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甲的丈夫收到会计发给的年度零存整取有奖有息兑奖券并发给本班组工人。当发到某乙时,某乙说我不要。某甲的丈夫发完奖券后,将剩下的一张和自己的一张(号码分别为935、938)带回家中。与此同时,某甲从另一班组也领到一张兑奖券(号码363)。也带回家。某乙领工资时,发现自己被扣存10元钱,便向某甲的丈夫索要兑奖券,于是某甲的丈夫从家中取出一张兑奖券并交给某乙(号码是363)。第二天,银行对零存整取有奖有  相似文献   

2.
案情简介:某市一家商场搞有奖销售活动,规定凡在该商场购买20元商品赠给奖券一张,发完100万张奖券后开奖,并公布了奖金等级和金额。一位叫张玉的消费者,在商场买了一双鞋,获奖券一张,回家后发现鞋子质量不合格,到商场去退还了鞋子,奖券没有交给商场。不久开奖了,张玉所留奖券竟中了一等奖5万元。在领奖时,售货员认出了她,在确认奖券为先前购鞋所获后,商场拒付奖金。张玉不服,诉至法院,要求支付奖金。法院内部讨论时,出现两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3.
1995年8月,某单位事务秘书张某受单位委派,到正在开展有奖销售活动的某商场购买了1000元的办公用品,获奖券20张。张某回单位后,将有奖销售情况及所获奖券的数目如实向单位主管领导汇报,领导要求张某保管奖券,但未记下奖券号码。此前,张某也在该商场买了价值100元的商品,获奖券2张,但号码亦未记下。张某将单位奖券与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本刊1993年第5期刊发了韩红、于杏蕊同志《这笔巨奖应归谁所有》一丈,该文对由购买冰箱而产生出的收益归属问题,提出两种不同意见。笔者对后一种意见表示赞同。其理由如下:要解决这笔奖金的归属问题.首先要解决这台冰箱的所有权问题。据本案案情,张XX在交给王X2400元购买冰箱的过程中,发一生了两种民事法律关系。第一是委托代理关系。即张XX将购买冰箱的行为委托给王X实施,王X按照张XX的委托权限,代理张XX从商场购买冰箱一台,所支付的冰箱款也是张XX的。王X购买冰箱后,将余款及由购买冰箱所得到的兑奖券退还给委托人。至此…  相似文献   

5.
某■分行于一九八七年四月初在全市举办有奖储蓄。某制材厂用公款以厂名义购回奖券100张(每张20元)发给厂内职工,购券前未受职工之托,发券后厂方未称代购,职工也未付款。当月十七日开奖,该厂胡某发现自己所持奖券中了500元的二等奖。次日,厂领导认为奖券属广购买,决定不准个人兑奖。在胡兑奖后,又动员胡退出奖金,如不退出,须拿200元交厂请客,否则在月工资中扣除。胡(?)拿出190元。事隔二个月,胡诉至法院要求确权和追回请客款。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08,(3):57-58
法官: 2007年7月刘某向我借了2000元钱,后来他拿了10张200元的存单(有奖储蓄)还给我钱。前不久该银行兑奖,我找出刘某还给我的10张有奖存单,发现其中一张中了二等奖,奖金为5000元。我告诉刘某,说领了奖后要请他吃饭。没想到刘某听说事情的经过后,  相似文献   

7.
甲某生有两个儿子乙和丙,甲某在1994年因车祸而死亡,留下9000元现金和10张10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券。乙和丙为争夺遗产发生纠纷诉之法院。法院将5000元现金判归乙所有,将4000元现金及10张10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券归丙所有。乙、丙当时对判决均未提出异议。1995年1月,银行摇奖,这10张有奖储蓄券中的一张中头奖,得奖金3000元,一张中三等奖,得奖金1000元。乙知道后,认为有奖储蓄券是父亲留下的遗产,因此中奖而得的4000无应作为遗产进行重新分配,应分给自己2000元。丙则认为有奖储蓄券是法院判归他所有的,属于其个人财产,因此中奖而得…  相似文献   

8.
金检  法研 《检察风云》2002,(1):54-57
2001年9月14日10时15分。 河南省郑州市郊外荒山沟内。 “砰、砰、砰……”六声沉闷的枪响。 制造郑州“12·9”抢劫银行惊天大案的主犯张书海、张宏超、张世镜、乔红军、张玉萍、张小马结束了罪恶的生命(详细报道见本刊2001年第10期)。 在张书海等人被关押的3个月里,笔者与他们有过多次“亲密接触”,倾听了他们的心灵独白,观看了他们在法庭上的表演,目睹了他们行刑前的活动。一回想起这些,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镜头在脑海中闪现。  相似文献   

9.
《法学》1989,(4)
时下金融市场出现了许多有奖储蓄、摸奖储蓄、有奖销售等活动,盗窃储蓄单、奖券,亦时有发生。由于这些对象的性质质不同,盗窃后引起的法律后果亦不同,应注意具体分析。一、盗窃有价储蓄奖券的法律责任有价储蓄奖券是银行、邮政局等部门发行的一种具有各种面值和一定中奖概率的定期储蓄兑奖券。它实际是一种定期储蓄券,一般不记名、不挂失。  相似文献   

10.
2000年 3月 1日至 3月 15日,某商场举办第三期有奖酬宾销售活动,凡在该商场购物满 100元者可获得奖券一张。在此期间,吴某在该商场购物获奖券数张,其中一张号码为 039561。 3月 16日商场在公证下公开摇将,摇出金奖号码为 039561,奖金为 1万元。商场当即将中奖号码及奖金数额公开在门前的公告牌上,并注明:“中奖者须在 3月底前兑换,逾期作自动放弃处理。”除此之外,该商场在举办该期有奖销售活动中,未作出任何有关领奖时限的规定。 3月 17日、 18日《某某日报》两次刊登该商场的开奖公告,并公布了中奖号码及奖金数额,但未注明领…  相似文献   

11.
8张彩票全部中奖!这几乎是从天而降的喜悦却在兑奖时被泼上一盆冷水:彩票发行部门说300多万元的巨额奖金取消了!  相似文献   

12.
何瑶 《经济与法》2001,(2):30-31
据2000年8月23日《中华工商时报》载,12年前,湖北人李向荣在深圳街头花6000元钱买了300股不记名的深发展股票,每股20元,每券50股,面值1000元,共6张票券。回到家后,李向荣将股票夹在一本书里,之后便将此事忘记。直到1997年的一天,才偶然发现了这6张沉睡了12年之久的股票。如按2000年8月18日深发展的收市价计算,该股票市值为8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试卷四一、(本题8分)林A是某校的一年级学生,今年13岁,其父母因感情破裂而离婚,林A随母亲赵B一起生活。一日,林A随同学一块在一体育彩票销售点花2元钱购得彩票一张,数日后,体育彩票开奖,林A所购彩票中得一等奖,奖金额为32413元。请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林A为了给其母亲一个惊喜,独自前去兑奖,兑奖中心以林A年幼,无身份证为由拒绝承兑,是否可以?为什么?2.假设林A与赵B一同前去兑奖,赵B以购买人林A是未成年人为由对兑奖中心的扣缴个人所得税提出异议,能否成立?为什么?3.假设林A独自领取奖金后,迅速到电脑城购得一价值1万多…  相似文献   

14.
厂家仅凭自己印的一张纸——月饼券,经过层层流通转回自己手中,就可以赚取相当于券面面值20%的真金白银。一张小小的月饼券背后究竟隐含着多少潜规则?“月饼经济”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郎某原系大浪淘沙沐浴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浪淘沙公司")大堂副经理。该公司为促进业务,自行印制浴资券专用于赠送合作单位及消费满一定金额的客人。2009年11月底,郎某起意伪造大浪淘沙公司浴资券对外出售牟利,遂指使他人按其所提供样本,伪造刻有"上海大浪淘沙沐浴餐饮有限公司"字样的钢印机一台以及约5万张大浪淘沙公司浴资券。  相似文献   

16.
法眼看天下     
国国内律师为兑5元彩票打死人因为兑5元彩票与人发生争执并互殴,29岁的律师席某冲动之下将人打死。10月9日,席某被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公诉至法院。29岁的席某执业已经4年了。去年11月29日,席某在某购物中心报亭福利彩票销售点买了4张“双色球福利彩票”,其中一张彩票中了5元钱的奖。12月1日下班后,席某到彩票点准备兑奖。席某说:“兑奖时,身后一名男子不耐烦地说:‘怎么回事?这么长时间!’还骂了两句。‘等会儿!’我随口回了一句,转头看了那名男子一眼,就在这时,对方抡起胳膊打了我一记耳光,一下把我的眼镜打飞,将我仰面打翻在地后还骑在我…  相似文献   

17.
亦墨 《检察风云》2011,(9):96-96
如A商场推出“买100返50券”活动,B商场推出“买200返100券”活动。初看两家实际折扣比例是相同的,实际打折数=花费的人民币/(花费的人民币+返券金额),都是6.7折。但第一种方式购买金额起点低、限制小,选取商品的灵活性高,可以购买更多的小金额商品并享受优惠。如一件衣服120元,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底,武汉市第三纺织机械厂彭某以15元人民币购得“厚朴牙膏杯”足球赛有奖票券5张(该券既可看球,又可摇奖,不看球赛也可摇奖。)彭先后看完4场。后因有事把最后一张交给同厂好友张某前往新华路体育场看球。球赛结束后,当众摇奖,结果张所持票券中了头奖,领取日立彩电一台。彭得知即向张索要彩电,张以彭已将票券赠予自己为由,拒退彩电。彭诉至法院。 此案如何处理,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将彩电据为己有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应将彩电返还彭某。理由是: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半年前,我在一家商场购买了一台家用电冰箱,并领取了一张“三包”凭证。目前,该冰箱突然 发生了故障。我便从抽屉内找出了那张“三包”凭证,但发现该“三包”凭证已被我4岁的儿子涂改了。 儿子是用画笔和水彩笔画的,产品型号和购买日期已经看不太清楚。当我带着“三包”凭证去找商场 时,商场服务人员却以凭证已经看不清购买日期为由,拒绝承担“三包”责任。不知他们这种做法是否 正确? 张朝阳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元月5日宜城市民政局在发行社会福利奖券兑奖工作中,发现了两张封面图案为“红心4”分组号为472,符号为“红心A”的奖券(特等奖券,奖金10000元)。后将这两张特奖券(分别编为1号,2号奖券)送我处检验,以辨真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