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百团大战"与五一大"扫荡""百团大战"沉重打击华北日军八路军走出太行山,在华北平原、山东建立根据地,扩充队伍,力量日趋壮大,成为敌后抗日战场的主力军。这是日本侵略者不能容忍的。1939年秋,多田骏任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他意识到日军"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华北将成为中共的天下"。他制定了"囚笼政策",企图彻底摧毁华北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大好河山沦入敌手、无数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辟广阔的抗日战场,为驱逐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建立一系列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八路军开辟的华北抗日战场,关系到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全局,关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全局,关系到人类正义事业的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3.
静德 《党史文汇》2006,(2):48-50
斗智斗勇,彭总巧斗冈村 百团大战使华北日军领教了八路军异常顽强的抗日决心,也看清了要想在短时间内摧毁抗日根据地,歼灭八路军主力是不可能的.1941年1月16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制定出<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改变过去急于结束战争的方针,转取长期战的战略,规定"以维持治安、肃正占领区为主,不要进行大规模进攻战",强调打击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为主,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总力战".根据新的方针,日军调整了在华兵力部署,增强了华北兵力,使华北方面军的兵力增加到11个师团又12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骑兵集团,主要对八路军作战.为实施这一方针,日本大本营将使日军在百团大战中遭到重创的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多田骏调回国内,派中国通、反共老手冈村宁茨任司令官.  相似文献   

4.
夏明星  张玮  王学军 《湘潮》2012,(9):49-49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大战一开始,就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减轻了当时日军对蒋介石的压力,在客观上起了援助蒋介石的作用。因此,在9月4日,蒋介石发出嘉奖八路军百团大战致朱德和彭德怀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  相似文献   

5.
张安山 《党史博览》2013,(12):42-44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百团大战中受到沉重打击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频繁、残酷的“扫荡”,并且把破坏八路军后方资材作为主要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锋 《党史博采》2005,(8):28-33
1940年8月,为了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活动,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这就是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经过20天的激烈战斗,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华北敌人的各条交通线都陷于瘫痪。为了进  相似文献   

7.
1940年,在抗日战争的第4个年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广袤千里的华北敌后,进行了一次持续百余天的百团大战,歼灭日伪军约3万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第一次主动地向侵华日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的进攻性大会战。百团大战的胜利,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而且大大振奋了全国人民和抗日友军,谱写了一首大长民族志气,大灭敌人威风的燕赵凯歌。  相似文献   

8.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根据地。抗战以来,直到1942年,这里建立和发展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10万多人,发展了11万党员,并且训练了一批干部,组织了一些基本群众,我党我军已在山东站稳了脚跟。但是,百团大战后,日本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决定分割、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并把侵华  相似文献   

9.
一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是由它的战斗力、战斗区域和所肩负的战略任务决定的。 从战斗力来看,当时中共领导的有4支主力部队,即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华南抗日游击大队。在这4支抗日部队中,新四军是一支仅次于八路军的重要的抗日力量,它的存在和发展,对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闽台一水之隔,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闽台人民并肩战斗。福建沿海尤其是厦门、漳州、泉州等地成为支援台湾同胞抗日的据点。许多台湾抗日志士内渡福建,投身抗战,他们有的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有的参加国民党军队,有的在大后方参加各种抗日组织和团体。他们和祖国人民一起,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一说1940年12月5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一次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给研究者留下了不少难以解开的谜。  相似文献   

12.
1938年春,华北正面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日本侵略者将大批兵力投入华中战场,在华北战场的日军兵力相对减少,客观上为我军深入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开辟敌后平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3.
肖竞 《党史纵横》2014,(5):54-55
正"特殊工人"是日本侵略者统治我国东北时期,对其压榨下的一部分中国工人的特殊称谓。"特殊工人"的出现,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扩大侵华战争的产物。抚顺"特殊工人"的由来"特殊工人"就是指抗战时期,被日本侵略者强行从华北等地押送到东北,在日军军事工程和重要厂矿服苦役的我关内抗日部队的被俘人员(其中大部分是我军抗日将士)和被捕的我解放区干部、群众。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为进一  相似文献   

14.
1939年11月底,八路军在华北的抗日斗争进入了非常险恶的时刻:一方面,在国民党军撤出华北后,日军已集中全力对付浴血奋战的八路军,使我军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另一方面,国民党刚刚召开过五届六中全会,在日本帝国主义诱降阴谋的驱使下,加大了“溶共、限共,反共”的力度,颁布了《处理异党问题实施方案》,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使国共合作抗日陷入极端危机之中。 也正是这个时候,一个很普通但又值得纪念的日子——12月1日  相似文献   

15.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争爆发,日机在上海狂轰滥炸。日机在上海上空狂轰滥炸死于日军轰炸的上海市民9371年8月52日,中央军委下达关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北方的中国红军改编为八路军。8月25日,北方的中国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图为朱德总指挥号召八路军将士开赴抗日前线9401年8月至21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毙伤日伪军.582万余人俘,虏大批日伪军。煤矿党史文苑纪实版2005.81937年8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责任编辑钟海连图话党史Tuhuadangshi洛川会议会址——…  相似文献   

16.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的左权,协助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并经常亲临前线运筹帷幄,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威震敌后。1942年5月,左权在反击日军"扫荡"时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他是抗战时期阵亡的八路军最高将领,虽然他的存世遗物很少,但笔者还是设法挖掘了一些有关他的抗战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百团大战纪念馆(碑)位于阳泉市狮脑山。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向侵华日军主动开展了一次自全面抗战以来参战人数最多、时间最长、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交通总破袭战役,并逐步发展成为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这次战役从8月20日开始,至12月5日宣告结束。八路军先后出动105个团约20万人,以正太铁路为破袭重点,在敌堡密布的2500余公里交通干线上,军民团结,拔据点,破铁路,炸桥梁,毁公路,给侵华日军以重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对支援国民党正面战场,遏制部分国民党顽固势力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到了极  相似文献   

18.
孔令波 《世纪桥》2004,(3):30-32
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及八路军挺进热辽地区的部队,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战后推进民主革命进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东北抗日战争歼灭了大量日军,延缓了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进程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战略意图,就是要先占领东北,尔后侵占全中国。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狂叫不出几个月便可占领全满洲,占领全中国,日军的侵略暴行,激起东北人民的  相似文献   

19.
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和枪炮,英勇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进行顽强抵抗,无数将士捐躯沙场,朱程无疑就是其中颇具有代表性的一位。70年前,他是华北抗日民军的主要领导人和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的高级指挥员,纵横冀鲁豫抗日战场,战功赫赫,后不幸在鲁西南的一次对日血战中为国捐躯。2013年3月7日,中央电视台在第六频道播放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朱程浴血鲁西南》,真实再现了朱程当年浴血抗战的英勇事迹,在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20.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路军奉命开赴前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八路军俘虏的日军士兵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日俘一下就增加到数百名之多;除去释放、送交国民党统战部门的一部分,大部分日俘仍留在前线。动荡不安的环境,我军敌工干部的相对缺乏,使原有的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