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学理论》202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在其24个字中,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常常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直接的对应,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联,则需要更多的现代性转化。概括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底色"。  相似文献   

2.
人生隽语     
《民主》2018,(11)
正任仕君:乡村教师不但需要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还需要有对乡土的热爱、对农村的感情、对改造乡土社会的责任感。乡村教师必须要具有乡村教育专家、关心并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知识分子双重身份。霍力岩: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前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系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同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包含着许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丰富性。掌握和运用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其文章讲话所引用经典几乎囊括了所有著名的诸子百家经典。二是全面性。有机运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国际关系等各领域。三是创新性。第一次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的重要手段。习近平的中华传统文化观,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4.
朱丹 《理论探讨》2022,(1):109-1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既使马克思主义深耕于中国大地,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展现出持久生命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与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挥和巩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时代性、大众性和开放性为原则,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要提高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走政府主导、公众广泛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胡卫 《民主》2014,(5):14-16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论断对于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共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理念和规范,与现代工程伦理精神有诸多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程伦理精神的重要源泉。文章旨在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工程伦理相契合的伦理精神内涵,探索在高等工程院校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精神的有效路径如下:发挥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地位、当代价值以及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我国几千年来所继承与发展的、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心中的精神价值,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而高校是研究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对当前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状况进行研究,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高等学校、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实际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和实践基础;揭示出其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积极意义,进而为高等学校的综合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5)
面对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精神空虚和社会道德危机,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强势回归。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重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改进道德教育方式、弘扬中国价值、实现精神富有等方面的价值凸显出来,成为新时期我们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规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显著标志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富资源,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当今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华孝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组成。新时代是处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的崭新的历史方位,中华孝敬文化如何发展,发展什么面临诸多路径选择。新时代中华孝敬文化其准确内涵亟须被深刻阐释,亟须作为道德观念深入人心,亟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予以实践,亟须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形态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梦"思想宣传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当前不少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疑惑、偏差甚至错误,传统文化教育受到西方文化的干扰。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之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青年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4.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并培育新型农民,坚定农民的文化自信并借此培育当代中国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乡贤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引领和传承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实现社会文明的一种预期,其核心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理念一脉相承,体现了华夏文化的一种历史延续。中国梦的实践既要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为基础,同时又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的形与神、扬与弃、外来与本土的几种矛盾关系,以有效地保障中国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基于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廓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工作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导和科学遵循。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而化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其中必然蕴含着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智慧,因而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楠 《理论视野》2023,(6):64-69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本质性关联。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的现代表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性、人文性、包容性等方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与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反思。几千年来,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和态度,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古代到鸦片战争之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持基本肯定态度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持基本否定态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改革开放至今,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反思的辩证否定阶段,最终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5月中旬,由中国叶圣陶研究会主办的“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苏州市举行。来自祖国內地、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的60多位专家学者会聚苏州.就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以及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还实地考察了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苏州的建筑、园林以及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大家在研讨交流中坦陈己见,相互借鉴,在参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