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本形成阶段。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初步开始了对"西南夷"各族地区的经营,而后的汉王朝在秦代的基础上又对"西南夷"地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经略与开发,并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民族治理思想和政策。深入研究秦汉经略与开发西南夷地区的有关问题,对当前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军垦文化是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它继承了中国自西汉以来的历代屯垦文化传统,并在兵团人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过程中进行了崭新创造,其核心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兵团精神。农七师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注重军垦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努力在实践中培养兵团人独有的风格和神韵,在创新中发展与弘扬兵团精神,为七师的屯垦戍边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3.
陈帅 《学理论》2013,(11):209-211
20世纪初西方"神话"概念的传入真正使《山海经》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其后老一辈学者们运用人类学等新的学术理论为《山海经》的神话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其七八十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结合考古材料尤其是汉画像石进行《山海经》的神话研究越来越成为热点,考古材料文化解释的不确定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只为清闲去读史,谁知常读常有不入旧的见地,由是对孔子"温故而知新"的古训体会又深了一层.或许是受时代气息所染,选择读史面时,比较多地留意了古之中兴时期的一些基本政策,尤其是文景时俭朴之风的提倡,从中窥到的得失,于今确是大有借鉴.文景年代,西汉政权草创,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当时中央政府为了有效地强大国体,推行了诸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聚汇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倡"俭朴".  相似文献   

5.
李桂芳 《学理论》2012,(21):126-127
汉代是巴蜀地区在统一的中央王朝下,在文化发展上的第一次鼎盛时期,所谓"蜀学比于齐鲁"、"汉征八士,蜀有四焉"。流必有源,源可能是潜藏的,但绝没有无源之流。两汉时期的巴蜀文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攀上汉文化的高峰,究其原因,离不开巴蜀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也离不开此时期巴蜀地区教育开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6)
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大荒深入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时曾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在自己手上。"如今的北大荒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已经率先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老兵新传》讲述了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兵们脱下军装,拿起锄头,来到东北边陲开发北大荒的动人故事。它奏响屯垦戍边奋斗者的号角,燃起熠熠发光的北大荒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北大荒人背负使命筑梦前行。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2)
明清时期,在官方政策的调整、鼓励之下,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相对于蓬勃发展的江南或华南地区,华北宗族的发展较为迟滞,建设不足。究其原因,明清以来华北区域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地处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的重庆市涪陵区面临着加快转变与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时期核心竞争力、抢占长远发展制高点的主战场。涪陵应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机遇期,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点,加快实现经济转型与跨越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刘秉光 《各界》2013,(11):67-68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人们一读到这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想到的是天野相接,是阴山巍峨,是草原辽阔,是牛羊成群,是古代北方牧民浪漫祥和的悠哉生活,是一幅幅催人遐想的壮美画卷。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支《敕勒歌》的背后却有着一场极其惨烈、极其悲壮的玉壁(今山西稷山)攻坚战,交战双方的核心人物就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和西魏守将韦孝宽。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12)
8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创作了"两论",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同时,从哲学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对存在于党内的"顽疾"——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这一批判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革命结束之后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几代中央领导将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的作风一以贯之,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实践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7,(11)
正中国刺绣历史久远,文献记载创于虞舜,考古出土遗物目前发现仅到商周。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齐郡临淄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万万。到了汉。末、六朝时期,中国便开始进入"像教弥增"的时代,因而兴盛了绣制佛像之风。唐宋时期的刺绣已向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由它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刺绣因多为妇女所做,故又名"女红",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女孩子都要学习"女红"。明代大学者屠隆在他所著的《画笺》一书中赞曰:  相似文献   

12.
宋洪斌 《侨园》2013,(7):47-47
<正>据西沟村人讲,戍边先人的家属曾住在这里。西沟村人称先人来自山东,戚继光第一任武职即在山东"防倭",后到浙江,所以带来山东"王牌旧部"。现在的西沟村有8个自然屯计50几户人家,几乎每个岔路口都可以登上长城。村民们安居乐业,每天与先人留下的身影与足迹为伴。辽宁绥中县西北部山区的明长城,因长城脚下的西沟村而得名为"西沟长城"。西沟村人都知道,追溯起来,他们是明朝戍边将士的后裔,他们的先人是明朝大将戚继光从浙江、山东带来戍边抗倭的。那么,戚继光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又为什么要带浙江兵、山东兵来?后来怎么没把这些人带走、使他们成为辽冀交界这一带许多村落最早的居民?这就引出一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封建社会曾出现过如"文景"、"贞观"一类的"盛世",这些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不乏明察耿介之士,透过"盛世"的繁华,看到并"危言"指出潜藏在背后的各种危机.西汉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分析当时的形势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列数诸侯割据威胁中央政权、匈奴侵扰边关、社会风气奢靡败坏、封建纲纪松懈废弛等潜在危机.无独有偶,当"贞观"之世,唐太宗踌躇满志之际,大臣马周骤上奏疏,指责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4.
<正>发展不能走老路(二○○五年二月十八日)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根本指南。科学发展观不是不要发展,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重要论断,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义所在。科学发展观首先还是要发展,其关键在于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发展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要城乡协调、地区协调。发展不能断送了子孙的后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好日子先过",资源环境将难以支撑。因此,发展必  相似文献   

15.
在对自然资源富集地区进行的城镇化考察中,发现"资源诅咒"传导机制与城镇化进程耦合之后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城市病"症候群及各种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效应。经济新常态以及"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转型必然要求城镇化方式的创新,这为资源富集地区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理性的视角。城镇化是典型的"大工程",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物质载体,工程创新是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在"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熔断"之后,必然需要创新工程活动的路径,助推资源富集地区跳出"资源诅咒"的陷阱,推动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桑建泉 《学理论》2015,(8):16-17
黄宗羲是"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其民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黄宗羲更是提出了一系列国家治理思想。其观点主要有:学校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政策输出的功能、人才培育的作用、引导社会风气转变的责任等。其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深入研究其国家治理思想,可以给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莫凡 《行政论坛》2011,18(3):70-73
经济全球化为价值认同提供了新机遇,利益机制由此成为全球化语境中价值认同的新工具。新自由主义运用利益机制在全球推进价值认同,它首先在初创时期以"经济思潮"作为面具出场,然后在转化时期从"经济思潮"嬗变为"政策实践",最后在扩张时期以"政策实践"推进"价值认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在理论上以唯物史观审视"利益机制",在实践中以体制性利益机制抵御西方价值观侵袭,同时以政策性利益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一《汉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凝聚的史著之一。它伟大,至少在于它以系统的多篇"纪"、"传"和"志",在近两个世纪以后决定性地巩固了司马迁《史记》开创的纪传体撰史方式。它凝聚,指的是它不似《史记》那般纵贯数千年地"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即前104至101年武帝太初年间"至雍获白麟"),或者说主要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开始,直至伴随汉武帝去世告终的汉帝国初期。与之相反,《汉书》集中于西汉这单独一个大朝代,甚至——就作  相似文献   

19.
斩使生是非 西汉的前半期几乎是在狼烟四起、连绵不绝的铁血战火中一路冲杀过来的.到汉元帝即位(公元前49年)时,刘家祖辈们已经差不多把能打的仗全都打完了,卫青、霍去病、赵充国等将星璀璨、驰骋疆场的时代逐渐远去."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汉家"王霸道杂用"的大政方针不再吃香,儒家学说中津津乐道的治国主张,如减刑宽政、不与民争利等宽松政策开始实行.  相似文献   

20.
李良勇 《学理论》2010,(10):160-161
钟云舫和柳亚子同为清末民初爱国主义诗人,启蒙主义思想家,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诗歌都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放歌行》是钟云舫思想最成熟时期的作品,而《放歌》是柳亚子向清朝统治阶级的宣战书。两人同是"放歌",钟云舫悲壮且豪放,柳亚子悲壮却顿挫。两位诗人与两篇作品的比较,真值得无限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