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核心环节,是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和教化人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为支点,从历史和现实维度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自信,正视坚定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探索坚定文化自信的推进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持久影响力在于其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文化自信的主体应该是全党和全社会;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打牢支撑文化自信的经济基础,形成成熟而独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唤起文化主体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同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面貌,建立起深沉并坚定的文化自信,激励着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1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文化建设重大部署。习近平文化自信观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近代中国革命文化的成果积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持续探索和对多元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其实现路径包括在增强文化认知中提升文化自信、在实现文化认同中强化文化自信、在推进文化创新中厚植文化自信,以及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5.
坚定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度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不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加快发展、坚守传承、主动传播、推动创新等方面增强自觉、长远筹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依然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自信主要蕴含着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蕴含着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因的自信;蕴含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要点。但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仍面临着一些困境:传统思想文化的惯性遗留和负面影响、西方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等。对此,应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注重革命文化的指引与精神支撑,加强社会主义文化自身的科学内涵与创新,从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自信。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其精神实质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核心内容,坚定文化自信给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了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统一的创新实践中形成的。其在内涵上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并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不断显示出其独特的实践价值,即为中国自信提供文化坐标、为文化强国提供行动路线、为文化发展提供质量标准、为文化育人提供精神激励、为文化交流提供价值遵循、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文化向度。  相似文献   

10.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它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有其生成逻辑,从近代以来,以国人普遍的文化自卑为起点,经过理性的文化反思,实现了文化自觉的发展,从而在高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文化自信的构建至关重要,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任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定文化自信,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上海市虹口区作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居地,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它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有其生成逻辑,从近代以来,以国人普遍的文化自卑为起点,经过理性的文化反思,实现了文化自觉的发展,从而在高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文化自信的构建至关重要,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1]增强文化自信,理应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研究力度,对于培育具有文化自信心与文化归属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引擎。习总书记执政以来,更是将文化自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下,在多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坚持文化自信既有困境,亦有成就。新时代下,必须发挥主流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使文化自信成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这里的"文化",既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包括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中  相似文献   

16.
<正>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亮点纷呈,引人注目。《意见》中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导,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四个自信"既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也是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的形成离不开长期的历史发展,它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的灵魂和核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民族精神,只有深刻理解本民族的精神特质才能坚定文化自信,走文化自信的道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契合性角度入手探讨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新华社深圳5月10日电5月10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在深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责任使命,锐意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黄坤明指出,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标识。习近平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7)
文化自信理论的提出是中共文化建设思想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中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正面回应社会需求和人民呼声的体现。在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70年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既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70年奋斗实践中大踏步赶上时代并走进时代前列、成功书写人类发展史上伟大传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生动反映,又鲜明地展现为当代中国创造性走出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不断迈向并坚定文化自信的伟大历史进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发展进步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是新中国70年文化发展历程给予我们的基本结论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