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峰 《东北亚论坛》2004,13(5):28-33
"政党不信"与民主党突起,2003年日本众议院选举形成了民主党与自民党对峙的两大政党格局。然而,从众议院选举以及政党的分化过程来看,民主党实现政权交替的条件尚未成熟。其一,民主党的选举纲领,与英国政党比较,基本沿用了传统的"选举后模式",还未能向"政策选择可能性"的政权纲领转换;其二,由于在野党分崩离析与整合困境,民主党尚未形成强大的政权交替的推动力量;其三,在以小选举区制为中心的选举制度下,自民党"一党超强"地位仍未改变。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美共和党赢得国会两院控制权。4日,美国中期选举落下帷幕。此次中期选举,对众议院所有席位(435个)、参议院36个席位以及36个州长职位进行改选。选举结果显示:在参议院民主党取得46席,共和党53席;在众议院民主党取得186席,共和党244席;民主党赢得州长17位,共和党州长31位。共和党赢得国会参议院控制权,同时还保住了众议院多数党地位,这意味着至少在今后两年内,美国国会将呈现共和党一统天下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16日,日本举行了第46届众议院选举(又称"大选"或"总选举"),这是自2009年9月日本国内实现"政权交替"后举行的首次众议院选举,也是日本民众对执政三年多的民主党政权的评判。结果,民主党惨败丧失执政党地位,自民党重新执掌政权与公明党联合组建了安倍晋三内阁。安倍内阁执政后,面临着重振日本经济、强化日美同盟并改善中日关系等一系列政策课题,能否在短期内取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第22届参议院选举中,执政不足一年的民主党惨败,日本政坛再度形成执政党与在野党分别在众参两院占据多数的"拧劲国会";在此背景下即将举行的民主党代表选举被视为危机选举。以上因素使日本政局及中日关系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也给两大政党化中的日本政党政治带来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底参议院选举后,日本政局出现"两强争雄"的新特点。分掌国会众、参两院的自民党与民主党之间争夺执政地位的斗争空前激烈,其焦点在于是否批准新《反恐特措法》。明年春季的众议院选举可能将决定政权的最终归属。安倍政权的夭折意味着其"脱战后体制"激进改革路线碰壁、求稳怕乱成为日本国内各界的共识。福田政权提出以"自立与共生"为基调的内外政策,力保自民党的执政地位,但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尚难预料。  相似文献   

6.
鸠山由纪夫作为首届民主党政权的首相闪亮登场,然而由于执政经验不足、"超速"调整对美政策、无法兑现政治承诺及深陷"政治献金"丑闻等原因,其政权中途夭折,但鸠山"开路先锋"的作用不可低估,可称为民主党政权的奠基人。菅直人临危受命,一举扭转民主党的不利局面,内阁支持率和政党支持率均迅速回升。菅直人将以建立强有力的经济、财政、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三大内政课题,以日美、日中、日韩关系作为三大外交主线。但由于民主党在7月参议院选举中失利,菅直人政权的执政前景不容乐观,但尚不能威胁到民主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7.
11月3日美国举行第52届总统选举,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林顿以370张选举人票对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168张选举人票的压倒多数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统。同时举行的第103届国会选举中,民主党仍以较大多数优势控制参议院和众议院:在100席的参议院中,民主党由57席增为58席,共和党则从43席减为42席;在435席的众议院中,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30日,日本举行国会众议院选举实现"政权更迭",最大在野党民主党与社会党和国民新党联合组阁.9月16日,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当选为日本第93届、第60位首相.[1]在民主党的竞选纲领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就是政治改革,在"构建政治主导型决策体系"的政治改革理念指导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4日,菅直人(Kan Naoto)当选日本第94任、第61位首相。前任首相鸠山由纪夫因美军驻普天问基地搬迁和政治资金问题引咎辞职,留下了一大堆难题,菅直人当务之急是恢复国民对民主党政权的信任,赢得参议院选举,建立稳固政权。从2007年起,日本每年换一位首相,迄今已更换4位。这些前首相的共同特点是世袭政治家出身,从政之路较为平坦。而菅直人出身平民,依靠市民运动起家,历经过多次挫折。外界普遍关注,他的首相之路又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中期选举和政局趋势吕其昌,起圣淦今年11月8日,美国举行了第104届国会及部分州长选举,结果共和党获得空前大胜,在参议院(共100席)由44席增为53席,民主党由56席减为47席;在众议院(共435席)由178席增为230席,民主党由256席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