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林合华 《理论月刊》2007,(11):58-60
关于《礼记·乐记》人性论之性质问题,学界向来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即性善论和性可善可不善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上述两种观点的争论主要源于对"性"字的不同理解。《乐记》对人性的双重理解是可以统一的,这恰好体现了其人性论的深刻性。而通过将《乐记》的人性论置于儒家人性论的形成过程中来考察,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其本身的性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静 《求索》2012,(9):199-200,196
《乐记》是我国古代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它是先秦儒家乐教思想的总结和集大成,基本内容包括:乐的起源与本质;乐对人心理的影响;乐对人们的政治教育与教化功能等。本文以马克思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对《乐记》进行解读,剖析先秦儒家乐教的思想精髓。阐述了乐教对民众的政治与道德教育思想,规范人们的社会人伦道德标准,以及人与宇宙自然的"天人和一"的和谐观,可以说《乐记》是谋划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巨著,许多内容都是为皇帝歌功颂德;《乐记》中的乐教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政治手段和政治谋略,也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证史论。  相似文献   

3.
符伟 《求索》2011,(6):214-215,182
我国的音乐人类学实践活动及相关记载在先秦以前已出现,《礼记》用记叙文体汇编了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伦理以及音乐实践及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在叙事中,音乐事象大量出现,反映了音乐与礼典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等的密切关系,确立了"声—音—乐"的概念。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礼记》中"声—音—乐"概念和形式的划分与当代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提出的"声音—概念—行为"模式内容上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精神现象,其本原是什么?在我国古代文学论著中最具权威性的论断是《乐记·乐本》篇所说:“乐者,……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精书·音乐志》载沈约就梁武帝萧衍《思弘古乐诏》所作《赛答》称:“《乐记》取公孙尼子。”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也说:“《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又《隋书·经籍志》有“《公孙尼子》一卷”,注云:“尼似孔子弟子。”公孙尼子当是今存《乐记)}最早的作者。虽然该书后来经历苟况、刘德及其手下儒生、司马迁、戴圣、诸少孙、王禹、刘向乃至马融等人的整理和改造,…  相似文献   

5.
6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一致通过了大会宣言│││︽北京宪章︾。这是国际建筑协会50年历史上继︽雅典宪章︾·︽希腊宪章︾第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以追求﹃全人类的安居乐业和长久持续发展为主题﹄’对21世纪人类居住环境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对人类居住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精到和富有理性的见解。建筑学来到了﹃十字路口﹄︽北京宪章︾首先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当今人类的居住环境。20世纪既是伟大而进步的时代’又是患难与迷惘的时代。百年来’人类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  相似文献   

6.
情深似海电视连续剧︽儿女情长︾三人谈赵燕芬开栏的话:或许读者朋友们还记得《中国妇运》原来的两个小栏目:“影视议苑”和“女人读书”,今天再向大家推出新栏目———“文苑”,不仅包含了两个小栏目的内容,同时还包含了文化领域的其他内容:民族、戏曲、音乐……,...  相似文献   

7.
︽四川统一战线︾有读头编辑同志:我是一位新闻工作者,与《四川统一战线》邂逅于一个烦闷的下午。偶然翻起《四川统一战线》,那精美的封面、充实的风容、独特的风格,尤如盛夏一股清新的风,浸润了我整个下午。自此,我便对《四川统一战线》情有独钟。经过一年多来的阅...  相似文献   

8.
一定要把中央︽通知︾贯彻落实好邵忠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通知》为在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声无哀乐”新解——试论嵇康音乐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重新阐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嵇康强调主体自身情感状态在音乐鉴赏中的能动作用,同时也看重音乐本身的诸种感觉要素,从而揭示了“心”(鉴赏主体)与“声”(艺术作品)之间“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它超越了儒家乐论夸大音乐教化作用与忽视音乐艺术形式的双重局限,在深潜的心理层次找到了“心”与“声”的连结点,对后来的艺术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群书治要》收录有《礼记·乐记》。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一句话“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意思是:懂乐的人才真正的快乐,正人君子闻道、得道就很快乐,而小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他才很高兴。走在正道上,并且控制欲望,我们就可以非常快乐而不恐惧慌乱。贪恋私欲而不行正道,我们就会迷惑而且不快乐。《礼记·乐记》还提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於中,故形於声,声成文,谓之音。  相似文献   

11.
从《琴论》看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  张国花 《求索》2007,(5):168-170
李贽“吟其心”的琴论是以他的童心说为美学基础的,他的琴论是对正统儒家重“禁”重“中和”的音乐思想的一种反叛,表达了新兴市民阶层重“真声”的音乐美学理想,而且关注到音乐风格多样与意境深远的问题,具有值得重视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郭店楚简《老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10月,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四方铺乡郭店村一座古墓(现定名郭店1号墓)出土大量珍贵文物,这是本世纪末我国最重大的一次考古发现,有关研究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第一,郭店1号墓的葬具为一棺一椁,有墓道。全部出土物件均无直接的纪年文字。《礼记·檀弓》曰...  相似文献   

13.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其末章的后四句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被评论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现今品评《采薇》之作受此论影响很大,有人予以发挥,认为这是王夫之对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的最好概括。如果不看《采薇》上下文,做如此赏析是可以被人接受的;如果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在1950年所填《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诗人兴会更无前”的“兴会”,三十多年来的许多注家都将它解为“兴致”。其实,这里的“兴会”不宜解为“兴致”,而只能是指诗人的“灵感”。其理由如下。首先,要对“兴会”的出处与含义加以辨析。《宋书·谢灵运传论》曰:“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诗人兴会更无前”的  相似文献   

15.
国企保卫有﹃法﹄可依︽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出台的前前后后今年10月5日,公安部和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布实施《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自1985年公安部发布《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保卫组织工作细则(试行)》以来...  相似文献   

16.
儒家对自然的道德观照规定了文艺的主要功能在于教化,在于感染人心。我们常说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这同儒家的文艺观是接近的。人与自然从情感上获得勾通,是人们长期追求自我解放的结果。从理论上说明这一问题,也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儒家最早的对艺术理论作出系统总结的经典是《乐记》。《乐记》从道德角度观照天人关系的同时,涉及到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乐记》讲“大乐与天地同和”,“乐  相似文献   

17.
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言炎尚诚信,鄙巧伪;重实话,轻浮言;这是我国历代圣贤哲人共为天下倡而不烦的要道之一。《礼记·乐记》中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北宋文人契嵩说:"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唐代名相魏征则说:"德礼诚信,国之大纲";从施行礼教,到...  相似文献   

18.
近日,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美国《时代》周刊破天荒地将瑞奇·马丁列为其封面人物。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一个流行歌手来说,这都是一个可求而不可及的荣誉。年初的时候,在本届格莱美颁奖盛会卜,去年凭一首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歌《生命之杯》而一夜红遍全世界的瑞奇·马丁就众望所归地赢得了最佳拉丁音乐大奖,而随后他的首张英文专辑《瑞奇·马丁})甫一问世便在全球掀起的惊涛骇浪般的销售热潮,更印证了他在流行乐坛的地位。现在,这张专辑已在中国正式发行,让我们走近瑞奇·马丁和他的音乐。记者:《瑞奇·马丁》这张专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  相似文献   

19.
论︽公司法︾对股东权的保护王永康股东权,亦即股东的权利,是指股东基于出资认购股份而在法律上享有的各种权利。股东权与股份是密切相关的,有人认为,股份主要是指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东权既非物权、债权,亦非专用权,但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权利,则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20.
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小康”的确不是新词,一些学者在论述“小康社会”理论时,总是喜欢引用儒家经典《礼记·札运》中关于“小康”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