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20,(5):153-160,F0003
2019年12月17日,全国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会暨第二届"羊城杯"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龚稼立,广东省委政法委、广州市委政法委负责同志,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分管司法改革院领导,部分中基层法院院长,部分专家学者、第二届"羊城杯"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征文活动获奖作者代表等共150余人参加会议。专题研讨环节共设4个专题,与会代表分别围绕"完善审判权和审判监督管理权运行机制""健全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法院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深化互联网司法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专题发言和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2.
黄嘉烈 《人民司法》2012,(1):104-107
一、"清明的法官,亲民的司法"之司法为民理念民主政治无法离开法治而存在,而法治最重要的就是司法,司法是为全民而存在,司法除了维持社会秩序,最重要在保障人民的正当权益,甚至于作为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台湾地区"司法院"赖院长在宣誓就职时就提出:干净、透明、便民礼民、效能的司法。让人民知道司法审判怎么进行,判决是怎么形成的,最好人民有机会参与。实际上人民最后的要求是裁判品质要好,裁判不但要有效率,而且事实的认定要精准,适用法律要正确。司法是为全民而存在,应该从民众的角度理解人民对司法的期待与人民历经诉讼的苦痛。司法必须倾听人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接受专访时表示,去除"犯罪化标签"体现了我国司法的文明进步。近年来,无论是学界还是司法实务界都发出去除"犯罪化标签"的声音。《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确定了"无罪推定"原则。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  相似文献   

4.
2013年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中国人大网、人民网、新华网等12家网站,联合举办主题为"司法为民"的网络访谈。北京市高级法院院长慕平接受邀请,与浙江省高级法院院长齐奇、河南省宝丰县法院闹店镇人民法庭庭长朱正栩等来自法院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同网民进行了亲切的在线交流。慕平院长共回答了来自中国人大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和法制网网友提出的5个问题,涉及公正司  相似文献   

5.
李立 《中国司法》2014,(5):90-91
正作为政法微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微博在2013年的表现亮点突出。济南中院直播薄熙来案庭审、"京法网事"直播李某某等人强奸案、北京大兴摔童案庭审等,极大地回应了社会关注,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舆论反响积极。2014年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司法公开座谈会"上表示,要用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之前,他曾明确要求:"把法院微博建设成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6.
3月12日上午,在审议"两高"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总体上很好、很平实,人民法院的工作总体上也有提高。韩正对司法工作强调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深度调整的今天,司法工作既是一项追求客观、恪守中立的工作,又是一项顺应时势、能动作为的事业,如果能够,我愿意作为一名司法改革的探路者。"这是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法院院长夏伟忠经常说的一席话,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院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钟楼法院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很有说服力地印证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16日至18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在北京召开。最高法院院长肖扬作了重要讲话。 肖扬院长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人民法院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指导思想、总的任务和基本原则要求,对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做了全面的部署。他明确提出当前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  相似文献   

9.
正司法公开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和基本诉讼制度,是促进司法民主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更是树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和司法公信的重要途径。为总结完善"阳光审判"规则,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2012年12月4-5日,《中国审判》杂志社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司法公开与审判方式——阳光审判的规则探求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大法官"大学习、大讨论"研讨班上,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做到"公信立院"。我们认为,坚持"公信立院"不仅是提高法院和法官社会形象,树立法院  相似文献   

11.
司法大众化:剑指"司法腐败" 2008年10月21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原院长郭生贵,站上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这是郭生贵去年6月被"双规"后,本案正式进入刑事审判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指出,“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司法为民’,要求人民法院要切实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做到优化诉讼环境、减轻诉讼负担、方便群众诉讼,增加司法的‘亲和力’”。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工作报告中肖扬院长提出人民法院要“强化服务意识,弘扬司法文明”。以此为契机,最高人民法院号召全国法院系统树立服务意识,推行“亲民、便民”改革措施。这些都说明,亲和力已经进入了司法场域,司法亲和力已  相似文献   

13.
3月10日上午,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肖扬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分别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 “国家执行联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突出查办民生领域职务犯罪”……这些关键词印证着,我国司法机关在“依法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迈出了“民生司法”的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4.
以"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长三角地区司法协作和发展论坛10月12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贺荣,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树隆出席并致辞。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高院院长应勇、公丕祥、齐奇、周溯出席论坛并发言,四地法官共110  相似文献   

15.
司法助理员是基层政权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一坚定方针以后,司法助理员队伍的建设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迭次颁发文件,指示各地要配齐社镇、街道司法  相似文献   

16.
正司法公信力提升是"十八大"和今年"两会"的热词。近年来,上海二中院用实践走出了一条由诚取信、由公取信、由能取信、全面建设的阶梯式道路。一心为民由诚取信二中院院长王信芳用内、外两个"心"来谈司法公信力建设这一课题:"从法院之外来看,司法公信不高、司法权威不足,就会动摇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信心;从法院之内来看,法官只有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坚持‘人民法官为人民’,才能以诚心换取人民群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凸显,疑难复杂案件日益增多,矛盾化解难度逐渐加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其中司法公信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提出了"公信立院"的工作方针.王胜俊院长更是将进一步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为实现经济与...  相似文献   

18.
<正>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法治建设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民众对司法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日益增长,司法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司法守护者,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牢牢贯彻"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在博士院长张光宏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  相似文献   

20.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江苏调研时对能动司法做了全面科学的阐述,并强调能动司法是新形势下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选择。王胜俊院长的重要讲话,对一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不断的司法能动性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统一了对能动司法的认识,指明了能动司法的工作方向,对今后我们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