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法专业《国际关系史》试题一、解释(50分)1.布列斯特和约(5分)2.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5分)3.第二战场(5分)4.敦巴顿橡树园会议(5分)5.1948-1949年柏林危机(5分)6.1954年日内瓦会议(5分)7.1956年日苏关于领土...  相似文献   

2.
张德广在《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载《红旗文稿》2008年第18期)中指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说,一方面中国全方位有声有色的广泛的外交实践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社会更加关注我们的行为,愿意倾听我们的声音;另一方面,我们在外交实践中确实也提出了不少新思想、新论断和新理念,如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民主化,新安全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国际关系史学术研究不断发展,国际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正在被人们重新认识和探讨,现将其中若干问题的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均势”外交问题 “均势”外交是近代西方列强为了扩张领土、夺取市场、争夺霸权而采取的外交政策。 关于“均势”外交的特征。一些学者通过考察整个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演变,指出“均  相似文献   

4.
张曙光在《冷战国际史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链接》(《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2期)中认为,冷战国际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探索相结合应该成为国际关系跨领域研究的有益尝试。(1)冷战国际关系应该成为检测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假设的一个时空“实验室”;(2)冷战国际关系应该成为设定当代与未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新议题的参照体系,研究者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对议题进行重新设置,  相似文献   

5.
春夏之交 ,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于 6月 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自 1 998年 1 0月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以来我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的又一次盛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深教授和专家、长期在外交第一线工作的老大使、老外交工作者、以及正在工作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的中青年专家 30余人与会 ,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高层次讨论会。会议开幕时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原会长鲁毅教授和外交学院杨福昌院长先后致辞。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毅同志在开幕式上就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部《国际关系史》(10卷)系列专著简介我国第一部《国际关系史》(10卷)大型系列专著已由世界知识出现社出版。这是我国国际关系史学界完成的一项开创性的集体科研成果,它必将对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和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部专著是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  相似文献   

7.
1999年6月18—19日,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分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举行主题为“中国外交50年”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政法大学国际政治教研室联合筹办。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会长鲁毅教授出席研讨会。会议由分会副会长杨铮教授、顾关福研究员分别主持。应邀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交部政研室、社科院欧洲所、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以及世界知识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的20多位专…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关系林军国际关系史与世界历史、世界经济史以及国际法等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已经引起人们充分的关注。相比之下,科学技术发展史在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中似乎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当然,按照我国一般的说法,国际关系史是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论断出...  相似文献   

9.
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综述刘建飞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分会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于11月29-30日在中央党校举行。来自中央党校、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在发表于《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4期的《国际关系理论的时空问题》一文中,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刘力平教授以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为线索,把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现实主义占主导地位的阶段,(2)理想主义萌芽的阶段,(3)理想主义成为一些政府制定政策根据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王逸舟教授在发表于《外交评论》2006年第6期的《试析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进步”:几点批评与思考》一文中指出:有关国际关系学之“中国特色”的讨论,近一时期重新热烈起来。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加入的学者提出了新的有意思的论点论据,例如秦亚青教授提出的“三个源泉”的看法(即中国古典中的精华、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进思想成分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积累的新鲜经验);二是中国实践达到新的阶段,国内外都要求中国学者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关系理论的时空问题》一文(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4期)中,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刘力平教授通过考察国际关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提出了自己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定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起源,刘教授肯定斯坦利.霍夫曼的说法:"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2012年7月14-15日,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办、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承办,以“中国大外交: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2年理事会会议在吉林大学隆重举行,共有来自同内30余家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睦邻外交古已有之、于今为盛,构成了广义国际关系史中的一大独特景观。中国历代长期与自觉地坚持睦邻外交,既有以儒家为主、传统王道战略文化的主观原因,也有国家利益与实力对比的客观原因。只有将强调主观因素的建构主义与强调客观因素的现实主义相结合,才能比较充分地解释中国睦邻外交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与时偕行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和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共同举办的“全国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于1998年10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得到了外交部、中联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关心和指导。这次会议是继1987年全国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之后又一次水平较高的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国际关系学建设的几个问题李石生自1980年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与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出版了一批自己编写的教材和国际关系历史与现状的论著,发表了大量的论文。特别是《国际关系史》十卷本的编写与出版,这是值得庆贺与有意义的重...  相似文献   

17.
在发表于《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9期的《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一种审视:对学科分支领域的快速扫描(上)》一文中,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王逸舟教授指出: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国际关系学者使用规范的手段进行研究和写作已经成为习惯,有专门刊登以计量统计和数学模型分析国际关系的学术刊物,方法论的研讨在那里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对自己提出的命题进行严格的精确的检验是判别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整体上欧美传统上一直比较重视精密科学和实证逻辑,  相似文献   

18.
外交学院199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国际私法专业国际私法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法律冲突2.法则区别说3;识别4.连接因素二、判断正误(每题1.5分,共15分):1.冲突规范指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范。()2.一国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六种全国外交、国际关系核心期刊 4年 ( 1995 -1998)中发表文章的实证统计 ,证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活动并不活跃 ,现状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心 ;在研究方法上 ,研究人员尚没有摆脱对历史研究的依赖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关系王芝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结合当前国际局势,总结二战的历史经验,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学习、领会和掌握邓小平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更自觉地正确贯彻我国的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争取更加宽松的国际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