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深圳台商黄先生问:派驻大陆的台湾干部应如何避免被两岸重复课税? 答:根据大陆《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大陆境内有住所,并有来源于境外所得的个人纳税人,其来源于境外的各项应纳税所得(以下简称境外所得),应依照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有关的税收优惠条款,特制定本实施办法。一、关于《规定》第七条"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其从企业分得的利润汇出境外时,免缴汇出额的所得税",是指外国投资者从中外合资经营的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分得的一九八六年度及以后年度的利润汇出境外时,免征汇出额10%的所得税;对其在《规定》发布之日前汇出的一九八六年度预分利润,汇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制将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分开,却并未将两种原理相通的所得税制协调好:公司作为应税实体,除了在公司水平上缴纳企业所得税外,还要就股东所得的股息或红利,在股东水平上缴纳个人所得税,经济上的双重征税随之出现。双重征税之于市场,之于经济与企业形态选择,均形成一种内在的压力,甚至扭曲。为此,各国在国内税法中寻求解决的办法,逐渐形成归集抵免制、双率制及免税制与扣除制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模式,但效果并不理想;国际税法上,以《经合组织范本》和《联合国范本》为模板,形成了“相互调整”与“相互协商”等多种机制,力图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但各国税收主权的考量并未完全解决公司的税法困境。中国应借税收协定之机,尝试作出自己的选择,创设独有的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模型。  相似文献   

4.
马立群 《求索》2012,(4):17-19
税收在促进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从所得税政策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税收利益影响以及对租赁相关财务信息影响两方面进行探析,分析比较了所得税政策下债务融资与融资租赁两种筹资方式的差别,探讨所得税政策对财务信息的干扰规律,揭示了财务信息与税务信息产生差异的根源,进而提出完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所得税政策,将税收法律与财务会计相协调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政策》2001,(4)
一、减免税收和外汇留成 为扶持新开业的境外企业的发展,国家对境外企业中方分回的利润自企业正式投产或投入营业之日起,5年内免征国营企业所得税,而不论我国政府与境外企业所在国(地区)是否签有双重税协定。为使投资主办单位有更加充足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我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的方针,促进企业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平衡农村社队企业之间以及社队企业同其他集体企业之间的税收负担,以利于他们在同等纳税条件下开展竞争,现就对农村社队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征收工商所得税的税率问题,作如下规定:一、对农村社队企业征收工商所得税,一律按照八级超额累进税率计征;取消原来对社队企业按照20%的比例税率和三千元的起征点征收所得税的规定。原来比照农村社队企业按比例税率征收工商所得税的其他企业单位(如企业供销机构、专业公司、知青办的企业、企业主管部门等,下同),不论设在城市或农村,其经营所得和提取的管理费结余,都一律按照八级超额累进税率计征。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6,(5):116-116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2006年8月27日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国家主席胡锦涛当日签署第五十五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法律明确规定,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这意味着我国的合伙企业将摆脱重复纳税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股市税收制度的建设关系到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这方面,台湾较早地进行了尝试,也走过不少弯路.探讨台湾股市税收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拟从以下三部分进行论述:(1)实证探讨台湾股市税制的发展脉络;(2)分析如何健全股市税收制度;(3)简要评论1994年初公布的台湾“财政部”证所税方案.一、台湾股票市场税收制度的演变股市税收制度是指对股票交易的行为、交易所得以及股票投资所得所确立的征税制度.从各国股市发展的实践看,股市税收主要包括如下三种:(1)对股票交易行为征税而形成的证券交易税;(2)对股票交易所得征税而形成的证券交易所得税;(3)对股票投资所得征税而形成的股利所得税.股票市场税制主要研究对上述三种税是否课征以及如何课征的问题.下面分别论述台湾股市三种税收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愿意缔结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本协定适用于缔约国一方或者双方居民的人。第二条一、本协定适用于下列税种:(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1、个人所得税;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3、外国企业所得税;4、地方所得税。(以下简称"中国税收")(二)在美利坚合众国:根据国内收入法征收的联邦所得税。(以下简称"美国税收")  相似文献   

10.
广州台商魏先生问:我欲赴大陆投资,请问在大陆的台商投资企业应如何缴纳所得税? 答:大陆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依法缴纳所得税。台商投资兴办的企业的纳税事宜,参照外商投  相似文献   

11.
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是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生命线。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技术 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台湾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作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台湾经济开放度各项指标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台湾GDP增长是其外资依存度和 实际关税率提高的原因,而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促进了台湾GDP的增长;同时,台湾经济增长与 两岸贸易依存度互为因果关系,相互之间的协整关系也最强。因此,改善两岸贸易失衡状况,促 进两岸投资贸易正常化,是台湾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10年6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称ECFA)。ECFA在性质上虽然与一般性的区域贸易协定有所不同,但贸易救济措施同样是双方谈判过程中重点讨论的问题。从ECFA现有相关条款及台湾方面的立场来看,似乎倾向于采行重申和保留与WTO规则一致的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的制度设计。实际上,基于两岸经济关系的特殊性,ECFA若对WTO贸易救济规则适度强化更符合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国际税收协定是国际税收协调的基本形式。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因双方未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议题在两岸经贸实践中日显突出。作为解决该问题的积极探索,应从国际征税现象之原因导入.运用归纳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际上两个主要国际税收协定范本OECD范本和UN范本展开论述.进而对大陆与台湾各自对外签订的税收协定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4.
国际税收协定是国际税收协调的基本形式。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因双方未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议题在两岸经贸实践中日显突出。作为解决该问题的积极探索,应从国际征税现象之原因导入.运用归纳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际上两个主要国际税收协定范本OECD范本和UN范本展开论述.进而对大陆与台湾各自对外签订的税收协定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随着欧盟政经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从李登辉、陈水扁到马英九各个时期,台湾当局都非常重视对欧盟的"外交",将欧盟视为继美、日之后的"重点工作对象",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推动台湾与欧盟实质关系的发展。从欧盟来看,基于经贸利益的诱因及对台湾民主化的认同,在"政经分离"的外交政策下,也有意加强与台湾的关系。本文试图勾勒冷战后台湾当局对欧盟"外交"的基本轨迹,探讨台当局对欧"外交"的主要形式,并分析推动台湾与欧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制约。  相似文献   

16.
Since the enactment of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in 1979, the executive branch and the legislative branch have diverged on US‐Taiwan relations. As the executive branch created its version of the TRA, the Congress exerted its influence by adding security provisions. Yielding to the influence of Congress, President Carter accepted and signed into law the TRA. The 1982 Joint Communiqué contradicts the TRA. President Reagan signed this Communiqué which pledges that the US will decrease its arms sales to Taiwan. However, the TRA binds the US, by law, to sell a sufficient amount of defensive weapons to Taiwan for its security. How can the US provide sufficient amounts of defensive weapons to Taiwan if the US is decreasing its arms sales to Taiwan? The security provisions that Congress placed in the TRA comes into conflict with a presidential foreign policy statement.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is and has been a divergence of actions that occur even though the rhetoric and statements made by both sides seem similar. Traditionally, the Congress, has been the supporter, friend, and ally of Taiwan, whereas the administrations have been more concerned with US‐PRC relations. The TRA, being the law of the land, is contradicted by the 1982 Joint Communiqué.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most rec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gress and Clinton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台湾居民恶意透支我国大陆信用卡后逃回台湾的案件呈日趋增多的势头,然而由于两岸刑事法律规范对此行为规定存在差异,台湾地区并未将此类行为界定为犯罪,由此给大陆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造成极大困扰。因此,只有建构台湾籍大陆银行信用卡持有人实施“恶意透支”信用卡的防控机制,才能有效遏制这一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8.
Yu-Feng L. Lee 《当代中国》2008,17(55):361-37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spersion of household income in the 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Statistics show that inequality of income has increased since the early 1980s as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has declined from 11.6% in 1986 to 4.1% in 2005. The empirical resul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also fails to support the conventional inverted-U Kuznets curve. Factors leading to change in income disparity may be attributed to variations in family formation, economic structures, and the recent change in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institutional policy. Among them, increased single-parent families deteriorate overall income share, although growth in the service sector helps to alleviate inequity. The new political governance and policy reform since 2000 are detected to aggravate income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9.
大陆与台湾因立法与法规差异引起很多纠纷,大陆与台湾都出现商标仿冒、抢先注册商标名称和公司名称的现象。做好双项保护、共同打击仿冒、抢注等侵权事件刻不容缓。笔者通过对大陆与台湾的商标立法与法规的对比研究,从而为大陆与台湾提供了解彼此商标法制相关规定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乙未前后,张之洞主持南洋防务,多方设法,积极为抵制割台出谋划策,努力争取实现"援外保台"。张之洞及其亲信的反割台活动,引导并推动了台民反割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援外保台的路线和思路,也成为台民自主保台乃至成立"台湾民主国"的路线图。不过,深谙仕途之道的张之洞注意与清廷保持一致,这制约了他对台民的支持。尤其当台民成立"台湾民主国",超出清廷所容许的界限,张之洞的表现十分矛盾,既想为台民掩饰,又不愿承担责任,最后为保其权位,主动放弃援台活动,未能为台民的反割台斗争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