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美协定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部分发展中国家之间签订的经济合作协定。该协定自产生以来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不同的评论。褒之者称此协定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典范”和“创举”。贬之者认为此协定是一种“装璜”和“粉饰”,只能强化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状态。如何恰当地评价洛美协定,不但有助于了解西欧与非、加、太国家经济关系的现状,也有助于了解西欧对第三世界经济战略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西欧经济经历8年持续增长之后,于1990年年中开始发生变化。先是部分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到1992年下半年逐渐蔓延至全西欧。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衰退仍在继续发展,它对西欧的一体化进程、各国政局以及对外经济关系,业已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衰退的实质 80年代末期,西欧报刊舆论鉴于西方世界经济“繁荣”持续多年,曾就“西欧经济衰退是否消失了”的问题议论纷纷,一度认为经济周期似乎不灵了。90年代初爆发的西欧经济衰退,恰好是对这种“衰退消失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3.
西欧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反应及前景胡小兵陈朝高去年夏季东亚一些国家先后爆发金融、货币危机以来,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逐渐形成,进而引发世界各地股市普遍下跌和汇市动荡。对此,西欧国家一直采取十分“冷漠的态度”,直至亚洲这股“金融寒流”使西欧遭受巨大的损失后...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社会转型的视角,同时采用体系、国家和国内社会三层次结合的结构分析框架 对战后日本发展历史进行透视,可以发现,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完成经济赶超成为世界第 二经济大国后,未能从经济赶超式的“发展主义国家”向成熟的制度型“三方制- 福利国家”转型,乃 是导致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日本长期萧条的根源。在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这一历史的十字 路口,日本国家社会转型的延误或者说失败最终换来的是其后巨大的社会代价。因此,日本并不成 功的国家社会转型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殖民者纷纷东来,对东方人民进行侵略和掠夺,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之一。其中,“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尤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侵略东方各国的过程中起了急先锋的作用,对远东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荷兰是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探索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演变,对于我们研究东方各国历史和了解殖民制度发展的历史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候,法国、西德、英国、意大利等欧洲经济共同体几个主要国家同美国就西欧国家向苏联提供贷款铺设从西伯利亚通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问题互相攻讦,公开对抗,促使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日益突出的欧美矛盾和分歧进一步激化。法国外长谢松愤愤地说,美国同其西欧盟国正在走向“逐步离异”,“我们不再以相同的言辞说话了”。经过紧张  相似文献   

7.
瑞典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福利国家,一向以其高度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初期社民党上台后,便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失业救济金和养老金等法令,使大批社会弱者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蔡尔德曾著书称赞瑞典“为正在困境中挣扎的其它西方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由于瑞典没有遭受二次大战的蹂躏,加之战后经济增长迅速,其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成为名符其实的“福利国家的橱窗”。  相似文献   

8.
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欧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阶段,其共同特征是政府开始充当一定的角色,社会保障开始走上国家化、社会化道路。二战后是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与发展阶段,各国完成了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设立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所包含的主要保险项目和管理机构,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从单纯依靠立法间接干预,发展为直接建立统一的机构,强制性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并实行全面的监督与行政管理,政府财政成为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是西欧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展、进而达到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西欧各国出现了近20年经济迅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在经济繁荣、国家税收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各国政府盲目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保险津贴标准,增加福利项目,放宽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条件,结果导致社会保障费用的大幅度持续增长,从而使这一制度在70年代中期以后因经济危机而遇到严重困难,各国不得不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最主要的做法是从管理体制上“开刀”,从“国家化”向“私有化”转变  相似文献   

9.
除了听到所谓“美国学”“西欧学”“日本学”以外,我们还不时听到“拉美学”这样的提法。我认为,以国家或地区作为“……学”的定语是欠妥的。所谓“……学”,应该是指某一学科(discipline),而非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研究(study)。毫无疑问,discipline是不同于study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而不能说“美国学”“西欧学”“日本学”或“拉美学”。后者只能说是“美国研究”“西欧研究”“日本研究”或“拉美研究”。退而言之,如果“美国学”或“拉美学”等等的提法…  相似文献   

10.
4月9日英国大选揭晓,保守党在下院以336席多数获胜组阁,梅杰再次出任首相,创造了自1822年以来英国一党“四连冠”组阁的纪录。这次大选是在英国经济出现自3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衰退、对保守党相当不利的情况下举行的,但由于保守党对外调整政策,对内主张维护国家统一,提出减税政策和福利政策,得到金融企业界的支持,终于击败与其竞争激烈、一度旗鼓相当的工党,获得大选的胜利。一梅杰1990年11月执政以来,在国内积极推行有利于国计民生和促进工商企业发展的政策。 (一)增加公共开支,重视福利事业。为改变保守党前任政府不关心人民福利的形象,梅杰上台后大力强调保守党旨在建立“无阶级的”、“富于同情心的”社会,使人人“有选择的能力,有拥有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以德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国家职能的影响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政治经济各学派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衰弱理论指出,全球化对主权国家职能的削弱主要表现在安全、货币、福利三方面.本文以主权国家的福利职能为切入点,以德国社会福利制度所受的挑战为例,阐述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冲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日本领导层不满足于“经济大国”的现状,努力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其具体目标:与西欧大国平起平坐,在亚太地区起主导作用,进而最终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主要手段是,以加强经济活动为主,辅之以“创造性外交”。日本国内出现的一些倾向和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国家和人民的强烈不满和严重警惕。  相似文献   

13.
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家安全在美国全球供应链调整中的影响日益彰显。在国家安全的视域下,美国政府调整全球供应链的逻辑依据为“国防论”与“选择性贸易保护主义”。美国的国家安全侧重国家利益与价值,全球供应链调整则诉求产品(或服务)的可替换性,二者交互作用,贸易保护主义性质的“国防论”与“选择性贸易保护主义”就成为分析美国全球供应链调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国防论”侧重诠释具有国防意义产品(或服务)的进出口,而“选择性贸易保护主义”则分析了普通贸易实践对美国整体福利乃至国家安全的损害。美国在国家安全视域下调整全球供应链的路径依赖于软硬两种手段。一是无弹性的硬手段,表现为官僚体制、决策机制、相关法律制度与管理规范,美国全球供应链上的企业必须遵守,其具有吓阻功能。二是具有弹性的软手段,体现为国家战略以及政策说明等,其不具有强制性。基于此,这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时下美国政府变动不居的对华经贸政策,构建合作与开放的中美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欧元与福利资本主义的非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茉莉 《国际观察》2006,52(5):64-70
如果说全球化已经开始挑战欧美的福利资本主义,那么欧元的运行和发展则进一步侵蚀了欧洲的福利资本主义.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制度本身的建立与发展就是以国家掌握货币主权为前提条件的.欧元区成员国失去了货币主权后,也就失去了继续推行福利资本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这对高福利的欧洲国家来说,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调整成本.然而,当代福利国家的制度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机制,如采取过于激进的社会福利改革措施,有可能导致欧洲货币联盟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德国是世界著名的社会福利国家,其基本法明确规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民主的和福利的联邦制国家。”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具有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特点,对德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推动和保障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不少弊端。70年代开始进入调整期,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两德统一后面临着危机,最近几年加大了改革力度。现将德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利弊和改革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壟断資产阶級的政客、修正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对所謂“美国生活方式”作了狂热的宣傳。他們吹噓美国是“一切可能有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美国是工人的“福利”国家。許多資产阶級“理論家”甚至說:馬克思关于資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貧困化的理論現在已經“过时了”。  相似文献   

17.
“颜色革命”无疑是冷战结束以来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之一。它不仅激起了一连串独联体国家的内部政治变动,也是对原苏联地区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进程所进行的一次带有阶段性意义的检验和反思。进而言之,“颜色革命”反映着新世纪以来欧亚大陆内部各大国力量对比与竞争的态势。本文以此为背景,深入探讨大国关系在各个层次上的博弈和互动,同时提出了独联体发展前景的几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在西欧合作的各个领域中,太空合作是进行得比较顺利且成效颇为显著的领域之一。经过西欧国家20多年的共同努力,西欧今天已发展为尾随苏美之后的第三大航天力量。然而,太空技术发展很快,并且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西欧的一些主要国家都采取了措施,加强太空技术的开发和领导,欧洲太空局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长期规划,以建立一个在航天的所有重要领域都实现自治、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太空欧洲”。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既为国际金融制度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战略机遇,也为一种开放、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体系的打造带来了契机。金砖国家对于国际制度和体系的包容性改进,对于新型国际关系体系和世界秩序的构建具有显著的启示意义。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切入点,本文论述了国际关系体系在权力和制度层面变迁进程的若干特点和条件,提出了关系金砖国家国际制度建设方面的政策建议。打造新型国际关系体系的制度化安排,使全球治理的福利普惠全球民众,设计正义、共容和开放的国际制度,是21世纪世界政治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0.
西欧领导对欧盟外交战略和欧中关系的看法任锋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西欧主要国家领导人及政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未来,就其外交战略提出一些构想,意在积极推动欧盟一体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寻求建立一种大国间的“新型关系”,构筑面向21世纪的欧中“全面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