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前的研究在外国学者对华侨华人同题所做的研究中,日本学者的研究动向一向备受重视。六十年代末,新加坡学者陈育崧先生发表过“日本的华侨研究蠡测”一文,概括地总结了从战前到六十年代后期日本学者研究华侨问题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高度评价了下列学者的研究成绩:须山卓先生对华侨社会结构的研究,内田直作先生对日本华侨社会的研究,游仲勋先生对华侨社会经济的研究,河部利夫先生提出的“第三民族社会形成论”,吴主惠对华  相似文献   

2.
评战后日本对华侨华人问题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华侨、华人社会华侨、华人社会是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华侨社会结构、华侨团体、帮派、华侨人口变迁、华人社区、唐人街、华人的家庭与婚姻、华人宗教信仰、华人风俗习惯、华侨秘密会社等等。战后在日本出版的研究华侨社会的著述,择其重要者可以举出下列数种:内田直作的《日本华侨社会研究》(1950年),吴主惠的《华侨本质的分析──华侨的社会学研究》(1961年),河部利夫的《东南亚华侨社会变动论)(1972年),中村孝志编《东南亚华侨社会》(1972年),戴国辉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研究》(1972年),…  相似文献   

3.
亚洲的政治动乱十九世纪末以来,亚洲未曾有过十年以上的和平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接连不断地卷入亚洲的军事事件,从明治维新算起就进行了六次以上的战争:中日战争(1894—1895)、日俄战争(1904—1905)、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满洲事件(1931—1932),中日事件(1937—1941)和大东亚战争(1941—1945)。但战后日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22日,是王金璐老先生的96岁寿辰。他10岁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艺,初从王荣山等名师学老生,从曹心泉习昆曲,从迟月亭、丁永利等老师功武生。马连良先生第一次收徒时,14岁的王和霖王金璐同时拜师。他还拜师李洪春学红生戏。在校时,他就是"科里红"。毕业后又向丁永利求教。先后在北京、上海和陕西的剧团剧院院任主演,1979年后被中国戏曲学院聘为我国第一批京剧专业教授。2000年,因出演电视剧《武生泰斗》,曹  相似文献   

5.
新书评介     
本书初版曾在1931—1934年由天津大公报社编印出版。当时计划,本书内容从1871年订立《中日修好条规》开始,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止,时间整六十年,所以定名为《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全书共八卷,当时由于战争影响,没有出齐,只出版了七卷,内容包括1871年到1919年的中日关系。解放后,作者对对全书作了修订和增删。重新改写了一、二两卷,其他五卷也都删除了陈旧的观点,增添了晚出的资料。还补写  相似文献   

6.
1937年的来位汉我是侨眷,江西瑞金人,1931年初加人红一方面军,曾参加过二至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37年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日本一面放出要和平解决事变的烟幕,欺骗世界舆论;一面凋集大量兵力,企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内灭亡全中国。7月25日日军一个师团又四个旅团以及其他部队进攻北平。天津。国民党守军虽作了抵抗,但未能阻止日军进攻。日军占领平津后,又兵分三路:一路沿平绥路西进,进攻晋察绥;一路沿平汉路南犯,进窥河南;一路沿津浦路南下,进犯山东。晋北的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7.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袭取沈阳,并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张学良当时任陆海军副司令兼东北边防司令,住在北平。他虽有抗日雄心,但他接到过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密令,迫于压力,按兵未动。国人不知内情,致使张学良遭受“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相似文献   

8.
日本选择在1931年进攻中国东北地区是经过缜密考虑的。“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给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以熙洽为代表的吉林地方当局对日本采取了妥协和投降路线,以及“国联”的偏袒,日本侵略者在很短时间内毫无阻碍地占领了东北全境,建立了“满洲国”。“满洲国”政府是日本推行殖民统治的有效工具,而一心想复辟大清的溥仪只是日本的一个傀儡。  相似文献   

9.
李浩,1920年出生,陕西省韩城县人,1927年至1933年在原籍上小学及中学,1938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至1965年曾先后在120师、第一野战军一军一师、第一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天水步兵学校工作,曾任干事、股长、指导员、教导员、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等职。荣立大功一次、荣获三等独立勋章和三等解放勋章。1965年5月转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历任政治处主任、临时党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党委书记、所长等职,1983年10月离休。李浩同志在任革命委员会主任期间,根据科研工作的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日本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曾出现过"大起大落"。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世纪之末,创造过战后经济增长奇迹的日本却又陷入了战后空前的经济衰退。与此同时,战后执政长达38年之久的自民党在经过1993年的分裂之后,又呈现出保守政治从"裂变"转向"聚变"的迹象。可以认为,本世纪最后3年日本政治经济正在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将会对日本在21世纪走什么道路留下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对1998年日本政治经济形势作一些回顾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999年日本政治经济形势作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爱新觉罗·瀛生(1922-2013),名文蓬,字瀛生。笔名常瀛生、安吉。满族,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人,生于日本横滨。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十三世裔孙,清朝末代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文葵(字仰宸)的胞弟,启字辈。其父任清政府驻日本领事,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中在横滨遇难。瀛生流落日本亲戚家,后被日本友人森田医生收养。16岁时回国,入北京第一中学就读。熟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外,开始学习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立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Kyoto University)位于日本历史名城和旅游胜地京都市的中心地带,由北向南贯穿整个京都市的鸭川河就从东南亚研究所旁边流过。该所是日本从事东南亚学术研究历史最悠久、力量最雄厚的专业性研究机构,拥有一座2层楼的图书馆,详细地址为京都市左京区吉田下阿达町46号。  相似文献   

13.
疆括莽洒(真名莽哒拉),是英国占据缅甸前缅甸国王的嫡长孙,英国侵占缅甸后,疆括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逃入中国避难,先住于南甸(梁河),后到腾冲,一九四二年日军侵入腾冲,疆括被日军携入芒市,至去世。 疆括是缅地名,此地盛产大鱼,莽洒是缅语中的太子,因他的封地为疆括,故称疆括莽洒。 疆括寓居腾冲,先后住过的地方是关西街,还有城关二街刘明德家。民国八年和十年,他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在茅草地和木姐抗击英军,英曾致函中国政府,要引渡他回国。 疆括寓居中国期间,先后给中国政府写了两次  相似文献   

14.
清朝建立以后,一直对人民出国采取禁绝的态度。《大清律例》规定:凡无文引私渡关津者杖八十,若关不由门,津不由渡(别从间道)而越者杖九十。商人私入生番地、违禁下海等都在禁令之内。第一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籍其“船坚砲利”,兵临城下,用武力逼迫清政府,掠夺更多的特权。咸丰十年(1858),中英、中法续约规定: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法)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法)民立约为凭,毫无禁阻。从此,出国之禁实际上是不废自废了。民族危机的加深迫使社会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中期 ,葡萄牙人入踞澳门后 ,以此作为据点 ,发展与中国、日本、马尼拉、巴达维亚、暹罗、安南(交趾)等地的贸易关系 ,把澳门建成了其在远东地区的贸易中心。交趾作为葡人在南中国海贸易圈的重要一环 ,于17世纪初 ,葡人在日本的贸易遭受挫折后 ,其地位日见重要。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 ,澳门与交趾的关系常因教难 ,屡遭挫折。为了维持一种较为正常的关系 ,据史书记载 ,澳门曾先后于1621年与1646年派出正式使团出访交趾王国 ,以解决双方在贸易和传教中出现的问题。18世纪初 ,正当澳门与交趾的关系濒临破裂之际 ,耶稣会士庞若翰 (Jean-Anto…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时期,旅居中国的越南各党派人士,曾联合成立过几个抗法抗日的革命团体。它们是:越南独立同盟会、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越南革命同盟会。这些革命团体的活动,反映了近代越南革命史的一个侧面,也是中越关系史的一项研究内容。鉴于目前未见有专文论及,谨根据初步掌握的资料作一概述。越南独立同盟会 1940年10月,以胡学览为主任、林伯杰(范文同化名)为副主任的“越盟”办事处在广  相似文献   

17.
1931年11月,在国民党“四大”召开前夕,国民党内的实力派胡汉民、汪精卫联合逼迫蒋介石下野,重组新政府。迫于压力,蒋介石以退为进,宣布下野。蒋介石下野后,谁来取代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就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立法院院长林森成为各派都可以接受的人选。1931年12月28日,林森正式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国策的急剧膨胀,大批日本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尤其是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更是加剧了日本移民的涌入。至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不包括军政人员,全东北已经有150余万的日本移民定居。就中作家近百人,他们绝大多数人站在殖民主义的立场上,记录了殖民主义者眼中的“满洲”风光,描摹了他们作为统治阶级一员对“满洲”新大陆的“美好憧憬”。藤山一雄可谓最典型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自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来,学者们纷纷对其进行学理诠释。为此,本刊编辑对东北师范大学著名世界史专家朱寰先生进行了专访。朱寰,1926年01月12日生,辽宁瓦房店人。1948年入解放区东北大学(我校前身)学习历史学。1951年留校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和世界中古史研究所所长。现为我校荣誉教授。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会世界历史学科评审委员、中国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等职。从事世界历史学研究工作60余载,主编教材多部,发表文章数十篇,先后获国务院颁发的荣誉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吉林英才"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奖项及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在复交以来的中日关系历史长河中,尽管一再出现曲折、低谷、令人不愉快的历史时 期,但周恩来、邓小平和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中日两国领导人所缔造的中日友好关系为未来长远 的中日关系指明了历史大方向。1979 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在“脱苏入欧”的同时并未“脱亚 入欧”,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中国身旁出现了一个从战败废墟上实现经济增长“奇迹”的、值得我们关 注和学习的日本。在邓小平的提议下,始于1981 年的“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迄今已举行了31 届年会,成为中国学习日本发展经验和中日相互交流发展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从1979 年到2006年,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等对华经济援助对中国和日本都有利,是一项双赢的事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二战后日本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重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受到挑战应该说是好事,这会促使日本人平等地对待中国,但日本人也不必 因为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被中国超过,而使它的感情文化从“希望”变成“恐惧”,日本国民应以理性态度对待邻国与世界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