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我国新闻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玫 《新视野》2005,(2):67-69
在市场经济初期,新闻娱乐化的某些做法,比如形式多样化、内容趣味化等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要求解轻压力、追求娱乐的多样化需求。 但现实情况也导致了我国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还没有一个适当的规范和合理的引导,所以在运用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了许多的负面效应,毕竟新闻不同于一般的娱乐节目。新闻娱乐化终究只能是新闻大餐中的一种。当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越来越高,硬性参考信息需要趋势转旺时,以真实、客观、公正、迅速取胜的新闻依然是新闻传播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新闻娱乐化已然成为当下新闻报道的走势,故探求新闻娱乐化现象背后蕴涵的文化内涵成为一个必然的学术话题.新闻娱乐化的文化内涵有三:第一,新闻娱乐化是"新民间"文化借助于现代传媒的表达;第二,新闻娱乐化是大众通过经济杠杆获得的审美话语权;第三,新闻娱乐化、故事化是大众感知个体生命时间性存在的方式.最后,须对恶性娱乐化进行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的主题性报道在新闻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主体性报道普遍存在简单教条模式化、语言表达专业化、主题不鲜明等问题.改进主题新闻节目,应从几个方面入手:要选好导向性题材,善于运用新闻背景,创新报道角度,增强鲜活性与生动性.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的编辑与报刊、广播编辑相比,具有其独特的构成要素——事件现场的画面。电视新闻画面自身具有严谨的结构和负载信息的能力,其优劣直接影响新闻节目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就必须提高电视画面的表现力:即通过画面把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和气氛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要求前期工作人员善于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画面,  相似文献   

5.
新闻节目被喻为电视"第一语言",电视新闻节目要找准定位,赢得受众,就得突出"第一语言"的特色,着力做到以小见大、以情感人。贴近生活,关注小事。电视新闻节目要让观众接受,并且感动观众,就要关注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挖掘事件背后蕴含着的丰富内容,努力反映现实的社会问题。电视新闻节目只有贴近生活,报道、反映这些小事,以舆论的力量竭力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才能赢得观众的信任和喜爱。  相似文献   

6.
浅议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新闻的娱乐化则是在内容上偏重于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报纸的娱乐新闻在追求特色和个性时,要高度重视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在媒介批评中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批评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然而,媒介批评实践中我们往往违反这一原则,最突出的就是表现在对新闻娱乐化诸问题的批评中。新闻可以娱乐化,应该娱乐化,我们要研究的只是新闻娱乐化的原则、方式、范围诸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新闻娱乐化。媒介不要向大众“传播”严肃性新闻、而要向大众传播产生严肃性新闻需求的“刺激”。严肃性新闻只有嵌入大众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意义,才能达到教育大众的目的,所以严肃性新闻的娱乐化同样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8.
电视的娱乐化在今天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从满布屏幕的游戏节目到青春偶像剧的盛行不衰,电视愈加明显。本文试图从电视的家庭特色、传播特性、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及受众需求几个方面,说明电视的娱乐化倾向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导语是引导观众观看电视新闻的关键。如何使电视新闻导语更有“磁性”。文章认为导语要吊起受众胃口,要善用矛盾冲突、要展示最新信息,这些特点对写好新闻导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广播新闻节目随着广播技术不断发展,经历了"直播—录播—直播"的阶段。直播旨在充分发挥广播较其他媒体在时效性上的优势,使受众感受到一种"新闻同步进行"的感觉。如何争取提高新闻在第一时间传递的速度,成了新闻广播胜败的关键。提高新闻时效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给受众带来第一手的新闻资讯,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所有新闻直播节目环节的参与者都面临着可能产生的风险。不仅考验着记者在采访中连线直播的发挥,还考验编辑快速审稿、编稿、统稿的水平,同时,也考验着作为广播信息传递的终端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作品必须在制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精益求精,而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随着电视新闻制作手段的进步,电视理论的日益完善,新闻标题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现了出来.电视新闻标题其制作和提炼上存在许多问题,如严重的抄袭现象;严重的歧义;准确性差;过渡夸张等.制作电视新闻标题,应考虑要突出新闻价值;贴合新闻内容;真实准确;要有新意;形象生动;拒绝电视新闻“标题党”.  相似文献   

12.
高叶 《唯实》2003,(1):83-86
新闻 ,作为报纸媒体的重头戏 ,每天都在以数以万计的篇幅传播给受众。即使在我国报纸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 ,仍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 :即在新闻传播过程中 ,还有相当女性受众往往处于缺位状态。那么 ,是什么造成报纸媒体新闻受众中的女性缺位现象呢 ?其原因是多层次的。在这里 ,试作如下剖析 :一、新闻文本中的女性缺位是受众中女性缺位的表层原因首先 ,相对男性而言 ,女性较少地出现在报纸媒体的例行性新闻报道中。据首都记者协会妇女传媒监测网在 1 996年3月对《中国日报》、《文汇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工…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亲和力是指电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一种积极互动,即电视新闻媒体要把受众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准确及时地反映出来,引导受众参与进来,做到“我”中有“你”;再经过策划、提炼,抓住本质,形成舆论导向, 引导受众需求,做到“你”中有“我”,  相似文献   

14.
曹欣  郭茜 《学习月刊》2009,(18):129-130
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是一大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从节目定位、新闻选题、主持人风格、形象包装、播出样式等诸方面着手,意在突出各类新闻节目的个性化,使其好看、耐看,满足不同类型收视人群的需要。在这方面,各大电视媒体近年来已有较多较丰富的实践,并已取得相当的成效,通过此论题的研究,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寻找相关规律及新亮点,对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趋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稳定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在该种环境背景下我国的新闻事业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而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的发展困境也成为了现今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而促进新闻评论电视节目走出发展困境则是现今新闻媒体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此就现今电视新闻评论陷入的发展困境进行着手分析,然后提出解困建议和策略,以期为后续关于新闻评论以及电视新闻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的文艺不能浸泡在营销计谋、人云亦云与装腔作势的浑水里,而要有一个正大光明、高尚庄重、对文学艺术与历史负责的态度。近年来,我们的文艺事业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包括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以及文化服务的扩大与广大受众的参与。与此同时,也有一种现象令人担忧,就是好作品淹没在平庸、苍白、空心、浅薄以及炒作、消费化、单纯娱乐化的作品当中。文学艺术当然有娱乐消费的功能,但它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的横空出世,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还引发了国内电视界一股民生新闻热潮,甚至还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这档栏目所创造的高收视率,可以说正体现了民生新闻的无穷魅力。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在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把视角转向百姓,心系百姓冷暖,真正为百姓着想,为百姓排忧解难。勿庸置疑,民生新闻为原本古板、严肃的电视新闻增添了一份亮丽和生动,从中体现的民本思想无可非议地成为其之所以抢眼的致胜法宝。对此,我结合个人工作总结谈几点认识,与大家探讨。1.民本思想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新媒介环境下,我国主流媒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媒体新闻报道娱乐化、低俗化、有偿新闻等现象。为了促进媒体发挥正面效应,必须创新新闻理念,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积极的报道和编辑方针;建设全媒体新闻平台,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媒体行为,使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正1.公民新闻的片面性。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关注或亲身经历的事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和传播,并公开发表自己的主张见解,但其发布的消息具有非专业性,报道内容易主观化、片面化、碎片化。片面的新闻传播极易局限受众认知,导致受众无法窥探到事件的全局,容易造成对新闻事件的片面理解,因片面理解而断章取义,从而引发受众不良情绪的产生,诱导网络暴力现象的发生。2.网络环境的匿名性。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在发表意见时享受“言论自由”的权利,同时网络匿名性也是诱发网络暴力的原因之一。网络的匿名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  相似文献   

20.
孙志远 《世纪桥》2014,(3):87-89
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从诸多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主打节目,并走进了"娱乐至上"的圈子。其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升温,研究的视野角度,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拓展和延伸,本文分析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以及与电视娱乐节目相关的周边因素,从最初的电视娱乐节目来深入研究探讨电视娱乐节目的特质及发展现状。把握电视娱乐发展现状,掌握受众心理,指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不足,做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