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评刊表     
4月25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2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和2012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此次发布的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2012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第二部分是《2010-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相似文献   

2.
正4月25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三份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并公布"2017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并且,白皮书和十大案件全部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发布,这在上海法院尚属首次(去年,上海法院首次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发布了白皮书,十大案件没有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发布)。上海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  相似文献   

3.
4月22日,上海高院召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通报会,向有关单位通报2009年度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并首次发布2009年度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相似文献   

4.
"2012年,全市法院受理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86件,审结550件,同比分别增加117.8%和100%"。在第十三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的前一天,4月25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2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并首次通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1日,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技术咨询专家库成立暨专家聘任仪式在上海高院举行。来自清华、北大、复旦、同济、上海交大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62名权威人士,被聘为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技术咨询专家。  相似文献   

6.
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深化司法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日前,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海法院将着力打造以"天平工程"建设为基本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集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12368诉讼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新闻发布平台、监督联络信息平台等七大平台为一体,法院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司法公开平台体系。科技支捧,审判流程全方位公开据介绍,近年来,上海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了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全程化、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常规化、公众查阅诉讼档案网络化、审判白皮书发布系列化和  相似文献   

7.
高愿 《新疆人大》2013,(1):33-34
近年来,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认真履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责,不断探索、拓宽司法保护机制和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职能,依法维护了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于2012年10月先后在伊犁州、巴州及石河子市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对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解,并向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透明度,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8.
崔艳 《浙江人大》2011,(8):35-37
近年来,浙江省高院力推"阳光司法",不断扩大司法公开的半径,力求案件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晒"于阳光下,并以此来提升司法公信力。2011年4月14日上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2011年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由此拉开了浙江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的序幕。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驻沪总领  相似文献   

9.
上海法院五年来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例5737件审结5643件今年4月17日,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以“回顾·展望”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入世五年来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所取得的发展,并明确了今后几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审判的工作思路。上海各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40余名法官参加会议,14家驻沪领事馆的官员以及11家境外媒体、20余家中央新闻单位驻沪机构和本市媒体记者应邀采访会议情况。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上海法院大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司法三项重点工作,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世博、司法公开公正、深化司法为民、队伍清正廉洁等重点工作,坚持能动司法,不断提高审判工作质量,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9,(21)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历经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成熟、从外驱到内驱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改革开拓创新,实现历史性突破,预计2020年建成覆盖全国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2035年基本实现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面对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任务新课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司法途径来保护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探索,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中,我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却并不理想,为此,应当强化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机制。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积极推进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有效发挥司法审判职能,服务保障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创新驱动发展。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满意度票决、审议意见当面交办、审议意见落实办理情况再报告等形式,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开展了全流程闭环监督,有效推动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50天、40天、30天,距离世人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之目渐行渐近,上海法院的“世博备战”亦是如火如荼不曾稍有懈怠。从未雨绸缪的调查研究,到方案机制的逐步出台,再到审判、执行中的具体落实,以及以司法建议等形式向社会管理层面的职能延伸,上海法院用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应:世博,我们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15.
《上海机关动态》2009,(10):24-25
今年以来,我院知产审判工作坚持以“三个至上”为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意见》,紧紧围绕“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深入调研.勇于创新.不断破解知产审判难题,探索完善知产审判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国际知名品牌的保护、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6.
新政     
《群众》2018,(4)
正北京: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2018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提出北京将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积极构建"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解、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七位一体"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加快建设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培育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加快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郭隆 《北京观察》2016,(5):38-39
正2014年11月6日,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履职。一年多来,作为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的专业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2286件,并深入推进以审判权运行机制为核心的各项司法改革。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同舟共进》2020,(4):46-47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更好发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等机构作用”的要求。《纲要》直接点名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既是肯定和信任,更是鼓励和鞭策。作为大湾区唯一一家专门知识产权审判机关,自2014年12月成立至今五年多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牢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认真履行审判职责,深入推进审判工作、司法改革和队伍建设,以“办精品案件、育精英法官、建现代法院”为工作主线,努力在依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和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当好“领头羊”和“排头兵”。  相似文献   

19.
<正>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战略支撑,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和司法审判机构建设,开展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三审合一"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了行政机关与司法系统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与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形成了行政执法主体向下延伸、行政司法趋向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当前,我省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数量偏少,人员岗位流动性大,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并立,实行分立多头的司法救济机制,导致大量同一知识产权案件民事、行政审判并行,民事、刑事审判交叉进行,产生级别管辖"错位"、责任承担主体冲突、"先行后民"与"先刑后民"中的事实查明规定不明以及证据瑕疵问题。知识产权民行和民刑救济冲突的原因在于知识产权公私权利属性复合和救济机制的"双轨制"。为避免知识产权民行、民刑交叉审判产生冲突,须借鉴域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拓宽司法审查的宽度和广度,才能最终统一审判尺度,节约司法资源,彰显知识产权审判的公平正义和诉讼效益的双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