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盗贼在昆明一小区内被发现,民警赶到后,三次鸣枪示警,但盗贼仍拒捕逃窜,最后被民警开枪击毙.案件发生后,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领导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会同五华区检察院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赶往现场.经对现场勘察后认定,民警在该案中围捕入室盗窃嫌疑人"依法使用武器,采取措施果断正确".  相似文献   

2.
李有义 《政法学刊》2007,24(4):102-106
民警开枪射击的法律界限,就是必须遵守比例原则,满足妥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的要求。在警察使用枪支的时候,警察的强制力最容易侵犯到公民的健康自由权和生命权。所以我国必须修订《警察法》,使比例原则法律化,有效规范警察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而且必须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法》,使《条例》这种行政法规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从而为民警开枪射击确定法律界限,使警察权和公民的基本人权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3.
民警是监狱执行刑罚的主体,执行的是国家强制力所赋予的权力。监狱民警的执法权是法律所确认和所规定的,是监狱民警依法对罪犯实施改造与教育的前提。但是民警的执法权与执法要求不相对称、与罪犯的权利保障心理不相对应、与执法风险的防范不相对等等新的情况,已影。向到民警执法权的有效行使,影响到监狱执法环境的建设。因此,有必要对民警的执法权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多些人道,少些“当场击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9日,《深圳商报》报道:1月8日下午5时许,深圳公明派出所民警在某小巷设伏时,发现两名青年男子将一名女青年的黑色手提包抢走。伏击民警立即冲上前去,要求劫匪放下凶器就擒。两名歹徒发现警察后企图逃跑,警方立即鸣枪警告,但劫匪置之不理继续逃窜。“就在劫匪快要逃脱的情况下,民警果断举枪射击,当场将一名劫匪击毙,另一劫匪被击伤束手就擒。”在犯罪嫌疑人拒捕的情况下,警察动用武器法律似乎并未禁止,但是否在任何情形下警察都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拒捕的行为开枪“当场击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是对警察的一种严峻“考验”。如果…  相似文献   

5.
黄国彰 《政法学刊》2011,28(3):109-111
警察使用武器打击犯罪是法律赋予的警察强制手段的最高层次。为了在警务实战中有效地使用这一强制手段,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警察自身的安全,每个警察都应熟练掌握武器使用技能。而当前我国公安民警使用武器技能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地方的民警是用而不练或练而不精,甚至不用也不练,这就给民警执法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甚至因此发生流血、牺牲的个案。公安机关的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民警武器使用训练,教官应更新观念,提升执教水平,加强训练管理,认真严格施教,科学、有效地提升民警的武器使用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伤亡。  相似文献   

6.
要不是你们民警帮忙,我再也找到不我的妻子和儿女,感谢那陈派出所的民警。钟瑞陆激动地握着所长李士日的手连声道谢。这是最近发生在南宁市公安局良庆分局那陈派出所感人的一幕。那陈派出所所长李士日和民警刘祖  相似文献   

7.
对新时期民警在职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普宪 《政法学刊》2001,18(4):47-49
民警在职培训已经成为新时期公安教育的热点.这是公安工作发展的迫切要求,适应了终身教育的趋势,必须加快民警在职培训工作的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必须重新审视民警在职培训工作在公安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如何建立有我警特色的民警在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8.
陈浩 《法制与社会》2014,(5):220-221
依法使用武器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一项特殊权力,是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现实中,基层民警在临战状态下放弃使用武器,导致警察的权威与制暴力受限,民警伤亡率居高不下。本文从实例出发,对基层民警放弃使用武器问题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芮振军 《法制与社会》2012,(23):245-246
戒具是监狱用于预防和制止罪犯中危险行为发生的专门工具,使用戒具是监狱民警的权力.但由于立法的不完善,目前对使用戒具的性质、种类、范围模糊不清,法律依据也存在冲突,使用审批程序和救济程序严重缺损.应当依法增加戒具的种类,明确戒具的适用条件;规范使用程序,制约民警权力的滥用;赋予罪犯的救济权,维护罪犯应有利益;谨慎使用戒具,防止过度侵害,加强民警法制教育,准确执行刑罚,以确保监狱安全秩序和罪犯权利保障相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0.
"当场击毙"既可以指警察使用致命武力的行为,也可以指警察使用武力导致的死亡后果."当场击毙"涉及到公民生命权的切实保护.我国"当场击毙"在立法方面存在着法律属性不明,规范层次太低和程序法规范不足等问题,在实践中也存在滥用现象,特别是受害方很难通过司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当场击毙"行为在实体法上可以界定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或者是执行上级命令的行为,把"当场击毙"的立法规范上升为法律层次,规定使用武力应当遵循"合理必需"的标准,对适用情形应严加限制;对使用过程实行程序控制,特别是应规定因实施"当场击毙"行为而产生的纠纷可以进行司法审查和救济.  相似文献   

11.
派出所最"稀罕"什么样的民警?答案是年轻民警,最佳答案是单身年轻民警。因为年轻,工作有冲劲,业务进步快;因为单身,白天无人扰,晚上没人爱。除了父母以外,单身的年轻民警无牵无挂,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随时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当年我这个单身汉,既是派出所民警  相似文献   

12.
手中的玫瑰     
正在派出所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长期繁忙的工作,见怪不怪的淡漠心态,让很多民警都很"冷",想感动他们绝非易事。所幸的是,我这人性格比较开朗,也比较容易满足,帮助群众后他们的一声谢谢,成功破案后领导的一句表扬,干出成绩后同事的几许夸赞,都能让我心情愉悦,备感温馨。也许有人会说,这点事你就能感动,未免太矫情。实际上,我相信很多派出所民警有着和我一样的感受,他们的"冷",是因为缺少关爱。各司其职!这是我们派出所多年来给民警立下的规矩。以前,所里划分了4个警务区,两个民警负责一片,这片里的  相似文献   

13.
编读     
◎读者:监狱民警的心里话我是新疆农一师塔门监狱的一名民警,是《法律与生活》杂志的忠实读者,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在杂志中想找一些关于民警改造罪犯的文章,但总不能如愿,我这样说不是讲你们的杂志办得不好,相反你们的杂志从生活、道德、法律知识及故事等多方面给我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也正是如此我更希望从中找到我需要的那些东西,既可看故事,又可以学习到对自己的工作有益的知识。自己从事监狱工作多年,发现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广播电视,对监狱工作、监狱民警执法及民警改造罪犯方面的事反映得很少,这也许是和我们国家在监狱管理工作方面…  相似文献   

14.
段雪薇 《政府法制》2011,(19):51-51
"清明节要放假了,我要能再值几个班,让其他民警休息休息,多好啊!"躺在病床上的山西省襄汾县看守所民警李三才握着前来看望他的领导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在场的民警无不为之感动和落泪。  相似文献   

15.
碰瓷者     
《法律与生活》2012,(1):33-33
碰瓷男子听到110的警笛声就慌乱起来,也不大呼小叫了,立刻爬了起来想要走,被赶来的民警拦下。慌忙间,男子突然抱住一名民警的大腿,开始哭起来。民警被吓了一跳,一边安抚该男子的情绪,一边询问情况。之后,民警将其带到了附近的派出所准备作进一步了解。到了派出所附近时,该男子突然又抱住了一位民警的大腿,开始哭,边哭边喊:“你千万不能关我啊,我知错了,别关我。”  相似文献   

16.
瞬间的浪漫     
身为一名记者,出于职业特点,出差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有一次的出差却令我难以忘怀,尤其是在火车上看到的一幕。那是一个樱花飞舞的春天,开往无锡的火车上,在卧铺车厢中,我的对面坐着一对母子。黄昏时分,母子俩坐立不安,儿子将脸颊紧紧贴在了车窗上,向外张望着。我问这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你在看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苏晨  卢金增  马菁  张欣书 《方圆》2023,(3):18-22
<正>民警调查发现,胡雨峰将诈骗所得钱款大部分用于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电竞酒店消费面对民警的询问,贾红是“一问三不知”。贾红是位中年妇女,那天,她接到民警通知,便急匆匆赶到派出所。可是当民警问有关她的微信账号问题时,她一脸茫然。2021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民警对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进行调查时发现,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微信号绑定的是贾红的个人信息。于是,民警立即传唤贾红到派出所接受调查。  相似文献   

18.
LAW&LIFE 18更让他们震惊的事情还在后面。被害人刘苏苏的妹妹说:“星期五晚上,我姐带我到西三旗一个迪厅去玩。有个又高又帅的男孩也去了,他叫史辉,正在上大学,看起来和我姐很亲热。我们玩到很晚,最后一起回到我姐住的地方。第二天下午他俩还一起送我去车站,没想到那竟是我和姐姐最后一次见面!”当民警出现在史辉面前时,他痛哭流涕:“我不想杀她啊,都是她逼我的,你们饶了我吧,民警同志啊,求求你们了,我不想死啊,我死了我爸我妈谁养啊……”听到这些话,民警们不禁长叹:“孩子,法网无情,早知如今,何必当初?你还是好好坦白,争取宽大处理…  相似文献   

19.
李杰 《法制与社会》2010,(24):130-132,136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实施,国家强制力以国家机关为载体实现,其中有军队、警察、监狱、法院等等。通说当中不包含检察院,这是因为世界各国的检察机关与我国检察机关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同,而我国法律规定了检察机关具有相当多的强制性权力,那么检察机关的强制力性如何体现。本文将从立法环境、政治意识形态与制服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检察机关应然的国家强制力载体,即未来职务犯罪侦查主体——司法警察。  相似文献   

20.
吕帅 《法律与生活》2016,(20):40-41
一床褥子引发冲突 刘峰被送到我面前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刘峰新人监时,刚一进班,他就与分监区的民警发生了冲突,原因是民警收了他的褥子.按照规定,监狱要统一为服刑人员发放被褥.发新被褥时,服刑人员自带的旧被褥会被收走.所以,民警严格执行规定,在为刘峰发新被褥时,顺便把他的旧褥子收走了.刘峰则认为民警就是成心跟自己作对.因此,他与民警争执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