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克顿是一个美国人的名字。在150多年前,克顿是美国西部的一个中级警官。如果他沿着警官这条路走下去,那么现在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他。但是,他偏偏是一个创新的人。于是,他放下了警察这一职业不干了,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私家侦探所,成了世界私家侦探的开山祖师。当然,他当初不会知道150年后,在中国有一个警官不仅想着他,还认为自己的志向和经历都和他有相像的地方,并且学他的样子也办了一个私家侦探所,起名叫辽宁省克顿事条调查所。这个警官就是中国第一私家侦探孟广刚。  相似文献   

2.
原先他是多么幸福啊!他是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在市里小有名气,有自己的私家车,有宽敞明亮的住房,更有一个温柔可爱的妻子。可上天好像故意跟他过不去,把他推向了无尽的黑暗当中,他的眼睛失明了。他痛苦、彷徨,想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每次都被细心的妻子发现。真的,她是一个细心的女人,这种细心只有在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才能细致入微地体现出来。譬如在他晚上失眠的时候,吃了几片安眠药,药瓶里还剩几片,她心中都一一有数。  相似文献   

3.
张愉庆 《研究生法学》2007,22(6):93-101
圣经路加福音第10章第25节讲述了一个好撒玛利亚人(Good Samaritan)的故事,大意是: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去,半路上遭遇强盗。强盗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然后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经过,看见他,但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个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经过那里的时候,看见他,就动了慈善之心,  相似文献   

4.
《法人》2009,(6):72-72
说起吕良彪律师,我当然非常了解。在我看来,他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有思路、有追求的律师!我了解他的经历。他是一个做过律师、做过法官,又做律师的人。做法官时曾官至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是以让许多人羡慕与赞许。但他又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一切,主动选择了老本行——律师,主动选择了新的人生攻略驿站——北京。他来到北京后,  相似文献   

5.
如果用一个时尚的词来给他贴标签的话,他是一个“官二代”。他叫罗西北,他的父亲是一个名叫罗亦农的先烈,他本人是我国著名的水电专家.19年前,我被友人推荐加入“先驱者后代”丛书的写作阵营,我负责的采写对象正是罗西北:这一次机缘,让我和罗西北和他的夫人赵仕杰教授有了一段长达十几年的交情,也让我对先驱者的后代这个人群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6.
咏叹调     
他是一个职业歌唱演员,已经独唱好多年了.他只唱那些古典歌剧.他家里有妻子和7个孩子,都靠他一个人养活,所以他每天都出去演出.  相似文献   

7.
一位北京网民在互联网上贴了一个帖子,讲述了来京打 工的一个外地朋友与居民身份证的故事。 "有一个哥们儿,身份证丢了,他打电话到老家央求朋友 代为补办了一个,用挂号信寄来后,他到邮局取。但是,取他这 个身份证,他必须用自己的身份证才能取出来--而只有把 那个身份证先拿出来,他才能取出这个身份证。这是一个悖 论。他急了,一遍又一遍地说,那证件就是我的,可是邮局工作 人员就是不让。他被逼无奈,发誓说,如果他撤谎,那么他就是 --他接着说了一大堆动物的名字。最后还是没有取到身份 证,他只得央求邮局把那封挂号信退回去。后来,他亲自回了 一趟老家,看到那封信上有一个改退批条,用圆珠笔写着:查 无此人。"  相似文献   

8.
燃灯者速写     
“燃灯者”邹碧华对法院人的意义,是不寻常的。他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他是法官这个崇高职业的耀眼高光。为了纪念他,我创作了这一系列作品。“燃灯者”一路走来:他从山村走来,他从法律高等学府学成走来,他从书海走来,他从每一个沉思的夜晚走来……他来了,来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走的时候,却有很多人一起向着他的方向继续前进。在我看来,黑白分明的速写方式,是赞美“燃灯者”高风亮节最恰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晕车     
张峰 《公民与法治》2010,(13):53-53
我有一个好朋友在一个局级单位任职。他为人正直,对单位的领导总抱着批评的态度。有一次他到我家里来玩,喝酒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缠上了他单位的领导。朋友对他们单位领导的恋车情结很有意见,说一个区区局级单位,小轿车就有五辆,不是挥霍民脂民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高尚的宽恕     
有位智者和一个朋友结伴外出旅游。在行经一个山谷时,智者一不留神滑倒了,他的朋友拼尽了全身力气拉住了他,不让他葬身谷底。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自由     
在民主国家里,人民仿佛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真的;然而,政治自由并 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 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 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 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相似文献   

12.
政法憩园     
《法制与社会》2011,(9):61-62
走私的秘密在美国边境,有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骑着自行车过境,边防士兵马上拦住他,要他打开包接受检查,结果里面全是沙子。第二天那个青年又背着一个大包骑着自行车过境,士兵又拦住他,同样检查了包,里面还是沙子……就这样重复了3个月,  相似文献   

13.
梧槐  秀田 《法制与经济》2003,(10):16-18
○他是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一次偶然的纠纷使他与隔墙邻居——人民医院结下“缘份”。“和气”的他先是取得医院的信任,之后,又扮演了一个“心理专家”角色,成了院领导的“红人”。○他的“生财之道”是涂改票据,短短一年多时间,医院就被他掏出一个60万元的“大洞”。这其中,有他自已的“聪明”,也有医院管理体制的弊病。○2003年6月,骗术被揭穿后,他以涉嫌诈骗罪被当地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检察机关有关人员对记者说,这起诈骗案典型、独特,在淇县历史上罕见。近日,检察机关将对此案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4.
开篇故事 古代有一个宰相叫冯延巳,他有一个极大的爱好就是爱吃老母鸡,吃着吃着突然有一天病了。太医一把脉,说得的是头风,就推荐了朝里的吴太医,说他治头风病治得最好。  相似文献   

15.
(八) 叶永彬感觉也被逼上了梁山,他没想到自己在这件事上陷这么深.杜雨欣是一个弱女子,竟能做到为民请命,他一个堂堂七尺血性男儿,竟要做缩头乌龟?但他是一个公证员,法律上的保密原则实际上限制的是他的话语权,也就是说他在这件事上有保持沉默的权利,而且必须保持沉默,不保持沉默就会违背公证的基本原则,动摇公证之所以成为公证的信誉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还想藏下去     
一个意大利老头,有个不敢告知别人的秘密。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找到了教区的牧师,问牧师是否愿意倾听他的忏悔。牧师说,自己非常愿意,因为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7.
品酒大师     
我听说有一个了不起的鉴赏家,他是一名品酒师。一个朋友邀请他去品酒,因为这个朋友有一些非常古老的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天平的砝码     
有这样一 则幽默:一个 面包师一直从 他隔壁的一个 农民那儿购买 黄油。有一天, 他觉得3磅一 包的黄油似乎 太轻了点。于 是他开始定期 地称一称黄 油,发现每回都份量不足。他特别生气,便开始向执 法机关提起诉讼。事情闹到了法官那里。 "您没有天平吗?"法官问农民。"有哇,法官先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法治》2011,(21):F0002-F0002
他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家乡的土地;他是一支燃烧着的蜡烛,默默地用他的光照亮同行,用他的热温暖周围的人们;他视村民为衣食父母,以村民利益为根本利益。他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平凡的生命,可以有这样高尚的灵魂;一个平凡的岗位,照样可以干出火红的事业。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一位法官朋友进行了一个长时间的通话.虽然,我和他的谈话是从"祝贺"开始的(我刚从朋友处得知,他新近得了个宝贝儿子),但是,我给他打电话的主要目的是,想听一听,他作为一个法官,对中国目前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有什么看法.也不知道怎么地,聊着聊着,就偏离了主题,居然聊到了他今后的打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