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便与我的生母分道扬镳。几年后,父亲与我的继母组建了新家庭,有我、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还有一个是继母从她哥哥家过继来的女儿。尽管家庭成员复杂,但继母治家有方,在与她共同生活的30年里,我们得到了超越亲生母亲给予的人间大爱。继母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她用言传身教诠释了"相亲相爱"和"正直做人"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小顾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我带的学生中较为典型。3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但父亲不久便组织了新的家庭,并又生下一个女儿,而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有时一周看她一两次,有时很久也不来,母亲更是很少来看她。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就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俗语,可是农一师水利水电工程处七连的职工肖明蓉就打破了这个俗语,她那重病在床、类似植物人的前夫的父亲得到了她无微不至的关爱。肖明蓉是水工处七连一名农工,1997年,丈夫陈万其不幸得病撒手离世,肖明蓉带着女儿艰难度日。1998年,婆婆也不幸去世,肖明蓉毫不犹豫地把多病的公公接到了家里。一家3口,一个是年幼的女儿,一个是多病的  相似文献   

4.
理解父亲     
已经有16个年头没有见过父亲的面了,不是做儿女的不孝,也不是相隔万里,只因为父女间心的距离。 1983年,父亲和母亲分手后,父亲调到另一单位,随后又调回老家陕西。父母不和使作为大女儿的我总在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说合父母,想让他们为了儿女能够握手言和,重归于好。父亲这次走只带我和两个弟弟,妹妹留给我母亲。父亲决定这次调回内地,  相似文献   

5.
那是2002年,友人林先生告诉我,陈独秀的女儿今尚健在,就住在纽约,你想不想去见见她?我自然很想一睹陈独秀亲属的风采,听一听她的述说。  相似文献   

6.
阿军 《党史文苑》2002,(5):25-26
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女儿,是一位在襁褓中"走"过长征路的女将军.她从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靠的不是父亲的荣耀和光环,而是父辈赋予她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7.
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女儿,是一位在襁褓中"走"过长征路的女将军.她从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靠的不是父亲的荣耀和光环,而是父辈赋予她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弟弟的孤僻和妈妈携款出走分不开,我们一直盼她回来。但她很少主动打电话来,跟她要生活费时,态度不好,还骂我。"但在其他亲戚都纷纷指责母亲,骂她不管孩子,甚至卷走爸爸治病的捐款时,肖凤也没有用难听的词形容她。"她刚开始走的时候,我每天都在盼,盼她能回来。但后来不盼了,因为我知道没希望。"肖凤在电话那头,声音有些哽咽。她的父亲肖红志,2008年跳入沼气池救人。自此,再也没有  相似文献   

9.
"跟着女儿嫁成都。"我把这句话发给女儿。女儿说,语气很苍凉,表达很现实,行动很走心,思维很有前瞻性!女儿在四川成都,我在重庆万州。2012年6月,女儿高中毕业。凭着她出色的外语成绩,我一直认为她会选择上海外国语大学或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结果她却选择了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9月10日,是送女儿到西南财经大学上学的日子。作为一个老四川人,我给自己设想了很多走向成都的理由,最后却以给女儿当"书童"的方式走入成都。作为父亲,我多少有些人生的失落和无措。  相似文献   

10.
今年55岁的李民福是村里的致富能手,10年前承包村里的煤矿,经营有方,效益很好,有几处房产,积蓄也不少。李民福生有一儿一女,均已独自成家。女儿出嫁已有十多年,对父母一直很孝顺。去年,李民福突发疾病,不久病逝。女儿要求分得父亲的遗产,但其母亲和弟弟不同意,遂发生纠纷,女儿将其母亲和弟弟起诉到了法院。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0月28日,沈阳桃仙机场,一个身穿登山服的青年人正在和妻子、女儿亲吻告别。女儿稚嫩的小手不舍地摸着爸爸的脸颊,刚满一岁的她还不知道,她的父亲即将奔赴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地区,开展医疗支援工作。这位父亲就是辽宁省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的首位援藏医生、共产党员孙佳星。舍弃小家为大家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对雪域高原的憧憬。在艺术作品中,西  相似文献   

12.
那是2002年,友人林先生告诉我,陈独秀的女儿今尚健在,就住在纽约,你想不想去见见她?我自然很想一睹陈独秀亲属的风采,听一听她的述说。四月初的一天,在林先生夫妇的陪同下,我们前去拜访陈子美老人。她居住在一处比较僻静的公寓楼中,一套还算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6,(2)
正姑妈伍若兰所战斗的那个年代,我还没有出生,所有关于她的英勇事迹都是从我父辈的讲述中和各种书刊杂志的记载中知道的。"再也不许以强欺弱"1906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姑妈伍若兰出生在耒水河畔的湖南耒阳南门外伍家大湾里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姑妈的父亲当过私塾教师,母亲贤慧善良,是个勤劳俭朴的家庭妇女。兄弟姐妹六人,她排行第五,我父亲是她的弟弟。姑妈  相似文献   

14.
郭隆真原名郭淑善,1894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一户回民家庭里。她家在金滩镇上是个很有名望的乡绅之家,在她七八岁时,父亲就教她读些《三字经》、《女儿经》之类的书籍。 郭隆真的母亲是一位恪守封建道德的女性,要求女儿深居简出,行动稳重,有大家闺秀的风范。郭隆真经常躲着母亲,跑出去  相似文献   

15.
2月1日,一位网友从女儿的视角,将随手拍摄的父亲扑救路边野火的照片发布到了网上,并配发了相关文字说明.其中,父亲的一句"我是党员,需要什么奖"冲上网络"热搜". 当天,父女俩在驾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边麦秸秆着火,蔓延速度极快,而旁边不远处就是一片树林.父亲二话没说,拿起车上的铁锹就冲了上去,在高温炙烤下和浓烟弥漫中,一锹一锹铲土,用了半小时才把火扑灭.事后,女儿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此前不久曾扑灭过一次路边火.感动之余,女儿说一定要给父亲颁个奖,父亲却说:"我是党员,需要什么奖!"  相似文献   

16.
一 蔡转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蔡和森与李一纯的女儿。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蔡和森在会上与瞿秋白、毛泽东等人一起批判了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会后,蔡和森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赴北方局指导工作。他的女儿蔡转就是1928年2月出生于天津的。按照中国人一般的习惯,给女孩子取名都比较注意选择那些柔和美丽的字眼。“蔡转”,她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据她母亲李一纯回忆,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里,蔡和森又添了一个女儿(第一个女儿是蔡和森和向警予所生的蔡妮),高兴至极,同时也对女儿寄予厚望:中国社会需要一个大的转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期以来,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百姓中广为传诵着,他就是吉林省水利厅厅长———共产党员汪洋湖。一位手握重权、一年掌管几十亿元资金的厅级干部,房改购房时竟然拿不出1.5万元钱;他的三个女儿中,有两个没有工作;工作40余年,却有30年和家人两地分居;物质生活虽然不富有,但他在人民群众中有口皆碑……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使他40余年如一日,忠贞不渝?走近汪洋湖的女儿汪强,听她谈她的父亲、她的家庭和她的生活,使我们有机会走进了汪洋湖的精神世界。“父亲给我们的就是一颗平常心”也许在常人看来,29岁就走上领导岗…  相似文献   

18.
梁祝的传说     
正我国民间有四大爱情传说,分别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祝。梁祝传说即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也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女扮男装求学从前有个祝家,是远近闻名的殷实大户,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取名英台。英台十分聪颖,自幼过目成诵。祝父十分高兴,便亲自指导女儿读书。长到十三四岁时,英台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好奇与向往。这一天,她忍不住问父亲":爹爹,为何哥哥可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心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弟弟一直是我家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弟弟10岁时还不会说一句话,不会做一件事,用现在标准的学术用语说,弟弟是个智障儿童。那时我们还不会使用这么文明的字眼,大家管弟弟叫神经病。我和父亲有时心情不好,也会骂他神经病。可母亲从不这样,她管弟弟叫克俭,克俭是弟弟的学名。  相似文献   

20.
刘以顺 《党史纵览》2010,(11):49-51
陈独秀共有6个子女.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四子陈鹤年(后改名陈哲民)、长女陈玉莹、次女陈子美(其中,延年、乔年、松年、玉莹为陈独秀和结发妻子高晓岚所生,鹤年、子美为陈独秀与高曼君所生)。这6个子女.大都走上了献身革命、自立自强的道路,其中,陈延年和陈乔年,同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之所以能够献身革命、自立自强.是与陈独秀的教子有方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