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将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化特征和金融危机既给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提出了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整合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提高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区域产业集聚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久和 《桂海论丛》2005,21(4):14-17
产业集聚作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动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也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我国已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西部经济发展要与产业集聚相结合,要有新思路。文章从经济学的视野分析了区域产业集聚效应,结合西部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产业集聚与园区经济关联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求索》2006,(2)
基于产业集聚的园区经济不仅在地理上具有组织、制度、技术和企业的相对集中,而且由于园区经济内部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溢出效应和自增强效应,使得园区经济在生产效率、交易效率、产业组织优化带来的市场绩效和产品差异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一方面园区的发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与政府行为--以浙江温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彬 《前沿》2004,(5):80-83
产业集聚这种地缘现象、组织形式所具有的规模报酬递增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正效应 ,特别是浙江块状经济的迅速崛起 ,备受瞩目。本文以浙江温岭为例 ,将产业集聚分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这两个过程 ,分别在这两个过程中对政府行为作了较详细的界定 ,并分析了政府行为应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区块链产业在产业集聚、人才集聚、领军企业集聚等多方面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具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良好基础与发展潜力。应当迅速行动,加快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遭受重创的背景下,区块链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各省份均在推  相似文献   

6.
赵祥 《岭南学刊》2013,(4):98-103
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我国海洋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不高,并在动态上呈下降趋势。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着"高专业化、高集聚,高专业化、低集聚,低专业化、高集聚,低专业化、低集聚"四种不同类型,其中实现了海洋产业高专业化、高集聚的地区数量最少,海洋产业集聚的增长极功能尚未显现。因此,应努力推进海洋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培育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一、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的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浙江形成了产业集聚的群落,企业间可以共享很多资源。产业集聚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型,浙江经济是小狗经济,中小企业很多,但真正形成规模的少,狗群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带动了浙江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促进、规划、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和一种空间经济载体,其作用突出表现为能有效推动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集聚协调效应的工业发展模式,因而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发展。但是,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产业集群的构建促进园区健康发腱,达到提升区域经济与城市化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钟振 《当代广西》2011,(22):17-17
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是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步成长的综合性大型展会。8年来,随着一个个投资项目的落地生根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玉博会已成为一个国际区域性品牌盛会,给广西乃至全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交易和发展平台。今年的玉博会在"中小企业大经济,玉林博览新商机"的大主题下,精彩纷呈,看点不断。看点一:中小企业集聚效应1300多个展位、650多家参展企业,玉博会俨然是一年一度的国内外中小企业展示自我和寻找商机的盛会。在当前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赶赴玉博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界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逻辑关系,概括了现阶段我国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即由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其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和地域化的特性;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正处于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重重挑战,特别是人力资源制约了企业成功转型升级。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通货紧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经济现象。我国的通货紧缩从持续的物价指数下降、货币供应增长减慢、经济增长趋缓三方面表现出惯性效应 ;这种惯性效应来自国际经济发展的传递和国内经济发展及政策存在的问题 ;通货紧缩的惯性效应将会影响未来经济形势的发展 ,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 ,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4.
夏兰 《求索》2012,(9):229-23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业界及学术界的共识,研究如何优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提高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各省都建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许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本文首先通过要素集聚速度指标从总体上分析生产要素是否形成了向高新区集中的趋势,然后多次运用区位熵系数计算了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度,从而分析高技术产业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以期为我国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姬军荣 《求索》2013,(11):235-237
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有研究文献对于产业集聚动因从分工、外部性、区位选择等角度进行了解释,但并未揭示出产业集聚演进的根源。文章基于知识分散化、片段化的社会现实引入知识分散理论,指出个体进行知识互补和整合行为推动了区域产业集聚的萌芽与发展;不同企业在特定专业方向的知识积累导致分工深化,知识溢出和流动激发集聚区内企业持续创新;在制约机制缺失情况下仿制和假冒会导致知识价值降低,引发集聚衰退与转移等现象。为此,政府应重视区域知识的增加与流动,并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来推动产业集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的产业集聚与东北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欣 《长白学刊》2006,(2):64-65
网络化的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横向的集聚网络有利于拓展企业合作的空间,纵向的集聚网络有利于企业间信息的交流和扩散。但是在东北地区网络化的产业集聚明显不足。因此需要从企业、产业集群和政府三个层面加强东北产业集群的内部联系,以集群网络的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17.
田静 《求索》2014,(11):110-115
在新古典经济学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成果上,在假设人力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将企业的市场转移成本植入到产业空间聚集演化研究框架之中,研究了人力资本流动及企业市场转移成本对产业空间聚集演化的作用机理与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产业集聚空间演化受人力资本区域流动的影响,而决定人力资本是否流动的动因在于,人力资本迁入地是否能够为人力资本创造额外利润提供尽可能的制度环境与社会环境;企业的区域转移不仅有利于迁入地的产业集聚,还将提高迁出地的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整个经济系统的社会福利;由于市场转移成本的存在,区域经济贸易自由度将减小,进而弱化区域产业集聚能力。这些研究结论将于我们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有益。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积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湖北省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中,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危机等问题,这对湖北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要从全省经济布局的总体要求出发,突出城市产业特色,以专业化集聚为原则,进一步促进外资产业合理布局,有序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向产业优势区域集聚,推进区域适度差异化发展,避免盲目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9.
肖振西 《前沿》2002,(4):85-86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依据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探讨其发展对策 :就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实施技术和管理创新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理论是在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趋于成熟,并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会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企业的技术创新、学术界理论创新、政府的规划引导对产业集群的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