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两藏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拉萨一家新闻单位做记者.这足我喜欢的职业.西藏的文化对我一直很有吸引力.同时这里聚集了国内外的很多知名画家、作家以及旅游者.一时间拉萨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2.
诗人刘湛秋来信,说有位台湾女作家想到西藏一趟,问我何时来最好?我说,5至9月来均可,这段时间,西藏气候宜人,鸟语花香,是消闲避暑的最好时间。后来又收到刘湛秋的电报,说女作家即将抵达拉萨。就这样,张典婉追寻着文成公主的足迹,终于风尘仆仆从台湾取道青海到西藏来了。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疾风暴雨的傍晚,她和两个同伴急匆匆冒雨来到寒舍。我不相信面前这位小女子就是台湾知名青年女作家张典婉。她笑容满面,充满真诚和机智,她头发微黄,戴着眼镜,穿着朴素,透出一种东方女性美。她一见到我们,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滔滔不绝大谈第一次来西藏…  相似文献   

3.
西藏的寺庙多,教派多,喇嘛更多,在圣地拉萨城的西郊有座气势磅礴的格鲁派寺庙,也被称为格鲁派第一大主寺——哲蚌寺。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和他的弟子们创建的,加上它曾是前几世达赖的驻锡地,很快发展成格鲁派寺院中最有实力的大寺,僧人最多时达到7500人。 因为拍摄民俗专题片,我有幸在哲蚌寺考察了几日,使我能  相似文献   

4.
到过西藏拉萨的人,无不为布达拉宫的雄伟气势、宫殿巍峨而赞叹,也无不为西藏最大的寺院——哲蚌寺的重楼叠阁、曲巷深院所倾倒但是在距拉萨一百多公用的地方,有一座藏传佛教的寺院,虽然没有布达拉宫的雄伟,也没有哲蚌寺的宏大,但却以它在西藏佛教寺院史中许多个第一,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举足轻重而闻名:第一座制订佛寺教规;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第一座建立译经译场;建立了“佛、法、僧”三宝齐全等等,大特别是它是唯—一座按照佛教世界构想,而在主殿建筑中又以其融合藏、汉、印度文化于一体的被藏胞称为“三样寺”吸引了无数信教…  相似文献   

5.
一瞻珠穆朗玛峰的神采是很多人的梦想。我们这次的西藏之旅,之所以选择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飞拉萨,再由拉萨取道中尼公路,经曲水、江孜、日喀则、定日、聂拉木等城镇到樟木出境返回加德满都,最主要的原因当然也是为了要圆这个梦,其次,中尼公路沿线上的风花雪月,超凡脱俗的尘世之美,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穿越领略的。无疑,西藏是一个大话题,她的博大精深,是永恒的人文话题;而珠峰则更为人类满怀壮烈一步步征服大自然的梦想所在。将近10天的时间,我们一行8人,加上导游伟世,两位藏族司机多吉和达娃11人,开两部丰田越野车沿着中尼公路一路进…  相似文献   

6.
晚间,与从西藏来了多天,次日就要回国的几位新朋友,在此间“犹太社区活动中心”的餐馆,吃了顿饭。“去过西藏吗?”“没有。真想去。”“欢迎,欢迎!我可以当你们的最佳导游!”“谢谢,谢谢!明年一定去。”这是见面时双方最倾心的对话。饭后,送别了友人,窝在家中,回味刚才对西藏的喧哗,时间变得抽丝般绵长。西藏的种种: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拉萨八廓街,大昭寺,纳木错湖……还有那至高无上的珠穆朗玛。西藏的一切,  相似文献   

7.
走遍西藏     
2006年7月1日,笔者在北京西郊一幢写字楼里,同三位年轻人聊了起来。与此同时,胡锦涛主席正在西藏为青藏铁路的通车仪式剪彩;我们的话题也是西藏。一谈到那令人神往的雪域高原,这三位刚刚走遍西藏的年轻人,就十分兴奋——笔者:现在,从格尔木到拉萨的第一列客车正向目的地行驶,北  相似文献   

8.
天山神秘大峡谷地处天山山脉南麓,“龟兹古国”库车县城以北64公里处。谷内既有奇特险峻的自然景观,又有神秘佛寺洞窟,一直使我魂牵梦萦。今年七月,我终于亲游了一回大峡谷。 那天碧空如洗,蓝的天,白的云,空气十分清新。汽车驶出库车县城不久,远远看见一片炎炎烈火在燃烧,红红的  相似文献   

9.
娘亲     
张明春 《新青年》2002,(5):13-15
此刻,我坐在由金边飞往中国的波音747飞机上,这是我接到母亲病危消息的第三天踏上回乡之路,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我头昏目眩。在飞机上我想,母亲此时怕是正苦苦保留那口气,等待我的回归吧?我默默地念叨:您老人家可千万千万挺住啊,一定要等我啊!1960年,那是个无雪的冬天,气候异常干冷。农历正月十五刚刚过去,半轮残月懒洋洋悬挂在天际。距毛子坟不远的地方,有一片错落有致的房子,那片房子叫三十栋,我家住三十三号。那天我们兄弟姐妹7人从睡梦中被父亲唤起。父亲仔细检查所要携带的东西,眼睛在每个人身上巡视了几遍。坐在破旧木椅子上的母亲,脸上露出几分焦躁。母亲眉头微蹙,紧抿着嘴,可那无法掩饰的痛苦,让母亲发出轻微呻吟。  相似文献   

10.
我梦中曾向往过两个地方,一是西藏,二是香格里拉.我向往西藏,是被西藏的民歌所吸引,还有那里宗教的神秘.这多半是受了别人描述的影响.我向往香格里拉,却不是,实实在在是因为,我喜欢香格里拉这个名字,觉得它是缠了香的.--我是个易于被表面文字引诱的人.  相似文献   

11.
烛光维也纳     
几周以来,我一直期盼着计划已久的维也纳之行.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不但对这座城市了如指掌,而且我还深深地爱上了维也纳.可是,就在启程的那天,从早上开始,到飞机把我带到目的地,我的情绪却越来越糟糕.先是在布里斯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后来他们在卡特纳斯图斯给我找到了一间毫无生气的房子,里面没有什么家具,也没有取暖设施.接下来的午餐是不得不喝的蔬菜汤和欺负人肠胃的硬牛肉.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6月17日的夜晚,我和沈小雨分手了。我的名字叫陆浩然,27岁,在嘉兴地产开发公司上班。说实话,我是个胖子,智力发育正常。可是对于爱情,我总是捉摸不定,因为我是个如同钟摆一样忽左忽右的男人。(一)我还有一个女朋友,她是一个和我很好的朋友。林染工作的广告公司在淮海中路保利大厦B座,斜对面是一间很大的快餐店。一年前,在一起做荔园大厦的广告设计时,我就开始注意到她了。两个人由于工作关系,有很多相处的机会,开始仅仅是莫名的喜欢,直到那天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感觉到她的不同。林染的手很软。那天,我…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刚从火车站出来就被人骗了. 走出车站,我提着行李站在路边,正想打的去公司,突然从背后伸出一双手,迅速摘掉我的眼镜,又捂住我的双眼,一个很清脆的女声,笑得咯咯的,要我猜猜她是谁.  相似文献   

14.
仅仅是相守     
艾苓 《新青年》2013,(2):45
火车在冰天雪地里呼哧呼哧地奔跑了一夜,把我卸到终点站——黑河。黑河并不是我的终点站,他是。那天,是我们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我不想孤单度过,也不想跟很多人在一起热闹,只想过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日子。他在车站门口等我,没戴帽子,也没戴手套,脸被西北风啃得发紫。他交代说,前一天酒喝多了,忘记换鞋,平常在单位穿的单鞋还在脚上穿着呢。  相似文献   

15.
正在崇尚自然的我看来,这地球上有两个地方最令人神往,也最使人难忘,一是我国的西藏,再就是俄罗斯了。去了西藏你才明白天有多么广阔无垠,到过俄罗斯你才知道地有多么博大无边。我不断地怂恿身边的朋友:去俄罗斯吧,那是此生必去的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16.
    
正我是一个汉民,很多少数民族的食品我吃不惯。比如:羊杂碎、羊肉、马奶等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汉民都不吃这些东西。有的汉民吃的东西比少数民族吃的还要丰富得多。我只是汉民中的一少部分人,我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才不吃羊肉、喝马奶的,嫌有一股怪味。我们单位后院,是一家回民饭馆。一炒羊肉,一股腥膻味儿呛得我一直呕吐。我赶紧关上窗户。我去过很多地方,却从来没敢去新疆、西藏。尽管新疆和西藏的风景美,有我渴望的雪  相似文献   

17.
昆仑撷英     
随着西部开发的战斗号角,我又一次来到青藏高原采访。目标是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荣誉称号的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这个兵站部所属部队驻在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的四千里青藏线上。江泽民总书记曾为他们亲自题词:“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表彰了他们为开发青藏高原所作出的贡献。我的采访活动是从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南沿、昆仑山下的新兴开发区格尔木开始的。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采撷于昆仑山上下的几个小镜头。汽车驶出格尔木市向南飞驰,映入眼帘的是无边的大漠。即使在被称为…  相似文献   

18.
哦梅兰     
花泽 《新青年》2004,(5):4-5
第一次见到梅兰是在卫校报到那天上午.那天阳光灿烂,我领了宿舍的钥匙摸索着方向往女生公寓走.走着走着就觉着后边有人叫我,心想这儿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就没理会,可那人极执著一劲儿"喂喂"地叫,我一回头,一片大红就"哗"地闪入了视野.该人一件红到极限的布衫,麻花辫子,乡土气息迎风扑面.以我近视4.7的视力看伊海拔绝不会高于1.55米,形状偏圆.见我打量她半天不说话,女孩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憨态可掬:喂喂,帮忙好吗,拎不动啊!我这才注意到她左拎右抱了好几个大包包,我拣了最大的一只接过来,女孩立刻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19.
西藏申扎县家畜寄生虫区系调查报告张永清,杨德全,陈裕祥,刘建枝,达扎,次仁玉珍(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研究所拉萨850000)西藏的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除一些零散报道外,主要有陈裕祥等(1988、1990)报道过林周县及江孜县的畜禽寄生虫调查情况。西藏地...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公差美国纽约,顺便到唐人街探望同乡李先生一家。李先生与太太于2000年初赴美留学,因怜老挂幼的心情太重,为免思念之苦,第二年便把岳母和孪生女儿伶伶、俐俐都接到了纽约。多年来第一次见到老乡,他们十分高兴,趁着那天是休息日,一家人都陪着我到公园玩。那天的天气晴朗而凉快。我们一行六人兴致勃勃,大人叙旧谈新,一半沉重伴着一半兴奋;两个小孩则无忧无虑,一人一个篮球,玩一阵跑一阵,“呵呵”的笑声此起彼伏。在公园出口处的一棵大树下,有一个约七十岁的老翁正坐在长椅上,掰着面包喂鸽子。他的身边飞着跃着三四十只鸽子,有白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