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型创业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以拥有技术、携带项目、投入资金等形式创办科技型生产企业或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创业人才,通常包括科技创新型创业人才、文化创意型创业人才、金融创新型创业人才、高层管理型创业人才等等.创新型创业人才是将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载体,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引进和培育创新型创业人才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上海促进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关键所在,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伟大的系统性工程,其智力依托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不同于高素质人才,只有拥有创新思维、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行动:匀等“创新”要义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结合实际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和支撑,更是赋予发展以持续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才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型创业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以拥有技术、携带项目、投入资金等形式创办科技型生产企业或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创业人才,通常包括科技创新型创业人才、文化创意型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庆丰 《学理论》2011,(2):246-247
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化,其本质就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而高等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从创意性的课堂教学、结合创业教育开展创新教育、依托大学科技园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等途径,充分发挥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强调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坚持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一体化部署,加强基础研究和大力发展核心科技,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等,形成内容丰富、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指导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5)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的摇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及品德保障。因此,我们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技创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此,要提高授课教师的思想认识;改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个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环境的SWOT分析和陕西高校开展情况的实证调查,探寻高校学生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周家,这两件大事都离不开人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由此可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层次人才都是稀缺的资源,在人才群体中,高层次人才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萍 《学理论》2012,(31):258-259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也是国家进步的体现,创新就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不仅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创新型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研究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观念、建设创新型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2)
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在动力,是强化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肇庆要发挥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区位的交通效应和门户效应,必须大力实施"产业+人才"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为导向,建设一批结构合理、层次鲜明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为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构建创新型城市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泰州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应在优化创新环境、加强技术创新、完善人才机制等方面加强培育和建设,提醒我们认识到构建创新型城市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一些不容回避的困难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论述在高等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及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同时提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核心以及培养创新人才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世界科技、经济竞争激烈形势,党和政府提出了在中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构想。其核心是教育质量,主题是教育创新,着力点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江泽民科技思想的核心。科技创新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力争在基础科学上有所发现、在技术上有所发明,努力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高技术的产业化,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原则是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技创新的意义在于,它既体现了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又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加强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上海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创新工作,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快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科技支撑。新时代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新时代要把握我国科技发展主要矛盾,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转化为"提高科技有效供给";新时代要提高创新的能力和效率,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创新体系;新时代要培育创新文化和倡导中国特色的科研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创新软实力;新时代要完善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筑牢创新根基。  相似文献   

17.
郑少雄 《学理论》2015,(7):141-142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提出了高校通过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考核制度,构建宽广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从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效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立足专业、搭建平台,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效性,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安娜 《学理论》2013,(14):383-384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是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迫切需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潜力、创新能力等都有重要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高校坚持以大学精神和校训凝聚校园文化,建立与创新型人才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机制,加强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校园文化的学术层次,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然而当前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遇到了明显的瓶颈:一方面,传统意义上以先进技术替代落后技术的企业技术升级政策无法解决工业基础的系统性提升困境;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下,西方国家日益加紧的技术保护政策限制了我国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减少技术依存的进程。因此,形成新型"自主创新观",通过突破共性技术的研发困境形成自上而下的创新是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