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关于韩国民族精神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国在民族精神培养方面突出的特色是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形成全社会协力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体系;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各宗教共同为培养韩国民族精神服务;建立长期、稳定和社会化民族精神培养体系。这一体系对于培养民族精神起到了根本的保证作用,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新时代需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较之以往的"新人"有着志存高远,忠于党和国家;本领过硬,勇于砥砺奋斗;内外兼修,勇担时代责任的特质。五四精神作为不朽的精神丰碑,在新时代延伸出时代新人矢志爱国奋斗、敢于创新创造、全面成长成才的价值追求,以五四精神涵养时代新人是国家、民族之所需。新的历史方位下,必须发挥党团组织的组织引领功能,规范媒体行为以形成正确导向,践行社会各界合力育人的要求,夯实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任务,探索以五四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有效机制,让时代新人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3.
杨微 《学理论》2012,(29):251-25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其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内容;拓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渠道。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实践性的完美统一,这就决定了我们当代民族精神的建设必须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必须反映和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鲜课题。中国当代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具体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将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需要我们在继承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正>精气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就是精神力量。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利用世界文化资源,立足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必须适应时代要求,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壮大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科学精神,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文化。  相似文献   

7.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中国劳动人民崇尚的道德风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一大重要法宝。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拒腐防变,永葆先进和巩固执政地位必然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思想教育,努力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一种艰苦奋斗的浓厚氛围;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艰苦奋斗的长效机制;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8.
李勤德 《团结》2004,(3):45-46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民族优秀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是从民族的传统思想里经过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既有哺育培养优秀华夏儿女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文化精神的营养中得以成为伟大人物又充实丰富和推动了中华文化精神。孙中山先生正是依照这种模式而和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自述说:“文、爱国若命”。爱国主义是他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爱国主义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把爱国主义与振兴中华联系起…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9)
进入21世纪,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因此,要实现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实现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就必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要通过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深圳的具体表现形式。大力培育和弘扬深圳精神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客观要求,是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 ,面对科学技术日益迅猛的发展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强弱 ,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和民族在下一世纪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问题 ,关系到党和国家在下世纪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而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着重提到 ,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 ,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涉及到高…  相似文献   

12.
杨荣翰  吴绍萍 《学理论》2014,(15):253-255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其办学定位和特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契合方式和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能否培养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问题。广西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积极探讨从"新建"向"新型"转变,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符惠明 《理论探讨》2005,1(6):96-98
一个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也同样需要一点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信仰、性格与心理的总和,具有传统性和时代性,是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体。民族精神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整合功能和教化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黄亚利  李佳 《学理论》2012,(22):231-232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精髓,是民族的精神血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高校应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要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五年制高职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需要从增强自信,创设交际语境,丰富教学手段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执政党必须不断把民族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优秀品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民族精神重建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建不仅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还要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作为指引。当代中华民族之精神,即中国国民之精神。从国民精神的角度审视民族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现代理解。民族意识必然包容鲜明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的重塑必然以现代国家发展的精神需求为指向。民族精神重建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的再生产。尊重精神生产规律是搞好民族精神重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双重语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冷淡和排斥。高校培养建构大学生民族精神,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建构综合性、系统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建构全方位、制度化的德育实施体系。发挥"两课"主渠道育人效用,在创建先进的校园文化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形势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学校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确立,需要每一个人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和对中华文明史发自内心的钟爱,这些都需要依靠教育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加强对他们关于民族精神的教育,关系到  相似文献   

20.
当前改革处于全面攻关阶段,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闯难关,而振奋民族精神必须当先。改造和加强企业的恩想政治工作,无疑是振奋民族精神的必然选择。 这是记者最近赴辽宁、天津、陕西、四川、甘肃、云南等省、市调查采访,许多部门和企业领导人的一致看法。他们对当前企业思想工作的不得力,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