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执行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现状与原因进行透视,在分析我国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法理依据的基础上,主张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需要明确其原则,确定合理的范围和可行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介于立法、司法等方面因素,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规范商有效的制度程序远未建立,还不能真正发挥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功效需,要根据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基本原则和民事执行的运行规律加以分析思考,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方式的理论基础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但理论基础所面临的挑战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抛弃民事检察抗诉临督;世界司法改革浪潮中的民事检察监督发展趋势启示我们司法体制和现状的制约决定了只有全面强化民事检察监督,才是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方式改革和完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黄晓丽 《学理论》2010,(16):115-116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长期以来,民事判决、裁定执行难、执行乱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司法痼疾,使司法权威受到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笔者认为,缺乏有效监督是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试从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的必要性、法律依据以及初步构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5)
检察机关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主要是公诉机关和监督机关的角色,主要代表国家提起刑事案件公诉以及对刑事案件进行监督,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领域,检察机关的作用一直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新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和提起公诉的角色,由此确定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鲁荣  王弘涛 《学理论》2015,(2):94-95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相对应的刑罚执行方式。随着世界行刑社会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出台,社区矫正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适用范围逐步扩大。首先对社区矫正的概念进行分析说明,阐述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必要性,进而分析问题与困境,提出建议如下:完善检察监督法律规范;创新检察监督模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检察机关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7.
叶志凯 《学理论》2010,(27):161-162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作为检察机关高透明度,强监督力的法定权利,对其立法的完善有利于保证执行公正、制约当下"执行乱",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于这种权力配置,需要从检察监督权的性质出发,结合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有必要从立法上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修订后,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为我国构建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机制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和规则。检察监督民事诉讼的范围、方式得到拓宽,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造或将发生转变。但受长期以来的诉讼传统和司法理念,民事诉讼格局中审判权、检察权、当事人诉权之间表现出一些不协调,进而影响检察监督的实际效果。这就需要清晰厘定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当事人三者承载的权力或者权利之间的作用和关系,构建科学规范的权力互动运行保障机制,以规范形成检察监督权、审判权以及当事人诉权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引导的诉讼关系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对于制约矫正工作人员的权力及维护矫正对象合法权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制度存在新旧法之间规定衔接不畅,社区矫正相关信息流动不畅,专业监督机构与队伍缺乏,监督缺乏刚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检察监督的成效。应当从完善相关立法,构建全国统一的社区矫正信息共享平台,优化检察监督工作队伍配置,增强检察监督刚性等路径完善社区矫正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是一种诉讼监督而不是审判监督,其监督对象不仅包括法院的审判活动,还应当包括诉讼参加人的诉讼活动。当前行政诉讼检察只注重对行政审判活动的监督不符合我国行政诉讼的目的与功能。基于我国行政诉讼的现实,行政诉讼检察的重心由审判型监督转向被告型监督,能够补强法院行政审判的权威,与法院形成监督行政、抵制行政权不当干预司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中对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之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认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因而亟须厘清。从我国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来看,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对象应当是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的相关执法或司法活动,而不包括有关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志愿者等参与社区矫正的活动以及社区服刑人员本身的活动。从我国对社区矫正性质的界定来看,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内容范围应限定为社区矫正执行过程中的相关执法或司法活动,而不包括执行之前的审判和监狱、看守所的行刑活动或者执行完毕之后的继续帮教活动。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是契合我国国情的一种社会化刑罚执行方式,是一项推行罪犯人性化教育改造的法律制度。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面临着不少现实难题。面对新形势下社区矫正的新要求,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中要切实转变监督理念,勇于实践探索,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能,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廉政文化研究》2010,(2):94-94
宪法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之所以难于落到实处,其根本原因在于《刑事诉讼法》违背检察权配置的规律和原理,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模式定位为一种以“消极中立”为理论支撑的“外在式”监督。这种监督模式直接导致实践中侦查监督难、审判监督难、执行监督难等困境。为确保检察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是一种开放式的刑事执行方式,这对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但司法实践中对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意识不强、职权有限、手段单薄、效果不佳。而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恰恰是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着力点和最有效的手段,实现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与检察监督的有机统一,有利于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增强社区矫正的效果,推动检察监督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指定监视居住的确立丰富了监视居住的内容,弥补了不适宜逮捕但适用其他强制措施又有所不足的立法空缺.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指定监视居住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让人期待.但与此同时,执行过程能否得到有效监督的问题依旧令人担忧,检察监督难以到位、被追诉方监督有名无实、法律文本设计不完备、监督体系运行不协调以及局部监督现象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监督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有效预防了监禁弊端,减少了再犯比例,而且也避免了监禁执行给罪犯造成的“标签效应”,为犯罪人最终回归社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阶段,总结前期经验,思考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依法加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对于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恒 《理论探索》2005,19(4):149-151
民事检察制度是我国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十几年的民事检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影响这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些观念上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有些检察官认为只要裁判有错误就应纠正,只要查处审判人员职务犯罪就有利于抗诉,要用审查刑事案件的标准和方式审查民事案件,抗诉是否正确要以法院裁判为标准等等。反思和检讨这些观念,是完善我国民事检察工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抽象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直接依据。然而,理论界对它的法律监督问题不够。本力图从司法监督的角度分析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监督的法理依据和现实需求,论述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可靠性,并认为实行司法监督的可行性途径是充实检察监督和完善审判监督。就此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地方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法律监督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省在继“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要成效之后,进一步明确了“法治湖南”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法律监督促进法治湖南建设,应该树立在保障法制统一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地方法治建设中彰显湖南特色、在服务湖南发展大局上探索新路的目标取向。需以强化法律监督意识、拓展法律监督范围、规范法律监督程序、改进法律监督方式为工作重点,并在提高检察机关位阶、积极推进检察改革、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检察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检察监督作为我国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职能,是实现我国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而司法独立是一项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宪政原则与司法原则,但司法独立的确立要以法院的理性化为前提,独立司法必须以制约与监督为要件。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对司法裁判所进行的法律监督亦即检察监督,不仅为司法公正增加了一重“保险”,而且促进了我国司法独立早日实现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唯物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