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明清 《党政论坛》2010,(14):41-41
读“无用”的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大有益处。 天下最好看的书往往是“无用”的书。清新隽永的诗歌和散文;耐人寻味的历史和哲学;情节曲折的故事和小说……足够让人享用一辈子。而且读这些书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让自己的思想无边无际地畅游,忘记生活中的烦恼,真正享受到读书的最大快乐。  相似文献   

2.
读“无用”的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大有益处。天下最好看的书往往是“无用”的书。清新隽永的诗歌和散文;耐人寻味的历史和哲学;情节曲折的故事和小说……足够让人享用一辈子。而且读这些书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3.
沈宝祥 《党政论坛》2009,(20):20-21
耀邦嗜书。他爱读书,勤读书,善读书。 胡耀邦同志在指导我们办《理论动态》的过程中,经常谈读书学习,既对我们提出读书要求,也谈他自己读节的体会,更多的是谈领导干部的读书,使我深受敦益。他论读书的一些精辟之言,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4.
读《顾准日记》●宋庆森关于顾准,有这样的评论: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10年。“只因为他的思想变成了铅字”...  相似文献   

5.
哲思 睿语     
《求知》2013,(8):1-1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生活里若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艾迪生  相似文献   

6.
张勇 《党政论坛》2010,(1):50-50
习近平同志目前指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作为组工干部,如何践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认真读哪些书呢?  相似文献   

7.
人贵务本。务本之要,在务“五本”,即世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善为本、善以诚为本、诚以真为本。“五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是人生之本。  相似文献   

8.
××贤友:来信收到。您让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谈谈阅读经验。您真把我考住了。书,是读过一些,经验却谈不上,从来没总结过,只能想到哪儿说哪儿。提起读书,不能不问:谁读书?为何读书?读什么书?读的后果怎样?先来个泛答:人活着要吃饭,也要求知;食色乃人之本性,求知欲也是人的本性。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漫无目的地随便翻翻。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读的好不好,要看实践。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书”。  相似文献   

9.
罗日荣 《党政论坛》2013,(22):30-30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儒。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上是非常有心得的。在曾国藩的家书中,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09,(18):36-37
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无人能比。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目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读书也是这样,啥人读啥书,爱读他才读。雷锋同志生前就特别喜欢读有关英模人物的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读书心得:“黄继光这本书,我不止看过一遍……我每当看完一遍,就增加一分强大的力量,受到的教育也一次比一次深刻。”雷  相似文献   

12.
德才关系     
《求知》2017,(4)
<正>"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司马光《资治通鉴》【译文】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用人时,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原因何在?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  相似文献   

13.
书籍,尤其是经典书籍,乃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而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发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倡议言犹在耳,  相似文献   

14.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4,(6):42-42
今天读书已蔚然成为一种风尚。大家不仅谈书论书,而且大家也都在做着相关的读书节目。我属于好读书的那种人,但却常常“不求甚解”。读书读到“甚解”,我以为那是学问家研究者的事,以读书自娱,我觉得还是“浅尝辄止”的好,消遣的目的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5.
张勇 《党政论坛》2009,(11):51-5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作为组工干部,如何践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认真渎哪些书呢?  相似文献   

16.
中西传统伦理文化的不同特点其思想根源在于人性善恶论的不同倾向。人性善与人性恶分别是中西人性论的主流思想,由此导致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重伦理教化、内在修养、重私德和追求圣人之德与西方传统伦理文化重制度建设、外在约束、重公德和要求常人之德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王喜国  刘芳 《党政论坛》2014,(23):46-47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说的就是崇德修身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今天,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地崇德修身、修身养性,以此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力量,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天人关系的一个重要命题,先秦两汉时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天人合德”。“天人合德”为伦理道德价值提供了本体上的根据,而其最终目的是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儒家的基本思路是把对圣人、人君的期望和要求投射到天的上面,然后再让君主通过内心修养或外表效仿来达到与天合德,以增强这种要求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作为组工干部,如何践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认真读哪些书呢?  相似文献   

20.
大度读人     
《党政论坛》2009,(18):26-26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它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