生有“三戒”、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以及“三贵之道”与礼仪文明诸方面,系统阐述儒家“德性”智慧与塑造企业家“形象管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何少林 《理论探索》2007,1(4):16-18
20世纪30年代,围绕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十教授”提出的“本位文化”论是这场论战的诱因。张岱年积极参与了这场论战,提出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建设以中国文化为主的“综合创新”的文化观。张岱年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位文化”论,而是发展和超越了“本位文化”论。在对文化认识不断深刻的今天,我们不应一味地贬抑“本位文化论”,而应一分为二地认识和评价“本位文化”论。  相似文献   

9.
朱彦体 《学理论》2009,(8):104-105
赋作为中国古典文体的重要形式,从“五四运动”以来出现“断口”现象。新文化主宰文坛以来,赋之创作虽未间断,但终究没有形成赋之思潮。近些年,现代人紧随时代发展节拍,根据赋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壮辞”特征,以赋之体式,力创盛世华章,出现了多种题材的现代赋作。但现代赋写作受到了现时思想的冲击,同时也受到作者自身才智的羁绊。如何认识现代赋这种新生之物,现代赋写作如何在“传统”和“现实”、“有法”和“无法”之间驰骋,本文阐析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武高寿 《理论探索》2004,1(4):19-20
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提法改变了哲学的主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党和政府及时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要落实和贯彻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对此 ,有必要从康德的“人是目的”说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1.
非常"男""女"     
王奇伟  谭宏姣 《学理论》2009,(30):236-237
针对近年来网络中流行的新词族“X男”“X女”,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从“草食男—肉食女”、“肉松男—干物女”、“凤凰男—孔雀女”、“型男—索女”这四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的词源,词义特点,流行动因等角度作出初步分析,并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5.
志与功即动机与效果的考察,是道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历久常新的难题.在中国古代哲人对志与功及其关系的深刻认识中,也蕴涵了对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路径及其认识的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学"是国家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全民的"精神血脉"和"悟道之母"。传承先进国学思想与发展当代国学理念同样重要。而实践国学思想,有赖于全民的文化自觉。要使"国学之树"常青,需要把构建"当代国学思想体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使之真正生化为"民魂国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是史传分流的结果。尽管小说已经形成自己的体制与特点,但对史传的师承却不绝如缕。本文拟就《史记》与《儒林外史》在结构模式上的承传与重构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白琳 《理论导刊》2007,(9):104-106
2005年初查韦斯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新社会主义",是思想来源多元性和混合性的、立足委内瑞拉国情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的出现和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的出色表现,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涨潮的重要标志。要以新眼光来观察和研究这种"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关于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宗教的、哲学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中间因素"的思想,为后人研究社会心理提供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普列汉诺夫在恩格斯"中间因素"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心理是居于经济关系、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之间的"中间环节"思想.这不仅是时恩格斯"中间因素"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理论.  相似文献   

20.
黄燕妮 《学理论》2010,(13):64-65
作为先秦两大显学之一的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身若其身",这与基督教宣扬的"爱人如己"的平等之爱确有共通之处,但两者事实上都无法完全超越建立在血缘宗法基础之上的差等之爱。而另一方面,墨家和基督教所提倡的"爱"在其来源、诱因和爱的广度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