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如下:一、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物质文  相似文献   

2.
宋春梅 《学理论》2013,(3):36-37
管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的思想,产生于诸子百家分野之前,并对后来诸子百家的理论建树产生过影响。管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措施大多为诸子所称道。他的管理思想,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因其高超的智慧,至今仍有极高的借鉴价值。《管子》涉及经济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论述之具体,堪称经济管理方面极具价值的一部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没有明确概括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但其理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息息相关,脉脉相通";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务求其适合者行之";信仰马克思主义必须"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杨旭 《学理论》2013,(20):34-35
《管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可分为生产伦理思想、交换伦理思想、分配伦理思想以及消费伦理思想四个部分。在生产伦理思想方面,《管子》提出了以农业生产作为民生之本、富国之本与霸王事业之本的思想。在交换伦理思想方面,《管子》认为应该以"市"为"准",交换互利。在分配伦理思想方面,《管子》指出应"取于民有度"",不夺民财"。最后,在消费伦理思想方面,《管子》认为应该节俭与侈靡并重。  相似文献   

5.
历史不会完全重复,但有时历 史又往往惊人地相似。人们 的思想,包括经济思想,古今之间也常有沟通之处。当代的许多摩登理论,往往可以从二百年以前乃至两千年以前的思想中找到它们的雏形。早期的许多理论,当它们同当代的思想和方法接通时,往往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托名于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的著作《管子》,是中国古代典籍中较多涉及经济问题的著作,其中“权修”一章,有这样一段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管子的这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继承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监督思想的基础上,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监督思想:既"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又"要有监督,有制约";"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执政党与参政党"互相监督",但"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监督的重点是领导干部;"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要"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7.
陈柳钦 《民主》2007,(7):5-7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尚书·五子之歌》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它构成了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而《管子·霸业》突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左传·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孟子·梁惠王下》则提出"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相似文献   

8.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沃尔夫还积极接受了朱熹理学:他《讲话》的主旨是由理性和知识可以开导出道德,这一思想与朱熹理学若合符节;他还引用了《大学章句序》和《小学》,对朱熹理气、天命之正和形气之私的理学思想也进行了阐释.沃尔夫在《讲话》中提到的所有重要观点和哲学概念,都可以在儒学经典中找到对应处.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卖官之制和官员私下卖官之风,古已有之,两者的差别,前者是制度性的,而后者是非制度性的,但在不少场合,却又没有什么差别可言。在夏商周三代,官爵世袭,不成其为商品,故没有出现卖官之可能。对《管子》一书,一般认为非春秋时管仲所作,而是战国时的作品。其《八观》篇说:"上卖官爵,十年而亡。"大约是指卖官造成政治腐败,因而导致亡国。《韩非子·八奸》说:"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  相似文献   

10.
晚明"中西哲学对决"之主要格式有: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驳道家之"无"与释家之"空";以西洋哲学"实体-属性"之说驳中国哲学之"太极"与"理";用西洋哲学中之"发生论"释读"理生天地万物"之"生";以西洋哲学固有之"白板说"反驳儒家之"性本善"及"复初"说;以西洋"三司"知识论释读儒家之"仁"与"义";以西洋"生死"说置换儒家之"生死"说;以西洋哲学之"成见"颠覆中国"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观念;以西洋哲学中之"材料"与"形质"释读中国哲学之"气";以"物之元质"释读"太极";以西洋"原罪"说释读中国哲学之"恶";以西洋"定性论"驳中国"随性论";以西洋哲学之"本体论"驳中国哲学;等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当年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并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十大关系";到第二代领导核心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社会全面、协调进步与发展";再到第三代领导核心形成新型工业化战略思想,是实践和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一条基本历史线索。本文试图从《论十大关系》对各种矛盾的辩证思考探究对我们今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东群报》是20世纪20年代在广东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报,为早期中国南方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过重要贡献。关于《群报》的创办背景,以往学界研究不多,通过仔细阅读《群报》早期发表文章,试图从思想基础、现实需求、主观努力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管子》“均地分力”、“与之分货”的思想具有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发展的作用;“取于民有度”、“不夺民财”的思想是既具法制精神也富于人道精神的;“贫富有度”的思想则是古代有关社会秩序保障的高论;“富上足下”的思想则表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伟大的分配理想。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了《管子》分配伦理思想的整个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大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凝聚着两千多年以前古人思想智慧的精华,其思想价值不可估量。通过对《大学》有益思想的提取,借鉴《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等思想来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层次分析,这对于指导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旨归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在这一历程中生发出三个亟待解决的关键论题,它们分别从三个维度表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真意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什么化";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离"了什么。深入分析和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这三个命题,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从而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变异     
《白虎通》是中国近两千年社会中,把儒家思想贯彻得最彻底的儒家经典之一。儒家思想源于六书,特别是发端于《尚书》。《尚书》里记载的周公思想是中国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发端,也是儒家思想的真正开端,对孔子的思想影响非常大。孔子把儒家思想发展为一个思想体系,而且对儒家思想有巨大贡献,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从周公开始,然后孔子、子思、孟子、荀子,都对先秦儒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儒家一直传到现在,有很多变异,最大的变异,就是从"为帝王师"的学问变成"为帝王之学"。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是"君权天授,天人合一";班固整理出了《白虎通》这本书,其内容就是儒家的行为规范,即三纲五常六纪。儒家变异后就形成了规范、教条,这与先秦儒家是不同的,孔孟思想本来的面目很多人已经不大清楚了。  相似文献   

17.
为官如水     
管子曰:"水者,地之血脉,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幽怨之绪寄托于山水。老子有一句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可谓把对水的称颂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5)
胡适致力于通过改变中国的教育方式从而改变中国在新旧文明交替时的思想观念,这种力量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一直延续至今。创造新文明是胡适文化思想观中的核心观念,其思想萌芽在早期留学生涯中就已体现。1914年胡适先生创作《非留学篇》,对留学教育之弊的看法以及创造新文明思想就已经形成,在现实层面阐述了留学之弊,高呼"留学当以不留学为目的",其思想层面渗透留学是中国创造新文明之需,主张"留学之目的,在于植才异国,输入文明,以为吾国造新文明之张本"。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企业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保障。企业员工是企业重要人力资源,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实践者,做好企业员工日常管理与生产,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增强员工"四个意识";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养员工"五个素质";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三个结合",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周敦颐作为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理想人格思想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他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建构,是对中国以往哲学的继承与超越。他的理想人格思想中:基本要求是"无欲";核心思想是"诚";可贵之处是"独立";完善过程是"修养";终极状态是"和谐"。周敦颐的理想人格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如何塑造理性人格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当代中国大力提倡的大公无私、诚实守信、人格独立、修身养性、身心和谐,无不与周敦颐的理想人格思想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