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张鹏侠 《理论探讨》2008,(1):165-168
长期以来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表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及其分配理论面临挑战,亟待创新,而且不是简单的修补,必须有大的突破.创新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关键在于突破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认识,突破了对劳动范畴的认识,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就成为必然.创新的劳动价值论重新揭示了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建立新要素分配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劳动范畴可以划分为劳动一般、生产劳动和商品生产劳动三个层次。科学地理解和划分劳动和劳动的层次性 ,有利于正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在本质 ,从而可以消除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解上的误解和分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无产阶级反封建和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武器 ,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的理论正面临着挑战。现实表明 ,不仅是活劳动而且是劳动要素整体共同创造了价值。与此同时 ,必须对与劳动价值论相关的理论和范畴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滕建华 《行政论坛》2003,1(2):10-12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价值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我 们结合现实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对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入理解;把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重要形 式的认识;客观评价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5.
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命题须纳入正义的视阈进行思考.马克思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归宿正义论指出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财富应归劳动者所有;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的实质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等价交换;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论即按劳分配论.劳动价值论是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正义论依据.但是纯粹以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为依据的归宿正义与交换正义只是主要的而不是唯一的归宿正义、交换正义.按劳分配是商品经济主要的分配正义.但是该理论只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的设想,且没有认识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正义性.所以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命题又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发展的要求,提供了发展的理论契机与空间.  相似文献   

6.
关于有用劳动的思想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有用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前提。研究马克思有用劳动的思想,需要深入分析有用劳动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阐明其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就必须在全面地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的基础上 ,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才能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胡仪元 《理论探讨》2007,1(4):105-107
传统经济学把流通领域的一切劳动都视为非生产劳动,通过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承认流通领域的部分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但是,纯粹流通过程,即在交换过程中如何坚持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难题。在考虑流通的情况下,一方面存在历史时间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存在机会成本的作用。消费者在自己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高购买价格)和先进企业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低售价)之间讨价还价,形成讨价还价模型。通过讨价还价,使其通过交易换得的价值比自己生产的价值量要多,实现交换的劳动节约,从而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9.
收藏品的价值实际上是由人们耗费在它身上的劳动和社会总劳动分配到它身上的劳动决定的.澄清这一理论难题,不仅具有捍卫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性和权威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收藏品交易中的价值确定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参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壮昌同志在《理论探讨》1986年第4期《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一文中提出,理解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要遵循四条方法论原则,并把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点。作者的这些概括,有其正确的东西,应给予肯定。但是,他提出的四条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和马克思研究和叙述价值理论的方法论相违背的,因而也就不能全面地、系统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具体说,对以下几个问题,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以求教于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