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古文点校的本质在于最大程度复原古文原意,因此必然受到上下文内容、时代背景、历史事实、古文语法等诸多限制,点校者在事实上无法做到任意取舍,在表达结果上必然是趋同的。而只存在有限表达方式的智力成果不能构成作品,对于此类智力成果的保护,可以寻求邻接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所谓古文点校,是指依据文字规则、标点规范,对照其他版本或史料对相关古籍划分段落、加注标点、选择用字的过程。古文点校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复原古文原意,因此必然受到上下文内容、时代背景、历史事实、古文语法等诸多限制,点校者在事实上无法做到任意取舍,因此在表达结果必然是趋同的,而只能有限表达的智力成果不能构成作品,对于此类智力成果的保护,可以寻求邻接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智力劳动成果经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成为知识产权。作为一项法律规定的权利特别是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内容的权利,它必然会受到不法的侵害,有不法的侵害就必然会产生法律的保护。将严重的不法侵害行为上升为犯罪并用刑罚加以抗制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人们创造的智力成果,大陆和台湾均给予了充分保护。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发展,两种著作权保护制度难免产生碰撞和冲突。因此,比较这两种不同法律制度的异同,有利于双方互相了解,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的目的。一、同一文化背景之下,两种保护著作权法律制度赖以存在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应受到法律保护。近代中国虽建立了较完备的商标法律体系,但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对民族企业的商标保护成效不大,具有明显的殖民色彩。  相似文献   

6.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新刑法)已于今年3月14日通过和颁布,并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刑法在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中专设一节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意味着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跨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一设立侵犯知识产权罪的重大意义知识产权(Intelletualproperey)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法律赋予人们就其智力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某种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益。知识产权主要由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以及禁止不正当竞争权组成。知识产权的表现形态虽然是一种智力成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简称软件,下同)作为人类的一种智力成果已经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为世人所瞩目。与此同时,对计算机软件成果的法律保护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软件权利人(对一项计算机软件成果拥有专有权利的人,包括该软件的创作人或其继承人,受让人)可以通过著作权法来保护其软件成果,这已  相似文献   

8.
外观设计综合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观设计由于其本身的特性 ,很难单独归入智力成果的某一类别 ,因此对其进行综合保护已成为趋势。本文通过著作权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角度 ,就外观设计之综合保护的可行性、意义进行了论证 ,并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及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珊瑚虫QQ案谈第三方插件的性质及刑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方插件是宿主程序开发方和使用方之外的第三方主要为扩充宿主程序功能而开发的、必须依存于宿主程序才能运行的软件组件."珊瑚虫增强包"是一个第三方插件包,珊瑚虫QQ刑事案是一个典型的第三方插件刑事案.第三方插件可能会因侵害宿主程序的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而成立民事侵权;但在刑法上,第三方插件对宿主程序的修改不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第三方插件作为智力成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当受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立法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纳入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但是在仔细探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著作权的概念和属性后,不难发现:民间文学艺术是产生于、存在于、发展于公有领域的智力成果,权利主体无法确定,不适合著作权法的设权保护模式。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著作权的概念入手分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不应由著作权法提供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是"保存"之意,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办法拯救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注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一直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来概括和指认这种注释,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一个心学命题,根本就不是一种注释的原则和方法。对“易注”样本的分析以及相关方面的考察,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其实质乃是用母本的结构语义来表达注释者的思想;这种注释不是寻求原义的语义训诂,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种哲学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和谐理念以“等差有别”、“清心寡欲”、“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本质上追求的是一种以君主为中心的不同等级之间的和谐。作为当时基本法律形式的中国古代刑法,必然深受这种和谐理念的影响和支配。可以说,中国古代刑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和谐理念的制度化形式,无论是刑事立法,还是刑事司法,都渗透着这种和谐意蕴。  相似文献   

13.
口述史学方法,在中国革命史研究领域运用较多,发挥了一定的研究功用,如井冈山斗争史口述史料的收集与利用就获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新史学与历史叙事学的繁荣发展客观上需要史学界更为重视口述史学研究,为历史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礼”和“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而礼和法,作为古代中国规范社会的两种手段,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内核,维系着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稳定和文明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对《东越列传》的文本细读与英文翻译的过程中,出现的“姓驺氏”之误、“是上云”之句读、“废为君长”之理解、“後数世”之深意、连用四个“今”之文法及相关英译问题提出一得之见,并认为严谨的英文翻译将有助于《史记》本身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审时度势,在自我发展创新的同时,合理而大胆地兼容和吸收了象征主义、黑色幽默、心理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创作方法和表现特点,极大地丰富和壮大了自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司法为典型的能动司法,与近现代西方语境下的能动司法相比,此种能动司法显然与宪政无关,就其体现、旨趣乃至成因而言,均呈现出独特一面,比如,这种能动司法追求司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注重司法促进社会秩序和谐的功用。这种能动司法对近现代中国的司法尚有着诸多的显性或隐性的影响,适逢当代司法界大力提倡能动司法之时,厘清这种能动司法的优劣之处,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拟以古代公案小说为主要考察文本来探讨中国古典能动司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法秩序是建立在纠纷解决机制下的,且具有独特的内涵,这种法秩序的形成归因于古代社会的独特条件,如人员的非流动性、乡绅的独特作用等。但古代社会形成的法秩序面临着解决现代社会纠纷的巨大压力,显示出不相适应性,只有对古代法秩序进行重构,才能解决现代社会纠纷,适应法治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9.
古汉字不但具有超级的形象表达力,而且寓意极为深刻,包含了以古代汉民族为主体的先民的质朴社会观、自然观,在古汉字“进、退;利益;秋、愁;科学、科举;贫穷、富裕;思想”中可以探察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诗词特别讲究音韵、声调和节奏的美感。但是,现在用普通话读古诗词有很多不押韵或节奏不和谐之处,客观上造成了对古诗词美感的破坏。这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古代以中原音韵为官话通用语言的发音系统,现在被普通话语音所取代。中原音韵中的平、上、去、入四声,变为普通话中的阴、阳、上、去四声。其中,入声字的读音规律对古诗词的解读影响极大,尤其应引起语文教学者的注意。为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继承、流传和发扬,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此种现象的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