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人民的富裕和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中国共产党人从党的创立时期开始,就非常重视研究辛亥革命的功绩、意义和经验教训,就自觉继承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2.
由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省统一战线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9月中旬在我院召开。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举办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今年,适逢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海内外华人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纪念,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精神。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的目的除了臧否人物、厘清是非、还原历史真相外,最重要的是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民族复兴思潮的研究较多。关于复兴思潮兴起缘由,有“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刺激说、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影响说、“中国民族复兴”话语观念兴起说、历史根据发展说;关于民族复兴思潮内容,涉及中华民族复兴、抗战救亡、民族自信心、文化复兴、教育复兴、农村复兴的问题;另外,还有各党派关于民族复兴观的研究。深化“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思潮的研究,需要把握宏观,细究微观;研究整体,分析个案;借鉴历史,思考现实。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辛亥革命和昆明重九起义90周年之际,云南省各族各界人民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及其追随先生参加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所建树的业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进大团结、大联合,为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复兴中华民族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接近。从民族复兴的内涵与衡量的基本标准界定入手,本文提出一个包括6大评价方面、29个评价指标在内的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进行测算,表明2005年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指数为46.4%,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指数为62.7%。  相似文献   

7.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凸显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征,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各要素的成熟和优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探索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创新的政治理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稳固基石。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各民族100多年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上世纪末以来激励着全国各个民族一个最有感召力的口号。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问题的解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下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复兴是各民族的共同追求,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她一定能够率领全国人民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因为我们具备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深厚历史基垫,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民族复兴最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两次历史性巨变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丰厚基础,坚强有力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稳固确立及其顺利交接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1.
长征: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70年前的长征,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铸造了最坚强的领导核心;创造了不朽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改变了中国革命屡遭失败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的开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最深厚的基础;全面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造就了无往不胜的钢铁长城。长征的胜利,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轨迹,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勇敢担当历史责任、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和"的内涵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依托.在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我们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的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参与构建中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推进"文化复兴"的大工程,抵制文化的隔绝和霸权,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站在服务国家大局的高度弘扬先进文化;二是要培育以自立创新精神为支撑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三是要应对世界文化挑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大力塑造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汇聚于先进文化的潮流之中,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5.
林森的宗族观念与民族思想,是要根据中国基本国情,发扬中华民族宗族观念强的特殊优点,以振奋民族精神,开展互助活动,也要防止宗族的狭隘性。更要引导人民以复兴中国为己任,努力充实国力,增强复兴民族的力量,还要追求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为国家争光荣,为宗族争光荣。  相似文献   

16.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这一品质是由民族复兴的实践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神圣使命。党要担负好这一使命,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民族振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在更高层次上给我们党推进民族复兴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党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觉性,居安思危,知难而进,趋利避害,在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努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民族复兴的伟业一步步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讲话.这些讲话精神与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提出的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战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团结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向前进的统一战线任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任务是近代以来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提出来的,它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寻。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始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经验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目标和努力方向。如何实现民族的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加强党的领导角度,从分析中国梦的内涵入手,剖析党的领导与"中国梦"的必然联系,探讨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梦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