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是综合现象,只有将托底保护与脱贫发展结合起来,才可能彻底摆脱贫困,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护理论主张提高和动员贫困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将社会资本看作影响贫困人群获取、利用各种资源的关键变量,并体现在小额信贷“经社并重”的理念和实践中。在为贫困人群提供综合性保障的同时积极培育独立、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构建政府-社会-个人的互信、合作的制度环境,长期看来是突破减贫项目瓶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扶贫开发,随着扶贫开发的持续推进,特别是精准扶贫提出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在扶贫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一批贫困户在现行标准下"脱贫摘帽"。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最终是要走向致富路,要考虑贫困户"脱贫摘帽"后的可持续生计发展问题。当前,实现贫困户"脱贫摘帽"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阶段性胜利,扶贫的最终目的在于让贫困群体实现可持续的脱贫,把稳定的生计作为"脱贫摘帽"的最终目标,为"脱贫摘帽"的贫困户寻找可持续生计发展,让脱贫不返贫,推动持久脱贫,在"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利用1 695个贫困农民的调研数据,在研究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基础之上,探讨生计风险管理的中介作用以及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生计风险管理、制度环境是影响贫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的重要因素;生计风险管理在人力资本与贫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之间产生中介作用;制度环境在人力资本与贫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4.
罗亮亮 《当代贵州》2020,(18):50-51
目前,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率已达90.51%。2020年,贵州省各级残联继续全力助推残疾人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已成为贫困人口中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人群。重点关注贫困残疾人,对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将残疾群众作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重点对象,出台"1+4+N"政策.  相似文献   

5.
大凉山,高山延绵不断.这里居住着占总人口40%以上的彝族同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千百年的生存风俗让他们大多数"隐居"大山深处,依靠最古老的农业技能,在贫瘠的土地上勉强维持生计.这里贫困面积之广、贫困程度之深、贫困人口之多在全国都属少见,脱贫攻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类型划分及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21,(2)
随着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我国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重点的后脱贫时代。依据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关系,以及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新表现,知识贫困、精神贫困、隐性贫困和代际贫困是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主要类型。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促进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树立相对贫困治理理念、制定相对贫困治理标准、整合相对贫困治理路径、完善相对贫困治理制度,确保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按理办事、有据可循、有路可行和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7.
脱贫攻坚需要激发和增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要确立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地位,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扶贫先扶志,贫困群众必须树立脱贫的志向和信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让困难群众具备脱贫的智慧和能力;脱贫攻坚要依靠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勤劳致富。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发展内生动力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项目建设是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也是最形象的进度展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交通项目、水利项目、电力项目、通信项目等,事关贫困群众能否如期脱贫,也关乎他们的生存安全与生活质量。如何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成重点脱贫项目建设任务?记者走进雷波县汶水镇颜家湾村和铜厂沟村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9.
正巴彦淖尔市贫困人口总量不大,但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生产生活条件差、缺乏劳动技能的人群,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该市聚焦"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创新机制,在精准帮扶上出实招,在精准施策上求实效,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0.
贫困的衡量有多个维度、多种分析框架;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生计资本为核心。从直接生计资本的角度来看,杰珠村有着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庄的普遍性特征,即自然环境脆弱性强,馈赠较少,自然资本匮乏;大部分村民物质资本积累较少,仅能维持最基本生活所需;人力资本有限。也有其特殊性,主要是就业不充分以及较多的生计支持。经过多年的减贫实践,连片特困地区村庄的生计资本及其积累有所增量,村民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政府与村民合作供给村庄公共产品,是强化生计支持的重要方式。连片特困地区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更依赖政府,乃至重要政府,也急需社会组织介入。增量生计资本,需要培育"桥梁"社会资本和"链接"社会资本,建构"高整合—高链合"的理想情境。生计资本的贫困与心理和主观福祉的富裕并存,这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1.
徐芳 《理论研究》2020,(4):69-74
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短期内持续存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的内在机理主要是以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教育水平为拐点、以能力高低为展现,并深受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能有效阻断农村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以发展为动力,削弱贫困的传递基础;以教育为根本,阻断贫困的传递途径;以治理为契机,净化贫困的生存土壤;以财政为兜底,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是推进乡村振兴有效阻断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刘娟  赵玉 《探索》2008,(1):93-9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贫困虽有所缓解但仍形势严峻,并呈现出相对贫困、发展贫困、贫困刚性、分散贫困、脱贫波动性等特征凸显的态势.针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提出应以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对我国的扶贫开发机制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今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必须全部脱贫,这是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的底线任务。2020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贵州发出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动员令,脱贫任务依然较重的县签下了责任状,开始了与时间赛跑、同贫困较量的大决战。帮助长期身处生存困境的群众摆脱贫困,其艰巨性毋庸赘言,只是越到最后时刻,就越需要绷紧思想上的弦,绝不能心存侥幸把退路和弹性当作结果选项。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虽然,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外,中央也曾多次关注贫困线上的边缘人群,但"解决相对贫困"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在中央全会公报中被提及。目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面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整合社会资源与政策协同。扶贫工作需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20,(8)
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关系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两大重要战略性部署。脱贫攻坚针对绝对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阶段性目标。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三牧"工作的总抓手,注重消除相对贫困,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我区现在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交汇期,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消除相对贫困、推动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实施产业扶贫是当前扶贫开发的一项创新工作,对于深入贯彻中央《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落实惠民扶贫政策,加快农村脱贫步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产业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仅靠传统农业不能解决温饱,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产业扶贫可以使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由"输血型"  相似文献   

17.
李伟  刘杨  兰彦堃  谢忠秋 《奋斗》2021,(1):58-6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机制来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是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涉及工作人群目标衔接、工作任务目标衔接、治理体系的衔接、经济产业体系的衔接、社会支持体系衔接等诸多方面,要本着问题意识认真研究克服解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难题,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所谓精神贫困,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社会群体或个人由于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匮乏或落后,导致在物质生活资料获取和精神生活需求方面得不到满足的生存状态。精神贫困,人的活力就发挥不出来,就会严重影响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精神贫困的人越多,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就越大。因此,精神贫困也是一种社会贫困现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这样的现象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正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山美水美,群众脸上的笑容最美。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守望初心,肩扛使命,水城县广大扶贫干部深入基层、不懈奋斗,汇聚起脱贫攻坚磅礴力量。而今,生态水城大地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让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一张张绽放的笑脸汇成了脱贫路上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作为跨界精准扶贫重要载体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电商扶贫是新形势下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新思路。基于市场要素增益与行政资源整合、扶贫对象赋能与长远生计保障等电商发展与扶贫开发的协同耦合机理,针对电商扶贫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支撑体系薄弱、创新驱动不强等发展约束,推进电商扶贫转型升级应采取以下策略:优化电商扶贫政策引领,加大电商扶贫支持力度;尊重贫困人群主体地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培育主导特色产业,延伸电商产业链条;拓展电商扶贫领域,创新电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