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崛起的实力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实力地位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中国未来崛起进程的认识。一个大国用30年时间崛起为世界强国和经过300年成为世界强国,这两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人为的,后者是天定的;前者需要战略,后者需要运气。中国要制定崛起的战略,就需要不断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实力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初,学者们就开始研究中国的实力地位,笔者也曾参与其中。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确立了"成为与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21世纪初期,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中一个经久不变的现象是:当霸权国的地位受到崛起国的威胁时,它们之间的竞争有可能演变为冲突。现实主义认为这种导致战争风险的权力斗争不可避免,而"和平崛起"理念恰与现实主义这种"霸权易位、战争难免"逻辑相反。中国近十多年来一直承诺要"和平崛起",而且可能在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启动之时就已经奉行"和平崛起"政策。回顾历史,能够声称自己是"和平崛起"的现代大国可能只有美国。中国和美国是仅有的两个试图和平崛起的大国,考察它们各自历史经历的异同是一项有研究价值的工作。美国崛起于1865—1945年,在时间上比当今中国的崛起早一个世纪,虽然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崛起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如果有经验可供借鉴的话,中国可以从美国崛起之路学到哪些?本文在深入分析"和平崛起"的含义和中美"和平崛起"的案例可信度的基础上,比较当今中国的崛起过程与19世纪晚期美国崛起之路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得出了可供中国与国际社会参考的六条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转轨初期的消沉后,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新崛起.但在德国统一后的特殊政治背景下,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发展出现了独特的地方性特征,成为德国"东方利益"的捍卫者.该党要成为全国性的政党,必须克服组织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给本刊发来的专稿。文章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崛起与俄罗斯的衰落的情况,在对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模式"成为在学界和民间都引起关注的概念.作为诠释中国发展经验的重要概念,学界一般将对"中国模式"研究的起点追溯至2004年雷默"北京共识"的提出.但据笔者视野所及,其实美国学者詹姆斯·R.汤森早在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的著作<中国政治>中,就分析过毛泽东主义模式的特征与性质,将其定义...  相似文献   

7.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96-96
2000年以来,崛起和盛世的民族主义热情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但在"崛起"和"大国"的问题上,人们之间是有分歧的,一些人根本不承认中国在崛起,因为国内的问题堆积如山,很多人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另一些人则欢呼雀跃,声称中国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指日可待,要建立"中国治下的和平"。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1995年底,您在引发学界热议的《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最早提出中华民族在21世纪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这一战略哲学命题,10年过去了,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一个现实的趋势,你现在是怎么看待这个命题的呢?时殷弘(以下简称时):中国崛起的命题是甲午战争后百年来数代中国志士仁人对国家命运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崛起才真正出现一个可见的和可以谈论的前景。中国崛起的国家方向与带有根本性的未来外部环境界定——“重要战略机遇期”概念密切相关。在21世纪初期中国面临…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瑞典模式" 对"瑞典模式"("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典范)的研究,并非从今日始,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中国共产党同欧洲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以下简称为社会党)进行频繁的政党交流.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外交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大陆时期(1776年至19世纪70年代)、地区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和全球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由一个贫弱的北美小国发展成为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地区大国,直至主宰世界事务的全球大国,美国的外交史贯穿着明显的地缘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