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太贤 《探索》2006,(1):154-156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与宪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泽渊 《探索》2006,(1):150-152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与宪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3.
莫于川 《探索》2006,(1):152-154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与宪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4.
"程序正义"观念与中国的普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秋红 《探索》2006,(4):180-182
"程序正义"作为一种理性的法律理念,在西方国家渊源颇深,对西方民众影响甚远,并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吸纳.在中国,程序正义的理念已经通过立法化、司法化逐步确立,但其被接受和认同的深度、广度还不够,因而面临着从官方话语回归于民众法律意识、即民众化的过程,这不仅是中国实现法治目标、与世界法律文化大潮相融而必须正视的一大问题,也应是中国继续实施"普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三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三个代表”的有效载体和机制。其理论依据 :“三村建设”是贯彻党的路线、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道路 ;是党领导农民自我解放、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反映了农民、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需求 ,找到了解放新时期农村发展三大基本主题的有效途径。推进“三村建设” ,落实“三个代表”就要树立以科技为本的理念 ,引导“科技富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树立以农民为本的理念 ,健全“民主管村”的机制 ,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三村建设”的落脚点 ;树立以法治为本的理念 ,用法律保障农业和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 ,把提升农民的法律素养作为“依法治村”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西宁市法院认真实践“公正与效率”主题。牢固树立“保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公平、及时地审理各类案件,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西宁”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法之路,离不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这是保障我国公民知法守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基本途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法宣传教育机制,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普法宣传教育队伍,在重点做好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普法的同时,注重大众化普法宣传教育。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和河北省省情,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做好落后边远地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普法宣传教育。在普法的形式和方法上,要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并力争做到普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四五”普法依治理工作总结考核验收的结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即将启动.如何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启动之年开好局、迈好步?最近.我有机会参加省依法治省办公室组织的对省直部门的“四五”普法依法治理考核验收工作。使我感受到了“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带来了人们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面貌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入到第六个"五年规划",分析全民普法保障措施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六五"普法的顺利开展,必将为推进法治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严兵 《党建》2010,(6):29-30
“唱读讲传”是重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的简称,起始于2008年6月。从最初的“唱”发展到“唱”、“读”、“讲”、“传”四位一体,从组织推动到自觉参与,活动声势越来越大,普及越来越广,社会反响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在灵魂 ,而法治建设则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有力保障。这既是先进理论向现实转化的必然要求 ,又是法治文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 ,就必须把“三个代表”思想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 ,转化为系统的法律制度和法制实践 ,这就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法制化。本文从三个方面深入论证了“三个代表”思想法制化的必要性 ,并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 ,对如何推进这方面的法制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 ,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思想法制化的重大意义 ,认真探索法制化的正确途径 ,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三个代表”实践活动和中国法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外来务工人员法律认知水平与法治社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法律认同片面、偏激;法律维权处于被动地位;法律信仰不足。而我国当前普法针对性不强、普法方法形式单调枯燥,活力不足,对外来务工人员触动不大等是当前普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增加普法投入;改进普法方法、形式,创新载体建设,以期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普法宣传实效。  相似文献   

13.
“四五”普法以来,西宁市司法局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来抓,在全市推行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为提高各级干部法律素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了西宁市“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市进程。  相似文献   

14.
段保君 《探索》2003,(2):14-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实现了从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破除原则先行的传统思维方式,确立了尊重现实生活的哲学思维方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将以往被动承受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完成了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环境是一个社会实行“法治”或“人治”的根本基础,社会文化环境的特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社会对“法治”或“人治”的选择。中国传统“法治”之所以打上了深深的“人治”烙印是由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现代法治是现代社会文化环境各因素全面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进步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要实现现代法治必须完善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普法”这个词儿,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在“一五普法”、“二五普法”到“x五普法”的过程中,各种普法标语不仅写满了乡村的房舍山岩,而且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墙壁板报中也时有出现,但收到的效果令人不敢恭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未如人们想象那样完美地如期而至。为此,人们不禁要问:普法到底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是简单地传讲几条几款的法律条文,普及大众的法律理念,还是知识与理念并重?让我们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作答。一法律知识与法律理念总是混杂或纠缠在一起,现实中并不存在一种纯粹的知识类型或理念类型。理念的养成有赖于…  相似文献   

17.
在“四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省工作纲要全面实施的2003年,青海省农村牧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全面启动,各地在300多个试点村开展创建活动,至2003年底,已有大通县城关镇下毛伯胜村、乌兰县希里沟镇北庄村等8个县级示范村挂牌命名。2004年2月,司法部、民政部、全国普法办派出的联合检查组对青海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进行了检查指导,对这里的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四五”普法和“十五”时期依法治省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已取僻显著成绩,为全省改革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引导到解决现实问题上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取信于民的需要。当前应当着重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与科学发展观的树立,是两个关乎全局的大问题。理论工作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20.
1996年以来,省电力公司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结合法治实践,充分发挥公司各级法制宣传教育机构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全面完成了“三五”普法及依法治理的各项任务,使依法治企的方略在建立现代企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