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服务业领域的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现代服务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其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服务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因素,更是解决城市就业矛盾的主渠道;不仅是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质量的重要产业,更是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现代服务业既包括伴随信息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甘肃省为个案,基于甘肃省579位城镇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对西北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消费偏好及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考察。研究表明:西北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观念还较为保守,奉行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认为旅游消费可有可无,消费意愿不够强烈,出游频数相对较低,年均旅游消费支出较为有限,偏好与亲友结伴出游,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出游目的主要以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为主,出游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为火车和汽车,亲友介绍是其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及旅游产品价格是影响西北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优质旅游是新时代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等方法,从支撑因素、产业发展及消费需求三个维度构建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环境变量,并采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对我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与区域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环境变量对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影响显著,其中支撑因素水平和旅游消费水平促进效率提升,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效率增长;目前我国优质旅游有效供给总体水平不高,且不同区域及省份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应通过进一步优化支撑要素水平、建立旅游投资总量调控及质量监督机制、制定积极的消费引导政策、缩小区域差距等,促进产业效率改进,提高优质旅游有效供给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以我国旅游业为研究对象,做实证分析的计算模型,以模型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为研究方法,选取了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居民收入、失业率共4个变量,采集我国1994-2010年的旅游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参数检验和估计,并加以修正,分析出影响因素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进而提出促进旅游业和谐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现代旅游产业诞生开始,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世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中国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态。1978年来华入境旅游者人数仅。180.9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29亿美元,而到2002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达97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3.9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旅游收入3878亿元人民币,全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3%,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作为电子商务四大应用领域之一的旅游电子商务,集合了旅游与电子商务两大产业的发展优势,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通过对近几年国内有关旅游电子商务的三十余篇文献的研究,分别从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应用模式、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七个方面对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低碳产业,而且国家相关政策目前也积极鼓励旅游业的发展。辽宁省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和地区相比较,我省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大有潜力尚待挖掘。本文即从旅游业的自身优势入手,借鉴目前国际、国内较热门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结合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将努尔哈赤作为满清文化、辽宁省旅游形象的代言,进而提出构建以地方文化为依托的区域旅游的可行性分析和措施,以期能为我省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中叶首次由英国的托马斯.贝内特组织国际散客旅游和托马斯.库克组织国际团体旅游以来,世界旅游业已发展为欣欣向荣的庞大产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经济收入近30年持续增长局面的出现,使人们对这一“无烟工业”的巨大替力和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各国对这一领域的立法也愈加重视。根据联合国《国际产业划分标准》及  相似文献   

9.
从松桃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查找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与不足,解析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探寻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产业间的边界日趋模糊,产业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工业旅游是工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是体验经济时代的新型旅游形式。文章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探析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并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旅游行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联动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区域性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应用2001-2015年间的截面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性支出对旅游产业发展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0年—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城乡收入差距等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甚至部分影响效应截然相反。从全国范围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工资性收入有绝对影响力,农民工素质和非农就业水平也对农民工资性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影响较弱,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民工资性收入负相关。分区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对西部农民工资性收入影响并不显著,中部农民工资性收入与产业结构发展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东部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农民工资性收入关系并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作用大于东部地区,城乡差距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负面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尤为明显。由此可以推论出,要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东部地区应建立立体、有效的教育体系,尽快消除城乡户籍差异;中部地区应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努力开发自身资源禀赋,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了我国不同区域城镇财产要素的贡献度及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房屋财产要素的贡献度占主导地位,而金融财产要素中东部地区股票与红利收入的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利息收入的贡献度高于东部地区。就影响因素而言,宏观经济、风险意识及投资环境的影响效果较为明显,而结构因素的影响效果却相对较弱。同时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影响因素的影响效果亦是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脆弱性的旅游产业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青岛旅游产业也不例外,主要在旅游投资、旅游市场需求、旅游行业经营三个方面遭受冲击。产业的特殊性又使旅游业成为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焏需在危机中抢抓机遇。政府应做好宏观引导,提供财政支持;产业层面应实行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企业层面要增强综合实力,调整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寻找影响地方治理水平的因素从而提高地方治理绩效向来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从财政社会学理论出发,本文认为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症"加剧了政府与社会紧张关系,从而恶化了地方治理;而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则是源于官员政绩考核与上世纪经济分权改革的制度设计。运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本文检验了上述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支持本文的理论假设:在晋升激励与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则是影响地方政府依赖土地收入的重要因素,而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症"则恶化了地方治理,金融危机之后的大规模投资则进一步"锁定"上述逻辑链条。此外,上述影响机制在地区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上述发现对于中国的发展与转型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利用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利用一般面板模型对分析结果有偏的,而利用时期、个体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其估计结果与现实更相符;公共投资的增加并不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相反,公共投资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0.2%;私人投资增加有利于缩小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同时也会扩大其他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城镇化水平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水平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后者的总效果更明显,两者的间接效应都大于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有悠久的古代文化、奇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自然风光,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秦兵马俑、敦煌、青海湖、吐鲁番、布达拉宫、喜玛拉雅山、丽江、黄果树瀑布、九寨沟、桂林山水、三峡、草原风光等。长期以来由于市场化程度低下,导致资源封闭,难以实现要素的优化组合,对丰富的旅游资源迄今仍停留在初级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大量的旅游资源还远未转化为完整、成熟、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西部地区旅游收入在全国旅游收入中的比重不到1/10,而东部地区虽然资源品位的拥有无法和西部地区相比,却开发出很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旅游消费层次比以往提高了很多,宜昌市的文化旅游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借鉴旅游资源学、旅游管理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整合理论等,结合宜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对打造宜昌巴土文化旅游带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建筑保护和开发的前景及以乡土建筑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新模式,创造性地把地方历史建筑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让老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为地方的乡村文旅产业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增添了活力,并以此为契机提高乡村地区的知名度,避免各乡村之间旅游市场的同质化竞争.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是个投资需求旺盛、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的产业。随着重庆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投资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严重制约着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积极有效地利用外来投资,促进重庆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简要概述了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引进外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对重庆旅游业利用外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