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的7月1日,无风无雨,军公教年金改革上路。蔡英文当局以"年金破产"为口实,将台当局的事务官的退休金砍了一大半,并召唤工农群众与青年族群将其污名化,却对恩赐官职与政党分赃的政务官不动秋毫。此举,无疑是对一生奉公守分,晚年丧失劳动生产能力的退休军公教警消人员的集体惩罚,更是对台湾多年来呼吁建立中立化文官体系的努力的历史嘲讽。民进党当局之所以如此恣意妄为,除了"年金破产"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8,(11)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花莲县长傅昆萁及金门县副县长吴成典5月14日在台立法机构举行记者会。傅昆萁表示,蔡当局近年税收超收1000多亿元新台币,说"军公教"年金不改当局会破产,甚至把年金改革议题融入小学教材,简直是"全台最大诈骗集团都不如民进党当局",连小学生都不放过,都要骗,这样的当局值得信赖吗?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9)
正@台声杂志官方微博本期话题#台年金改革引爆"万人围城"#年金问题在台湾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令台湾军公教团体最为不满的是,蔡英文当局自上任以来一直将军公教视为蓝营铁杆,完全无视他们的感受与诉求,更借着亲绿名嘴毫不留情地将退休军公教打成"米虫、肥猫、既得利益者、反改革"族群,将台湾财政问题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9,(1)
<正>自"九合一"选举结束迄今已经一个多月了,选后信誓旦旦要检讨、要变得不一样的民进党,却仍然看不出有任何改变的迹象。执政的民进党自认推动改革"重大成就"有:"一例一休"修法、军公教年金改革、成立党产会与促转会等转型正义工程等,每一项改革都造成台湾的空转。"一例一休"修法造成资方、劳方及消费者三输的局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18)
正"反污名、要尊严!"9月3日下午的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上响彻这一口号声。逾10万台湾民众顶着烈日汇聚于此,抗议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在年金改革过程中抹黑"军公教"群体是"既得利益者",制造社会撕裂与对抗。这一被岛内媒体称为"史上头一遭"以军、警、公职人员和教师为主的游行抗议,由台湾"监督年金改革行动联盟"发起。该联盟在抗议宣言中表示,支持年金改革,但反对以不实资料与数据或极端个案挑起族群矛盾与世代对立,并对军警公教人员进行污蔑和抹黑。宣言指出,当局不思提振经济、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8,(14)
正摘编自6月26日台湾《中国时报》在台当局的"年金改革"告一段落之后,蔡英文出面道歉,向所有受"年改"负面影响的"军公教"退休人士表示歉意,并感谢他们的付出,让财政不虞匮乏,再也不会无力支付公务员的退休金。台湾《中国时报》6月26日发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陈一新的评论文章指出,她不道歉也就罢了,这下对全台湾"军公教"退休人士所做的道歉,实不啻是大吃他们的"豆腐",让他们在痛失金钱之后,更感痛心。年金是台当局对"军公教"人士的承诺,如果基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22)
<正>摘编自11月3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去年6月,台湾一名自称"公民记者"的洪素珠,在脸谱网(facebook)上发布其情绪化的言语辱骂老荣民。事后被人发现,她已经多次录制侮辱荣民的影片,因严重撕裂社会感情而引起轩然大波,台湾当局高层随即发表声明谴责,但伤痕烙印已深!比起台湾民间社会羞辱荣民的程度,民进党当局不遑多让,蔡英文当局一年多来,剑指"军公教"的"年金改革"、此起彼落的"去中国化"与"去蒋化"的民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5)
<正>摘编自7月24日台湾《中国时报》蔡英文上台一年多,不论内政、两岸、"外交",都只有一个"乱"字可以形容。蔡英文确实处于内外交迫、不满之火遍地燎原的困境,不满"年金改革"的军公教团体固然频频抗争,但军公教的不满并不是社会全部的不满;"一例一休"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8,(13)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年金"改革即将上路,"军公教"(军人、公务员、教师)退休群体节约消费因应,连带影响台湾内需市场,加上大陆游客不来,岛内餐旅业首当其冲,今年暑假出现订房率衰退警讯;尽管台当局加码延长住宿优惠政策,但旅宿业者普遍"无感",更忧心暑假过后的9月、10月,业绩恐将如雪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8)
正9月的台湾风和日丽,却酝酿着接二连三的游行示威。蔡英文模糊的施政主轴和反复的政治决策,优先操作"转型正义"而忽视经济、民生问题,以及台湾当局上下官僚颟顸、应变无力的纷繁乱象引发的恶果,在执政百日之际总爆发。"九月围城"可谓是蔡当局"蜜月期"结束的标志。军公教:"反污名、要尊严"。本次大游行针对的是蔡当局借"国民年金改革"对军公教人员的"污名化"及其"暴力改革进程"。其一,经绿营多年造势,军公教阶层屡次被"改革"舆论"公审"和长期"污名化",被指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3)
<正>摘编自1月19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台当局年金改革会议的举办地点又改了,从原本的国际会议中心,改至南港的"中央研究院",再改到蔡英文办公室。不断改地点的唯一考量,就是为了要避开民众的抗议,可是民进党当局在上台之初,不是自诩为"最会沟通"吗?蔡英文不是告诉社会大众不要怕与台当局打交道吗?面对年金改革的抗议的声音,民进党"立委"段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底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尤其是县市长选举,对岛内主要政治势力尤其是国、民两党力量消长与变化,甚至对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产生重要影响。这次"九合一"选举的主要观察指标是蓝绿县市长版图与得票率、县市议员席次与得票率的变化。台湾县市长选举可能出现两种重要结果一是民进党可能受挫,出现"由盛转衰"态势。民进党执政政绩不佳及蛮横推行"一例一休""年金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正民进党执政才一年半,选前野百合世代的幕僚文胆为蔡英文织就的"进步外衣",不管是核能空污、年金改革、社会保障还是劳动权益都一一败坏。特别是近期来"劳动基准法修法"倒退,搞得台湾满天"神佛",遍地"功德"。许多人都指责台当局发夹弯,背弃选前的承诺,只有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副秘书长说了大白话,责备反对"劳基法"修正案是"左倾幼稚病",认为曾经不离不弃陪民进党成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9)
<正>前台北市议员李承龙及女子邱晋芛,为了"报复"全台各地的孙文、蒋介石铜像屡传被断头事件,遂将乌山头水库大坝旁的八田与一铜像锯断头部,即可发觉台湾蓝绿对立所引发的族群仇恨已到总爆发的临界点。蔡英文"大权在手,号令天下",她对退休军公教人员抗议年金改革称,"绝不能放任暴力拖延改革脚步,今早脱序行为警方一定严办"。然而,蔡英文在另一方面却又"不聋不哑不做翁姑"。  相似文献   

15.
政治     
《台声》2017,(9)
<正>蔡英文对台湾抗议民众表示"严办暴力"台湾抗议"年金改革"团体包围台湾立法机构,4月19日爆发冲突。台警方初步掌握,确认有16件推挤、攻击"立委"或县市长,毁损新闻SNG车,以及阻挡"监院"公务车案件,至少26人涉案,其中4人已被辨识出身份。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公开表示,谴责暴力行为,对抗议民众"严办暴力"。台湾《中国时报》评论指出,2014年,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说,要以怜悯心容忍抗争群众;2016年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遭遇惨败,台湾学者和媒体普遍认为未能妥善处理两岸关系是该党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纷纷抨击民进党在选战中操弄"台独"意识形态、升高蓝绿对立,强烈呼吁台湾当局尽快调整两岸政策,改善两岸关系。一、民进党操弄"台独"意识形态、"抹黑"政治对手,与台湾民众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愿望背道而驰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认为,民进党惯用统"独"、族群议题来动员民众和宣传造势,但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连任,民进党在立法机构获得过半席位。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着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变化和台湾将何去何从,更加感到台湾问题的复杂和岛内政治舆论环境的诡异。这场选举,民进党蔡英文为争取连任,用尽一切卑劣手段,主导一场不公不正的肮脏选举。这也是20多年来,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以及蔡英文所谓"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9)
<正>台"立法"机构自4月19日起开始审议公务人员"退抚法草案",周围布建了拒马与蛇笼,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的警力,其目的就是在阻却军公教退休人员的抗争。事情的发展,并无意外,退休军公教人员采取了激烈的抗争。对此一抗争,蔡英文发表一番谈话,其态度之强硬,内容之无情,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蔡英文在谈话中虽然向军公教同仁表示感谢,但我们要问,民进党当局对军公教人员的体谅在何处?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是台湾政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岛内不满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民怨持续累积,"重经济民生、反蓝绿恶斗"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进党"的社会风潮,最终使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党乘势大胜,岛内政治格局呈现"地方包围中央"之势。2019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0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20.
台湾政党再次轮替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民进党未能解决政治贫腐和经济衰退这两项选民最关心的议题.2005年"三合一"地方选举是民进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008年1月的"立法院"选举,初次采取以小区单席为主、政党比例代表为辅的制度,放大了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得票悬殊,在"立法院"形成"一大一小"的席次格局,为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埋下了重要伏笔.在2008年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既无法有效整合内部的派系结构.也无法摆脱扁案和激进"台独"路线的困扰,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从而导致了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