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铭记     
王婷 《学习导报》2012,(10):29-29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2.
2001年除夕,杭州市留下镇的一栋农舍里,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早早地备好年夜饭,呆坐在大门口,她在等她的儿子。 当…当…新年的钟声响了,鞭炮声四起,可儿子还没有回来。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她的心头。 她的预感没错,她的儿子此刻因为滥用职权,收受巨额贿赂而被关进了监狱。身陷囹圄的儿子此刻也在思念自己的母亲,可他已经不能回去了。 这位老人家,就是马其伟的母亲。早年丧夫的她,多次谢绝了乡邻劝她改嫁的好心:“我还有两个儿女,  相似文献   

3.
王震家的墙上挂着母亲董奇谱的遗像,遗像下的桌子上放着一只骨灰盒,这就是老太太生命的归宿。这位在解放前受尽磨难的母亲,临终没有得到她期望的安寝之地,装在这只小匣子里运到了家乡。  相似文献   

4.
2001年大年三十晚上,杭州市留下镇的一栋农舍里,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早早地准备好团年饭,呆呆地坐在大门口,守望着经过村前的那条简易公路,她在等她的儿子这么晚了,莫非儿子不回来了?但是他说过要回来陪她过年的啊……  相似文献   

5.
(一)这几天,牛卿的感觉很不好,几乎不能进食了。一直陪伴着她的二媳妇几次想打电话给她的儿女们,她总不肯,怕影响孩子们的工作。可今天,一种绝望死死纠缠着她,催促着她无论如何要给儿女们打电话。小儿子是在市里开会时接到电话的,他心里明白,母亲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给他来电话的。散了会,他很快赶到母亲住处。母亲看见儿子,眼里闪着奇特的光亮,拉着他的手,轻声说:“儿子,妈有话对你说……”  相似文献   

6.
付春阳 《奋斗》2014,(10):63-64
当年,赵一曼烈士被押上去珠河县的火车时,她知道日军要将自己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的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相似文献   

7.
<正>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这句话,对于78岁的老太太马继德来说,体会最深。他的儿子叫王友胜,是一个对工作特别痴迷的人,工作起来顾不了家,然而马继德却有一个好儿媳,天天忙里又忙外,操持着家里的一切,如同亲生女儿一样照顾着她和老伴。  相似文献   

8.
“我要为儿子写一部成长史,在他18岁的时候送给他。”尽管肩挑江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的重任,杨利把太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始终坚持着对儿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关注和记录。在许多个加班后的深夜,她将心灵深处对儿子的牵挂和爱都变成了心灵手记。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心     
迷恋音乐,却又惧怕与别人谈论音乐,有时听到别人一个乐章一个乐章地谈,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侃,说得头头是道,而我面对自己所喜欢的乐曲,却从不妄加评判,真怕用词不当或说得不恰,而亵渎了这至真至美的旋律。听着音乐,想起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被挤断。眼看着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求助,老太太的儿子不太争气,天天回家要钱,还明目张胆地放话:“你看李磊杀了他一家人吗?把我逼急了,我也把你们都杀了!”“老太太的儿子明显受到了大兴灭门案的影响,只是没有付诸行动罢了。”李玫瑾说,在某些方面,犯罪也“传染”,会有不良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1.
母亲又要外出演出了,儿子乐乐将母亲的脸亲了又亲,徐爱华望着可爱的儿子,泪水在冲刷着儿子刚刚亲吻过的脸……儿子举起小手,向渐渐离去的妈妈在不停地挥动着、挥动着、挥动着…… 像这样的离别场景,在徐爱华的家里一年不知要有多少次,徐爱华自己也说不清。 儿子乐乐闻惯了汽油味;母亲跑遍了天山南北的工矿  相似文献   

12.
冯理达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在她83个人生年轮中,“责任”两个字深深烙在她的心里,印在她的行动上。作为一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冯理达尽其所能传递着对社会的责任。有段时间,冯理达的儿子罗悠真非常不理解一贯勤俭节约的母亲为什么常常缺钱花,每月还没到月底。就催着工作人员去查查工资发了没有。“我知道,母亲买的衣服一般是二三十元钱一件的,平时吃用也非常简朴。一条磨了好几个洞的棕色毛裤,她都舍不得扔,补了又补。一直爱惜地穿着。”罗悠真说。后来,还是跟在冯理达身边20多年的陈淑英医生解开了罗悠真心中的不解。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6,(12)
正我的爷爷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我的母亲名叫方秀云,今年已经90岁了。现今我们家已四世同堂,2014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1964年,我的父亲马从云,也是爷爷杨靖宇唯一的儿子,因公牺牲。那年,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我还在母亲腹中,最大的大哥也只有14岁。母亲没有固定工作,在漫长的岁月里,坚强的她靠纳鞋底、剪猪鬃、轧手套、当保姆维持着  相似文献   

14.
一 母亲离开我时,我才呼吸了人间20天的新鲜空气。产后大量出血,医疗条件的极端落后,很快地枯萎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直到现在,她唯一的儿子在无穷的思念里,对她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认识,而没有具体的样子。但母亲是活在我心中的。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知道生命不仅是自己的,也是母亲的,如果我不能好好地活着,人们惋惜的,绝不会是我,而是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5.
在专制的封建社会,百姓进官府,官员拜上级,都是必须“跪下说话”的。现代的人们一般不会再有此动作了。假如有个当官的给老百姓下跪,这事情就十分“蹊跷”。不过这事真有,这个官就是被中央电视台选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梁雨润。2002年初,梁雨润刚调任山西运城纪委副书记,就接手了农民老太太畅春英的上访案。在老太太家里,多年停放着两口装着尸体的棺材!她的儿子在1989年3月因与人发生口角被伤害致死,罪犯因年龄不满18岁而只判刑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字典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的字典里,最重要的最醒目的就是她的孩子,她永远怕他们饿着、冻着、累着、委屈着。母亲已经97岁了,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尽管她基本足不出户,但是她的心思和情绪一天也没有安安稳稳陪着她在屋子里待过。她心里似乎揣着一只无形的遥控器,轮番地在她的子女中搜索着,  相似文献   

17.
在叶剑英元帅的卧室里,墙壁上端端正正地悬挂着一幅母亲的遗照。照片两旁,是元帅为母亲写的挽联: “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 为人民的儿子而欢心。” 一部无字的“教科书” 叶剑英的母亲陈秀云,1873年出生,广东省梅县松口镇教乡田背村。父亲陈玉华、母亲范氏,世代务农的客家人。秀云为长女,没有读  相似文献   

18.
思念母亲     
7月22日,是母亲的忌日。1988年的这一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二十多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她的思念。我常常触景生情,看到街上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太太,总会与母亲联系起来。我想,如果妈还活着该多好。我思念母亲,同时怀有深深的愧疚,愧疚的是没能好好孝敬她。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自然多了一份疼爱。结婚前,我和母亲睡在一个床上,记得每天晚上母亲上床后总会说:"唉,今天又累了一天。"那时我怎么就不会给她捶捶背揉揉肩,按摩一下劳累的双腿,再说几句让她高兴的话呢?1975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后自作主张报了名插队下乡。母亲知道后说啥也不让我去,她舍不得让从未离开过家的我到农村睡通铺,抡镐头,被风吹,被日晒。可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母亲生病住院,我在医院陪护。病房里有3张病床,靠窗的地方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心脏不好,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天,我给母亲送午饭,一进病房,看到那个老太太坐在板凳上,手上打着点滴,她的老伴儿却躺在床上休息。我心里想,这老头真不像话,一点也不体贴老伴儿,从那以后我总是不愿意搭理那老头。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区的土地上,一幕幕感人画面不断出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上党员们忙碌的身影;一个年仅四五岁的小女孩,虽然她头上裹着一层厚厚的纱布却始终保持着淡淡的微笑;一位母亲冒着余震的危险去解救掩埋在预制板内的儿子,奇迹般地独自挪开上百斤的预制板救出了儿子;在临时帐篷医院外,一个儿子一直抱着父亲等待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