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产权、产权效用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研究(二)──兼谈中国特色产权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三、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效率的评价实现"效率优先"的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效用目标,核心是要寻找到一种高效率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以公司制为形式,具有较高的产权效率水平,这是我...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增值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来,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在部分市属国有企业中试行了产权代表制度,取得了一些经验,收到了显著效果。试验证明,建立国有企业的产权代表制度,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有益举措,建立产权代表制度是深圳改革经济体制试验场上诞生的新事物。下面对如何建立健全产权代表制度谈几…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产权明晰化的基础贺恒信,刘辅丞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大体经过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落实《企业法》和《条例》这样几个阶段,其基本思路是:以不改变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权关系为前提;通过调整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4.
产权社会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基础冷国庆产权变革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无法回避和绕开的一个核心问题。一、对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分析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合,我国从50年代中期起,逐步建立起了生产资料由国家高度集中和垄断的...  相似文献   

5.
对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几个问题的思考马正德一、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要不要进一步明晰和规范?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特点之一.一个企业有多少资产,谁是资产的所有者,谁有权支配、使用和处置企业的资产,承担什么责任,都必须要清楚.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究竟...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黄速建目前,国家确定的百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在全国展开。首先碰到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对国有企业产权界定、流动、管理以及保值增值等一系列问题,在经济理论界产生了不同意见,亟需释疑解惑,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1979年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企业改革由此开始。当时改革的重点是政府向企业放权让利,但由于未能触及国有企业产权的内在法律矛盾,其结果只能是隔靴搔痒;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此时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利改税,税后利润由企业自行支配。这一改革仍未能触及国有企业产权的内在法律矛盾,而且“利改税”把所有权的经济职能进一步行政化了(利,即利润,是投资的回报,是所…  相似文献   

8.
从产权关系看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魏明英当前,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在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两权分离,实行厂长负责制,使企业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从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国有企业的活力确实有了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  相似文献   

9.
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已实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问题,关键就是产权改革未能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以及产权改革自身的不完善,使得国有企业仍然未能走出困境,乃至影响了全国经济的发展。1.对股份制改革的迷信导致  相似文献   

10.
改革现行产权制度,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达到产权明晰,不仅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图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就国有企业产权存在的症结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有关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引发了一场新的争论。从产权内涵的角度理解,产权改革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改善激励机制,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减轻国家承担的无限责任,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事实上,我国产权改革不是某个人、集团的选择,而是改革进程中形势逼迫的结果。产权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由外部制度环境引发的,实行公开的、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产权改革是基本的方向和出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目标王长青为了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产权关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这种新的产权制度,必须以实现产权形态价值化、产权关系层次化、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土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系统化、具体化,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在思路上所迈出的重大步伐。我们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这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要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不少同志无论是否赞同产权,多从所有权的机能范畴来理解产权。故有广义产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的统一)和狭义产权(经营机)之说,企业产权之说,出资人产权(即把国家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看作出资人)之说等等。这样,不仅难以说清我们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为什么*用产权的提法替代以往的所有权、经营权等提法,而且极其容易将以产权内容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入歧途。因此,从对所有权认识方法发展的角度,来完整认识产权对所有权的继承关系及其意义,对于深化企业改革,避免重走国有企业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公司制组织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要求的新型企业制度。因此,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将有效地消除国有企业存在的许多弊端和矛盾,…  相似文献   

16.
1995年是中国的“企业改革年”,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企业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将主要从政策角度就企业改革中的产权界定、利益分配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作一些理论分析,并据此提出某些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和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关心或研究以上问题的同志讨论。一、拨改贷后全业新增资产的产权究竟归谁所有明晰产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可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在理论上却遇到了难题。人们争论…  相似文献   

17.
屈斐  田娟 《学理论》2013,(20):79-80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经历史证明的科学的产权理论,在我国进行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合理界定产权,建立现代企业权制度,实行股权多元化等方面,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大方向,是20多年来我国改革理论和实践发展做出的选择,轻言改变这一方向只能使我们的改革进程更多一些曲折和代价。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要重点探讨三个问题:一是要认真对待“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二是物质产权的改革要深化到位;三是恢复劳动力产权亟待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9.
论法人产权的独立性唐震股份制企业的法人产权具有独立性,这是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初始就达成的第一个共识,否则的话,我们大家都不会支持国有企业向股份制的方向进行改革,但是,截止目前,对于法人产权的独立地位的认识却只是停留在法律的意义上,而没有从经济关...  相似文献   

20.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实质上就是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上的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由此形成的参股、控股公司或股份有限集团公司。由此看来,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真正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其关键和重点则是企业产权改革和股份制改制。产权改革所要解决的是国有资产及其盈亏到底归谁所有,即主体缺位问题;股份制改制所要解决的则是国有资产的经营方法和形式问题,即国有资产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保值、增值问题。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同步进行。(-)所谓产权,是捐资产所有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