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加强律师公证行业的诚信建设,树立律师公证员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海南省司法厅2002年8月以来开展的争创诚信律师事务所、公证处,诚信律师、公证员活动,进入评选阶段后,经过自我申报、逐级审查推荐、司法厅组织考核、征求公检法和服务对象意见,主要由社会有关人士组成的评委会公开评选,又在海南日报进行为期20天的公示,进一步接受社会监督,结果有12家律师事务所,5家公证处,41名执业律师,8名执业公证员被评为诚信律师事务所、公证处,诚信律师、公证员。名单如下:一、诚信律师事务所1、海南大华园律师事务所2、海南圣合律师事务所3、海南外…  相似文献   

2.
范德才 《中国公证》2012,(11):18-20
2012年8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公证协会青年公证员工作委员会主办,黑龙江省司法厅、黑龙江省公证协会承办的首届"全国公证行业青年公证员沙龙"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的主旨在于深入推进"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年公证员队伍建设,培养和发现青年公证员优秀人才,增进青年公证员交流和互动。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青年公证员工作委  相似文献   

3.
一、重在加强教育,树立"质量为本"的执业理念 一是注重发挥思想教育的基础作用.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坚持抓好公证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执业纪律教育,引导公证员牢记"双重责任",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开展"文明公证处"、"十佳"公证员、县域十强公证处、岗位技术能手、业务创新"十佳"公证员等一系列的评先创优活动,全省涌现出一大批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坚持定期组织公证业务培训和理论研讨制度,开展"质量为本"大学习、大讨论,2004年成功举办了"公证职业责任及执业风险"齐鲁公证论坛,公证员"质量为本"的执业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公证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女公证员在执业公证员队伍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截至2009年底,我国公证员队伍中女公证员数量已达4650名,占公证员总数(11622)的40%。中国公证协会女公证员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我国女公证员队伍的建设,促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3月3日,中国公证协会女公证员工作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相似文献   

5.
一、抓诚信建设促规范 一是开展"诚信执业树形象"集中教育活动,加大对公证行业自律和规范的力度.2003年,我们在全市公证行业开展了"诚信执业树形象"集中教育活动,着力解决我市公证队伍在职业诚信和执业规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现行业的自律和规范.通过此次活动,认真查找我市公证队伍在执业思想、执业观念、执业行为、执业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着手进行了认真的整改,推出了<重庆市公证工作及服务质量反馈意见卡>,作为公证立卷归档的一项重要内容;编辑了<公证机构制度建设规范文本指要>作为公证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内部管理的指导.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以职业操守、执业纪律、办证质量、群众投诉等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公证处、公证员诚信档案,把它作为业绩考核、年检注册、评先创优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诚信执业树形象"集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市公证队伍的思想面貌得到改观、执业行为得到规范、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公证质量得到提高、群众投诉明显减少、社会形象明显提升.去年,我们接到的群众投诉11起,与2003年相比,减少了70.3%.  相似文献   

6.
公证员是我国司法行政干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证员的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能否履行好肩负的神圣职责 ,能否维护司法公证形象。当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不断建立和完善 ,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 ,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不断出现 ,房地产、金融、证券等新兴公证业务不断增加 ,涉外经济和涉外民事活动也日益增多。不论是国内公证还是涉外公证 ,都迫切要求公证员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适应新形势对公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一、公证员应当具备的良好素质1 过硬的政治素质。公证人员是国家机…  相似文献   

7.
王佳 《中国公证》2014,(5):68-69
正有一种人平凡得像一滴水,踏实得却像一座山,他们是诚信的使者,他们是公平的化身。也许,大家已经猜到,他们就是百姓心中"公证为民"的公证员。2008年,我怀着对公证事业的梦想,捧着这颗火热的心踏进了公证这个神圣的殿堂,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公证员。我时时在想: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证为民"?人民群众到底对公证员有几多期许?几年来的公证实践,期间发生的诸多感人故事,带来的难忘记忆,使我对"公证为民"的理解步步深化,渐渐清晰。忘不了发生在一位老公证员的办公室里的一幕,我看  相似文献   

8.
岳军 《中国律师》2009,(11):89-91
(十二)创立全国公证员社团组织参与筹建中国公证员协会 1989年.在我国公证队伍不断扩大,公证业务不断拓宽,公证事业迅速发展的情势下,为维护广大公证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公证员之间和国际间的交流,推动公证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健全我国的公证制度,使之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司法部作出了创立全国公证员社团组织的又一重要部署。由分司后的公证司负责筹建中国公证员协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证》2006,(10):1-1
近来,有业界人士认为,《公证法》关于担任公证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规定并不符合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即将公证资格的取得与司法资格的取得放在同一水平上不利于扩大公证员队伍,进而不利于公证队伍的发展.更提出"既然取得司法资格,为什么不去做法官、检察官或律师,而要去做一名相比之下社会地位低、工作风险大、工资待遇差的公证员"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按照司法部关于“要进一步加强公证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坚持信念、精通业务、维护公正、恪守诚信’的公证队伍”的工作要求,第四批“全国公证行业文明公证处”和“全国优秀公证员”评选活动顺利开展并已圆满结束。公证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公证队伍来实现。从2005年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2006年全国公证岗位培训活动,到公证行业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公证队伍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1979年公证制度恢复以来,特别是国务院2000年7月31日批准《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和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来,我国的公证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证制度基本形成.特别是《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中提出要"建立高素质的公证专业队伍",并从"改革公证员考试制度"、"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入公证队伍"、"实行公证员执业证书和在职培训制度"、"公证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可以说,十几年来,在司法部的组织和领导下,我国公证员数量和素质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厉行 《中国公证》2004,(3):56-57
编者按:建立和完善公证惩戒制度,对违法违纪违规的公证员进行惩戒处理,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和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的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公证员队伍的重要措施,也是进一步深化公证工作改革、推进公证事业发展和加快公证立法进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证》2010,(1):39-39
近年来,全国公证行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公证法》,不断开创公证工作和公证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批勇于创新、规范管理、文明服务、业绩突出的公证处和一批政治坚定、道德高尚、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公证员,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展现了公证法律服务诚信为民的良好社会形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4.
刘疆  王茵 《中国公证》2006,(5):7-10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各种利益交错冲突,法律体系也不够完善,社会诚信缺失,公证队伍的专业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公证行业是面临高风险的行业,公证执业风险源于多种因素,例如公证员的业务素养、当事人对公证的期望、法官的判断与公证判断的契合与冲突、社会公众对公证的认识等.因此,准确判断并控制公证执业风险,对维护公证机构和当事人甚至第三人利益,提高公证书的使用效力,维护公证行业的信誉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陶峰 《中国公证》2014,(4):29-31
正一、"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当事人视角下的公证失信公证受理标准不一是指在面对相同的公证申请人和相同的公证申请材料时,同一执业区域内的不同公证机构、不同公证员是否予以受理的结果不同。通俗一些的表达就是"某项公证业务在这个公证处不能办的,到那个公证处就可以办"、"某项公证业务找这个公证员就好办,找那个公证员就肯定办不成"。这样的情况在公证实践中确有存在,给当事人留下了办公证"因人(处)而异"、"没有统一要求"的印象,对公证公信造成负面影响。从实践中看,"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对公证机构、公证员、公证程序、公证效力和公证法律责任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从而为我国的公证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对于充分发挥公证的预防纠纷、维护诚信、促进社会和谐功能,推动我国公证制度与国际接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证》2011,(6):45
资深公证员曲玉国撰写的《公证诚信论》一书不久前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国公证协会段正坤会长特意为该书作序,中国政法大学公证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宏俊也为该书写了序言。《公证诚信论》揭示了公证的诚信本质  相似文献   

18.
于新亮 《中国公证》2005,(11):48-49
公证作为一项预防诉讼、减少纠纷的司法证明制度,以真实、合法为办证原则,即只能对同时具有真实性、合法性的事项进行公证,已经出台的<公证法>对此也有明确规定.但以目前公证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地位、公证行业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水平、公证员在社会中的地位及职权等,很难保证有些公证业务的完全真实、合法.  相似文献   

19.
信息广角     
《中国司法》2011,(1):111-112
中国公证协会召开六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修订)》中国公证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于2010年12月29日在厦门召开。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公证协会会长段正坤作了理事会工作报告。会议传达了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及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精神,审议并通过《中国公证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修订)》。《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称《准则》)发布于2002年,实施九年来,《准则》在指导、规范公证员执业行为和推进公证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证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机遇,为适应公证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公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公证执业环境受法治环境和公证当事人诚信的影响.执业风险远远高于律师、法官、检察官等职业,办证稍有不慎,公证员便会面临经济赔偿、行政处分甚至刑事制裁的危险.如何保障公证员的执业安全,是公证管理者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