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涛 《长白学刊》2021,(1):55-62
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的出发点,《巴黎手稿》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事实,分析"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资本主义的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层面揭示精神生产的主体性本质和历史性特点,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异化和精神生产主体性消解现象,明确私人财产占有制度是问题的根源,从而为彰显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实践指明了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运用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提供的理论基点和唯物史观的分析工具,分析当代中国文化生产的现实,理解资本在当代中国的精神生产实践中在场的合理性,理解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价值冲突的当代实践,从明确制度构建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化路向,完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补的生产所有制体系,建构对文化产品的价值性内容进行审查的合理机制这三个方面,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2.
张彤磊  朱卫 《传承》2010,(6):86-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代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国史的重要窗口。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沟通历史和现实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地反思"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思想精髓,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代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国史的重要窗口.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沟通历史和现实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地反思"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思想精髓,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晚年针对那种把唯物史观曲解为经济决定论的错误思潮和把唯物史观当做“套语”的错误态度所作的一系列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唯物史观的理论实质 ,从社会历史的高度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失败的教训 ,以及建构适应当代实践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唯物史观在当代的发展,造就了包含着丰富中国元素、具有丰富中国经验和中国文化的中国理论.改革开放不仅表达了唯物史观关注入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维度,同时也实践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科学判断国际战略态势和国家定位,是确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在把握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实质内涵和根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这一变化给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深入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具有首创性的国际战略新理念,实施正确的对外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7.
朱有志  邹智贤 《求索》2011,(1):98-101
本文把民生问题置于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阈之中,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多重视角阐释了民生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出场向度和在场形式,民生诉求是当代社会全体国民的共同愿望和普通要求,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周德新 《求索》2010,(7):99-101
唯物史观不仅追求解释世界,更重视改造世界,要改造世界不仅有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更要有大量掌握科学理论的民众来自觉实践理论,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实现目的与结果的统一,从而将自己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的活动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的这一要求体现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要求就是要努力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通过大众化过程掌握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王昕 《理论月刊》2009,(6):65-68
西方现代艺术不断摆脱它对社会教化以及世俗的功能性关联,转而与人自我的存在联系在一起,艺术自律是我们今天探讨艺术意义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一元.与此同时,我们对艺术历史性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当代社会技术统治的客观主义的反抗基础之上的,历史性绝非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根本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对历史性概念的认识与重建必须纳入对这个时代的基本生存的理解之上,否则我们不仅不能理解历史性概念的内涵,同时也无法理解当代艺术具有的真正出路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创新成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抓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四个全面",有助于我们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