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皇帝吟咏伊通的几首诗作主要是在康熙第二次东巡留下的。这次东巡是在康熙17年(1678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沙俄侵略者又开始在中国东北部黑龙江流域寻衅滋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3,(7):I0061-I0061
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时至今日,他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思想仍有可取之处。诸葛亮选人用人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之判断力,看其志向。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之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之应变能力。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请他出谋划策,看其审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其学识之真伪、广窄等。  相似文献   

3.
《康熙王朝》炒热荧屏,连同众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影视传媒的活跃,本来是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不管嘉靖皇帝也好,慈禧太后也罢,指点戏说,都有利于人们回顾已往、展望未来。大革文化之命,“敢有歌吟动地哀”的无声年代,毕竟已经过去了。 不过,从历史人物考察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可以贯串时空,来个多方位观察。 康熙是清朝第二代君主。这位圣祖玄烨(1654──1722),不到 7岁就龙廷登基,由父亲世祖福临遗命的鳌拜等4位大臣辅政。1669年康熙懂事了,下令逮捕专横的鳌拜后才独断专行。先后内平叛乱、外睦…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一是人浮于事,缺乏懂管理的人才;二是效益低下,缺乏经济人才;三是竞争机制不完善,缺乏“青出于蓝”的人才;四是老化现象严重,缺乏年轻人才等,这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人用人机制是极不相适应的。因此,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当前选人用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个人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每个环节的管理者的素质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在选人、用人、管人方面做好工作。选人、用人和管人,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选人是基础,用人是目的,管人是保证。选是为了用人,选上了有用的人,才能用。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人”的成长。否则,在“气候”的变化下,自生自灭,是对人才的浪费。因此,管“人”也是为了更好用“人”,保证“人”在用的过程中不变质,使之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一、选人是基础一是要有正确的选“人”观。也就是说选“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下下人”的行业也有“上上智”的人才汕头市环卫局近年来,汕头市环卫局把选人用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经常性的任务来抓,努力改变环卫职工就是“大老粗”的状况,让过去被视为“下下人”的行业,也有“上上智”的人才,不断促进环卫工作的开展。招揽人才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通讯》2002,(4):1-1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选人用人,事关重大。省委提出,选人用人,关键在于建立公正机制、这是贯彻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加快福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是我军履行“打得赢”历史使命的现实要求 ,为此 ,要克服我军传统选人用人机制的局限性 ,着眼“打得赢”构建公正、科学、高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努力营造优秀军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
李高山 《前进》2008,(3):14-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党的十七大对选人用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多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一直在致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选人用人原则到选人用人程序、方法都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选人用人在由传统的经验型选人用人向现代科学型选人用人转变,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向“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转变,由注重选用结果向同时注重选用程序和选用制度转变。但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过程中的“民意失真”问题、选用考察的“流于形式”问题、选用结果的“人岗不相宜”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楼永志 《今日浙江》2011,(18):41-41
人才强则企业强。近年来,浙江省农发集团努力拓宽选人用人的范围和渠道,不断加大公开内选外聘人才的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选人用人新方法,为集团公司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直是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选什么样的人、怎么选人、如何选好人,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藤县县委结合县情实际,积极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的调研活动,探索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工作,真正让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能干事的干部有舞台,干成事的干部有位置,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选人用人的思想在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基石 ,而且是培养和选拔新世纪领导人才的重要理论依据 ,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在选人用人的目的上 ,要具有战略眼光选人用人问题“是个战略问题 ,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这是邓小平领导理论中的一个根本性观点。为什么说选人用人问题是个战略问题呢 ?这是因为 :第一 ,选人用人问题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项事业的成败 ,不在于自然 ,不在于资金 ,也不在于设备 ,而在于有没有一批杰出的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伯乐相马”这种传统的选人用人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它限制了我们的视角,甚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原则、竞争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相背离。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伯乐相马”式的选人用人方式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企业能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键是企业的人才制度是否完善。如今企业的竞争实际已成为了人才的竞争。在国内与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完善我国企业人才制度,必须建立以下三方面的机制:   一、建立宁缺勿滥、灵活主动的人才选拔机制   我国企业目前的选人机制仍是传统的运作方式。选人、用人首先不是看其才德,而是看其关系、后台。而真正适用于企业运作的人才选拔方式应该是唯才是用。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要把标准定高一点,严格把握“宁缺勿滥”的选人机制,绝不能为照顾关系把并不…  相似文献   

15.
近读《康熙王朝》,其中有一个情节令人叹服。康熙决意撤藩,孝庄则出于各种考虑不同意撤藩。但一直把“撤藩”作为人生三大奋斗目标之一的康熙主意已定,并许诺:如吴三桂反,自己则引咎退位。撤藩开始运作后,各地奏折报上的情况是形势一片大好,一切按康熙的设想在向前发展。吴三桂  相似文献   

16.
王华 《新东方》2010,(1):72-75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命题,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党干部工作更高的要求。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是21世纪初我国的国情和党情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步入了从“权威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的历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条件下,在“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的内涵中,必须扩大民主的范围,选人要通过民主,而具体用人必须既需要老百姓认可,又需要党内民主认可。此外,国家人才队伍的迅速扩大,也使过去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显得有些老套、滞后。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选人用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就要全面贯彻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五坚持、五不准”,首要的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选贤任能,从根本上说,要靠机制, 靠制度, 只有不断地推进干部选任制度的创新,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所以,当前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进一步加大干部制度改革的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成为最大的变量。数字技术提高了基层党建选人用人工作的精准性与全面性。将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应用于对干部的综合性信息描摹,就是“数据成像”的过程。“数据成像”与大数据选人用人已经成为部分地方或基层党建工作的亮点。“数据成像”技术嵌入选人用人工作实现了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相结合、零散数据与集合数据相结合、数据内容延展性与补充性相结合。然而,以“数据成像”为基础的大数据选人用人在实践中与理论预期仍然存在一定距离,包括收集数据的广度尚显不足、运行中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反馈的结果精确性不足等。实现数字技术、数据要素与传统选人用人模式的深度嵌合,需要进一步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同时依照数字技术在选人用人中可发挥的实际效能兼顾其工作兼容性,防范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不断推进选人用人工作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运用决策论的观点,以康熙对台湾郑氏的关系为例,考察康熙战略决策的形成及其特点。一根据历史记载,康熙对台湾郑氏战略决策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1662——1673(康熙元年——康熙十二年)。初期,玄烨登极,年仅八岁,且四王辅政,鳌拜专横,玄烨年幼无参政实权。这一阶段,清朝对台湾郑氏战略未形成统一的对策,仅凭借前朝政策,未做进一步必要的调整。鳌拜不信任郑氏投诚将领,未能借郑氏  相似文献   

20.
改革选人用人方式,依靠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开选任,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目前实行和推广的“村官”民选、“公仆”公选、任前“公示”等选人用人方式和机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干部路线的有力实践和深刻坚持,是对旧的选人用人体制和传统思想的革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配套改革。 用人问题是个政治问题,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归根结底出在用人上。一个时期以来,之所以腐败难以遏制,尽管原因可以列出若干,但干部任用和监督体制上的弊端是问题的根源。成克杰、胡长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