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目标战略、实践路径、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在党的八大召开前后一段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经济基础。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也为党的八大系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知史鉴今,观照未来,深刻总结党的八大对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经验与教训,能够为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是一次显示党的团结和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会。以工作重心转移、稳健的经济建设方针和加强民主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八大”路线,被史学界誉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火花”、“改革开放路线的前奏曲”。显然,中国共产党这时已经摸到了...  相似文献   

3.
“八大”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何龙群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根本和首要问题,它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认真总结和分析党的"八大"在这方面的成果,对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八大"路线,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中,陈云同志把“有利于人民”作为探索的首要条件,把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原则作为探索的重点,把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作为探索的主要目标,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具有奠基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认真回顾“八大”前后我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开拓性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自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八大”前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开拓性探索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党的“八大”是建国后我党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八大”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却未能坚持下去。分析“八大”路线中断的原因,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手段,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成功的关键,是集中体现邓小平理论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和基础。我们回顾党的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两次作出工作重点转移战略决策的成败得失,找出第一次未能坚定转移的原因及第二次转移取得巨大成功的经验,对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更自觉和坚定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与八大…  相似文献   

8.
1956年金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作为执政党后举行的代表大会,也是一次历史盛会,在党的历史L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会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成为八大最具魅力、最为光华夺目的文件。八大选出的毛刘周朱陈邓领导集体,刘少奇的第一接班人的身份获得了党内外、国内外的一致公认。1956年初,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随着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基本胜利,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无疑成为…  相似文献   

9.
八大前后,毛泽东在领导党和人民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其中蕴含着可贵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他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兼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对今天我们党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明确奋斗目标 抓好八大工程中共辛集市委书记边春友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作为一级党委,必须增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更高的位置置划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好关键环节。我们决定把开展“八大...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局限性何文辉1956年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人们敲锣打鼓迎接社会主义的提前到来;与此同时,也有的人对社会生活中正在出现的许多不良征兆引起了警觉,力图拨正前进的航向。中国共产党的"八大"就是在这种...  相似文献   

12.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以及执政党的建设问题等。这次会议对于我们今天扎实推进党内民主,以改革精神召开党代会,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与资源。而今,我们将如何传承和发扬党的“八大”精神?北京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近日召开了“纪念党的‘八大’50周年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史经验”理论研讨会,现摘录部分与会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起点和发展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创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的八大前后,续起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期间,以党的八大和新时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以及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大标志,取得一个接一个的阶段性成果.而今,这一探索在更深的层面继续深入展开.回顾已经成为历史的创立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们当今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要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伟大的战略转移和宏伟目标,是党的“八大”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今天,我们在深切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的时候,都会由衷地怀念起他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都会自然地回忆起他在我国革命的转折时期在党的“八大”上所作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思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为了推进和加强对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在中国共产党“八大”召开40周年、毛泽东同志逝世20周年之际,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和山东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  相似文献   

16.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之一,是党的全部宗教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宗教工作的本质要求。包头市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继续进行新的探索,对进一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连干部学刊》2014,(12):61-61
第一次.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逐步地、系统地制定完备的法律。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第二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粉碎了“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面总结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由党的“十二大”作了完整、准确的概括以后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虽然也强调过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干扰和其它原因,在理论上,把科学社会主义某些论点教条化;在实践上,脱离中国国情,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和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因而这一思想始终没有完整、准确地表现出来。2.另一种观点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渊源较长。党在五十年代初期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内容就反映了这一思想。党的“八大”文件,毛泽东同志的  相似文献   

19.
日共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创建新的社会主义模式由来已久。1961年日共召开八大,总结了国际共运和日本人民联合斗争的经验,确定了日共独立自主的政治路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主张,强调日共通过党和统一战线力量,“在国会占据稳定的过半数,”即用议会手段取得政权。在七十年代,日共对某些理论作过多次修改,并加强了同西欧共产党的接触和联系,赞同和支持欧洲共产主义理论和政策,明确提出,共产党必须根据每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八大创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