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足迹是人类活动中在地面等承受客体上遗留下的痕迹.本文指出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通过对犯罪现场遗留的足迹进行检验,可以获取到犯罪分子的信息,为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确定作案人数及作案人的自然条件,提供有效的侦查线索和破案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实践中,入室盗窃类案件往往呈现出作案手段明显、系列性特征稳定、现场留痕条件好、痕迹物证多等特点,这同时反映出作案人智能化、职业化、作案熟练程度较高和反侦查能力较强等特点和屡屡得手、难以收手的犯罪心理。这种区域性、阶段性连续发案的犯罪事实为刑事侦查技术部门刻画犯罪特点、分析串并案件以及侦破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提供了良好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被害人行为除了当前学界经常讨论的被害人学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阻却违法性的被害人同意、防卫过当等情形外,还应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后被害人实施的与犯罪性结果有因果关联能影响犯罪行为定性的行为;此种被害人行为的因果归责路径将归因与归责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被害人行为介入案件的归因上,对作为和非作为分别采用假想排除和作为代替方法来确定条件或事实原因,而在归责上,则主要通过评价被害人行为从属还是独立于被告人行为确定其刑事归责意义,即如果从属于被告人行为,则不排除犯罪人与犯罪性结果之间的因果关联,而如果是被害人故意而为,或存在重大失当行为,则应视为独立而为之行为,可以作为被告人不定罪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逻辑推理在刑事侦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刑事侦查活动中,侦查人员对某一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的认定,当然要有充分的证据,但就其思维过程而言,无一不是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作出结论的。一起刑事案件的发生、作案人的犯罪活动都是已经过去的事实,侦查人员,就必须依据现场情况和已知线索,借助逻辑推理这一特殊有效的工具,来推论作案人作案的原因、动机、目的、条件及案件的性质等,进而圈定犯罪嫌疑人,直至最后破案。我们从古今中外许多疑难案件的绝妙侦破中,不难看出逻辑推理在刑事侦查中的威力。  一、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使疑案柳暗…  相似文献   

5.
涉外刑事案件是指作案人或被害人中有一方涉及到外国人的犯罪案件。从刑事侦查的角度主要是指在我国领域内发生的涉及外国及外国人的犯罪案件。涉外刑事案件具有涉及外国关系、办案时间紧迫、调查取证困难、发案空间具有局限性等特点,依据涉外刑事案件的特点,在侦查工作中要从细致勘查现场、全面搜集证据、严格依法办案、严密阵地控制以及加强专业力量等方面采取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因果关系: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在物理的和逻辑的意义上,引起一个特定结果所必不可少的每一因素都是导致结果的原因,因为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特定结果便确定地不发生。这是站在自然科学的角度在最广义上理解因果概念。对于导致一次特定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这种意义上的因果定  相似文献   

7.
公共保障金频频"失守",笔者认为,除了作案人本身的思想道德败坏、腐败意识滋长外,最重要的是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使这些作案人拥有了腐败的土壤和条件.细细分析这些案子,便可发现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以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现场勘查,提取遗留在现场中的各种痕迹物证,来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对于推断作案人的犯罪行为动机和目的,认定案件性质,明确侦查方向和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理、假设和证明是侦查工作中经常饮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它们是从已知推测未知,从结果推测原因,从证据推断案件事实的、有力的思维工具.侦查员运用它们可以迅速地判断案件性质,推测案情和重大嫌疑人,直至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和作案人.然而,侦查实践客观地提出了一个逻辑课题.即推理、假设和证明在侦查中是单独应用呢,还是三者互相结合应用呢?如果说是三者互相结合应用,那么在应用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弄清这一系列问题,无论对逻辑理论还是对侦查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行《法律逻辑》或《…  相似文献   

10.
李洁 《法治研究》2011,(12):39-44
由于我国立法的定量模式,已经使得在外国可以和解的大部分案件被排除在我国法律规定的犯罪之外。此时,如果仅仅原样引入外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并且为了表示对这种先进制度的认同而一定要寻找出比较确定的适用范围,其结果很可能就是将在国外也不一定进入刑事和解领域的案件划入刑事和解范围,从而导致刑法价值的异化。为了避免这种异化,就应当设计符合我国犯罪成立条件特点的和解理念之实现方式,即依据刑事和解的理念,在较轻的刑事案件中和解可以免于刑事程序;在不是较轻的一般刑事案件中和解可以导致免于刑事处罚、减轻处罚;在较重甚至严重的刑事案件中和解可以导致免于死刑、重刑.而裁量一般的刑罚。  相似文献   

11.
Zhang L  Cai JF 《法医学杂志》2010,26(4):287-289
尸源性昆虫在某些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和推断尸体是否有转移有重要的作用。双翅目中的丽蝇科绿蝇属昆虫是尸体上常见的昆虫之一,通常最先到达尸体,而且最喜阳光,该特点以及在尸体上发现的绿蝇属昆虫幼虫的生长发育阶段,可以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十分有力的证据。本文主要从生物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绿蝇的种属鉴定以及绿蝇日龄的推断等方面,综述了根据绿蝇属昆虫推断死亡时间的法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系列杀人案件的成因、特点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云平 《政法学刊》2004,21(4):66-69
发生系列杀人案件的原因取决于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谋财害命、报复杀人、滥杀无辜和杀人灭口是导致系列杀人案件的主要成因。系列杀人案件的特点体现在作案人的行为特征、作案人的个性特征和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三个方面。在侦查过程中,应引进利用“软件”串并案件的理念以拓展串并案途径,过细勘查犯罪现场,建立失踪人口管理机制以及时发现和串并系列杀人隐案,严格遵循公安部“侦破系列杀人案件工作机制”的要求规范侦查工作,引入和加强犯罪心理画像、犯罪现场重建和辩证侦查思维等现代侦查和取证方法。  相似文献   

13.
1痕迹的形成原因痕迹是造痕体在力的作用下在承痕体上留下的反映形象,痕迹的具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作案人实施犯罪活动时的具体作案行为方式,从而也就可以分析出现场痕迹是否为犯罪痕迹。2痕迹的遗留位置犯罪痕迹的形成或遗留,与作案人的犯罪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足迹、手印等现场痕迹常常是犯罪活动的记录,从现场痕迹所在部位、方向与分布可分析出犯罪活动的具体方式和范围。作案人为完成犯罪活动,就必然对犯罪障碍物进行破坏,对犯罪目的物进行触摸和翻动,因而在障碍物被破坏部位、目的物被翻动部位遗留下多种痕迹物证,据此…  相似文献   

14.
一、海峡两岸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辖障碍 所谓海峡两岸互涉刑事案件,是指依据两岸现行刑事法律认为是犯罪的行为或危害结果,至少有一项发生在对方实际控制的区域,或者发生在对方的船只、飞行器及其他交通工具上,或者犯罪人与被害人其中之一是对方实际控制区域居民的刑事案件,但是,那些针对对方的纯政治性刑事案件除外。  相似文献   

15.
劳东燕 《中国法学》2015,(2):131-159
刑法的结果归责中,"归因—归责"二分说框架对归因的简单定位,扭曲了归因与归责之间的关系。由归因层面存在论基础的差异入手,有必要从支配与义务两大维度去把握刑法中的结果归责类型。除主流理论认可的造成型因果、引起型因果与义务型因果的类型外,由疫学因果与风险升高代表的概率提升型因果,应视为新的归责类型。应当引入类型思维,借助支配力、支配可能性与归责的有效性的参数,对结果归责的类型展开考察。区分不同的结果归责类型在规范层面有重要意义,对实务中疑难案件的处理也有助益。事实因果的判断中,有必要引入NESS(即充分原因中的必要要素)标准与概率提升标准,以弥补条件公式之不足。  相似文献   

16.
协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目前协作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们目前建立的侦查协作基本上是区域性、局部性的,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侦查协作机制。同时,这种局部的侦查协作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不少公安机关对自己管辖区域内发生的刑事案件积极主动地进行处理,而对于其他地方发生的刑事案件,当需要其进行协作时,却消极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对湖南炎汝高速爆炸事故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事故隐患孕育、发展和发生过程,重点分析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可为类似事故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从根本上遏制恶性爆炸事故发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文件检验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把语言学作为刑事技术手段应用于侦查破案中,为文件检验开拓了新的领域。在办案实践中,充分注意作案人的言语特征,通过对作案人的言语识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侦查工作提供方向和范围,为认定作案人提供客观依据。本文试以运用语言学知识,然后结合本地区实际和所办的案件探讨了如何从作案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性别和地域特征等方面,给作案人“画像”。  相似文献   

19.
正命案现场血迹的形态与分布,蕴含着丰富的犯罪行为轨迹信息,通过对命案现场血迹形态与分布机理的分析,可为推断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的先后次序以及受害人当时所处位置、状态等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同时对分析作案时间、作案人数、使用凶器、逃离路线和刻画作案人特征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2])。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09年7月4日夜,某装修店面的两名员工在一辆"本田"商务车轿车内看守店内装潢材料时被杀死  相似文献   

20.
解决刑法因果关系问题,应当以辩证唯物论的因果观为指导,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承认因果联系是辩证的,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关系,因果联系具有复杂多样的形式,等等。但是,我们认为,毛泽东同志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外因理论,是辩证唯物论因果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由于它深入地阐明了外因与内因,根据与条件的关系,阐明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它们对结果的发生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和非决定性作用,这对解决刑法因果关系问题十分适用。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处理刑法因果关系经常要涉及的问题。因此,应当以它为基础,并结合当代因果理论的新发展,来研究和解决刑法因果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