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浅予 《政府法制》2014,(11):36-36
8岁那年,母亲给她出了道选择题:“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说:应当有某个人对这个问题做些事情,但是为什么应当我做?另一种人说:必须有某个人对这个问题做些事情,那么为什么我不做?”她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时妹妹从门外跑了进来:“我先选,我先选。”妹妹总是争“第一”,  相似文献   

2.
敬畏规则     
罗西 《政府法制》2009,(24):1-1
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我常常站在中国的十字路口感到耻辱,因为在红灯前,往往只有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一车人,我可不吃眼前亏。做中国人,有时很悲哀与无奈,只好做阿Q,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3.
于建嵘 《法人》2011,(10):89-89
西方政治学一直讲个人及个权利甚至个人主义,但从来就没有严格从“我”出发,跟踪和描述“我”在社会上会如何运动。从这一意义上讲,“注目礼”理论更值得政治学人琢磨  相似文献   

4.
“偶酱紫的人8是菜乌”,“菌男霉女雷到了偶“,“人在口途,只好闪了”,“JJ你超搞笑,I真服了U”,“伤不起,有木有”,“偶好稀饭MM”,“巨郁闷,神马都是浮云”,“人至贱则无敌,我晕”,“五毛和五毛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凑成了一块”,“人生最大杯具:美人迟暮,英雄谢顶”,“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  相似文献   

5.
当国家第一次反“法轮功”的时候,我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代表,参加了本地政府组织的国务院办公厅电视讲话会议。会后分赴“帮教对象”处,深入基层进行帮教。所有“法轮功”的一套具体操作过程,我都亲眼得见。他们都是很普通的群众,朴实无华,善良有信,大部分人只识几个大字,却已经把“法轮功”的书背得烂熟,对“法轮功”所宣讲的一套教义顶礼膜拜。特别是。有些人是我熟悉的自食其力的小商小贩,  相似文献   

6.
杜雷 《中国监察》2009,(2):62-63
自幼我就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嫉恶如仇,爱抱打不平,忒恨贪官污吏。及长,我对纪检监察产生了好感,对纪检监察事业充满崇敬,对“纪检人”满怀景仰。未曾想,后来一个偶然的际遇,让我成了一名“纪检人”。是愿望的满足?还是命运的使然?我与纪检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我演“真真假假”张立东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人都知遭,其中有个节目叫“真真假假”,对各种职业的猜测成了电视观众的一个热门话题。世上的事真有点让人捉摸不透,我——一个其貌不扬的检察干部,竟然也出演了一回“真真假假”,充当了一个陶瓷工艺美术师的...  相似文献   

8.
“我几乎什么锁都能开,我最看不起那些用钢筋撬锁的人!”一个“技术型”入室盗窃团伙被栾城警方打掉后,一名嫌疑人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     
去年8月,我调A县任劳动人事局局长。上任伊始,就被一年一度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工作缠得脱不开身。从早到晚,无论在办公室或是在宿舍里,上门求情的人络绎不绝。我初来乍到,人地两生,也不用担心得罪三亲六故,自然一概回绝。后来,也许是知道我这个人不好说话吧,上门说情的人日渐稀少了。这天中午,我在食堂吃过饭,回到宿舍刚准备小憩,门就“笃笃”的响了起来。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位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你找谁?”我一边问一边打量着对方,发现她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您就是张局长吧?”“你有什么事?”…  相似文献   

10.
“我叫沈图泉,但是不图钱”江西省都昌县国税局城区分局局长沈图泉,在小小的都昌县城也算得上是个人物。然而,走进他家,你看到的却是与“局长”的身份毫不相称的情景:阴暗的光线、简单的居室、老式的家具,毫无一点“现代化”可言。主人见客人的疑惑,只是平淡地笑了笑说:“家里很清贫,不过,我这个人随遇而安,很知足。我总觉得,一个人活着不能总是为了钱。这十几年来,也有不少人给我送钱送物,我家里也确实需要钱,但我从没有一次动心而接受过。道理很简单:一是人格,二是纪律,三是我收入一百,国家就可能损失几百或上千。”早…  相似文献   

11.
鸟瞰上海     
一位事前不肯透露采访内容的老外导演问我:“为什么拍上海?”我回答说:“因为我是上海人。”
  “为什么选择登高拍摄?”,面对接踵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我回答说:中国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他不一定知道王之涣是何许人也,也不知道翻译是如何翻译的。但老外听完后点了点头说道:“高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大凡有些年纪的人,肯定都记得“老三篇”。作为也有些年纪的我,总感觉那个时代尽管成了历史,但我总忘不了那个叫做“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  那个移山痴心不敢,挖土决心不变,并声称要让子子孙孙都来参与移山大战,却被人讥笑为“愚公”的老人,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始终如一地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感动着我。  那是一种坚定的信仰,一种坚强的信念,一种坚决的信心。  说到底,那是一个进入了一种境界的理想。  遗憾的是,环顾四周,似乎去思考信仰与理想神圣的人们少了,甚至没有信仰,没有理想也无所谓,所谓“我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裸婚时代     
作为70后出生的人,有点儿落伍的我终于在80后、90后当道的时代做了一回“潮人”。早在七八年前,我就“裸婚”了。  相似文献   

14.
邓忠强 《政府法制》2011,(29):45-45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朝寒”(早晨天冷),丞相晏子正陪在国君齐景公身边。一阵寒风掠过殿堂,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许是为了增加一点热量来御寒,他当即支使晏子说:“请进暖食(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给我拿件皮袍来穿上)!”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后,我到灾区去培训警察。有一次吃饭时,一位个子不高、黑胖胖的人和我同桌。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我问他贵姓,他说姓叶,是某某中学的校长。我一听立刻站起来说:“给你敬个札啊!你是名人哪!”这个人就是被评为“中国最牛校长”的叶志平。我为什么要站起来给他敬个礼?因为在地震过程中,他的桑枣中学,  相似文献   

16.
理喻 《政府法制》2012,(18):1-1
我不喜呔看清宫剧,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特别讨厌耶一条条拖在脑后晃来晃去的“猪尾巴”,看着这一条条恶心的“猪尾巴”,我就想起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想起一桩桩灭绝人性的文字狱,想起喋血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想起徐锡磷被掏心挖肝的惨状……曾几何时,听着大街小巷飘出的“你是疯儿我是傻”的怪音,我就不由得皱起眉头,那电视里花枝招展的现代少女一声声刺耳的“皇阿爸、皇阿妈”。不知让人有多恶心!  相似文献   

17.
陈否 《西部法苑》2001,(8):62-62
近年来,我在祖国各地发现了不少值得一提的口号。比如关于计划生育的,在西北我看到了“计划生育,丈夫有责”,这说明那里计划生育的主要障碍在男方。在山东,我看到了“一人结扎,全家光荣”,我仿佛回到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战争时代,不知道结扎这事有何荣可光?难道说也放鞭炮、骑大马、戴红花,逢人便趾高气昂地宣布:“俺结扎啦!生不了啦,快来俺家喝酒吧!”。在河南,更有邪门的,叫做“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这说明那里的计生工作很艰难,经常要采取严厉手段,但用“扒房牵牛”来强迫人家流产,却是违法。  相似文献   

18.
“我就是想为平利办企业出点力”“我是个穷苦出身的乡里人,看到县上招商引资那么艰难,兄弟姐妹外出打工那么辛苦,我就想把在外边打工挣的钱带回来,为平利办企业出点力,让兄弟姐妹在本地打工挣钱。”龙云庭说起自己创业的经历。就给人一种真诚实在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法治》2014,(8):45-45
谢先生接到“邮局”电话,通知有一封“沈阳市社保局的通知书”。不久,一个“沈阳市社保局”的人打来电话,告知“上海警方发现我在上海办了一个医保卡,购买许多毒品原料”,他的医保卡已被冻结,  相似文献   

20.
瀛州分局对面是个小卖店。一些日用品还比较齐全,我是小店的常客,一来二去和老板混熟了,老板乳名叫豹子,我戏称他“土豹子”。“土豹子”也偶尔拿我开涮,人熟不讲理嘛。有一次闲聊时,土豹子侃起了警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