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制定"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行动纲领,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绿色发展理念是深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创新成果。绿色发展实践是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实践,严格实行绿色发展制度,才能早日迎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在理论上具有原创性,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是推进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总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主要表现为坚持共产党全面领导,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在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主要表现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四个伟大"统揽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在发展趋向和前景上,主要表现为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的优势,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将于10月13日至15日在重庆举行。会议主题为"全国经济治理创新:政党的主张和作为"。世界各国政党领导人、政要、专家学者等将应邀与会。会议将通过对话交流,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全球治理的新思路、新任务和新要求以及中国的五大发展理念,发挥政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共识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它"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今年是《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今天的时代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代已有很大不同,如何理解《资本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如何运用《资本论》中的重要原理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资本论》中的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在方法论上有何启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有哪些重要方向?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2020年是列宁诞辰150周年。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强大的思想武器。那么,列宁主义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与列宁主义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怎样的联系?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宗良教授、项佐涛副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命题以来,我国学者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规律?如何认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8)
正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所作政府工作报告里61次提及"创新",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亦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见,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我国为什么必须要走创新之路?我国当下的创新体系处于世界什么水平?我国创新呈现怎样的特征?创新优势产业与短板产业分别是哪些?以及创新质量如何?本期报告将揭晓:中国创新体系指标目前  相似文献   

8.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当前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强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完善的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过渡的准备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关于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行战略规划和总体部署;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那么,从学理上如何定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分别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及价值准则,法治建设与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分别是什么关系?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卓泽渊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联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于2021年5月29日在锦江小礼堂联合举办"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本文是部分与会专家的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加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重要引领。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是这一理论建设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方法论上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深厚的历史观、鲜明的时代性,以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价值观引领外交思想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于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为引导世界大变局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演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双循环新格局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新定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实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多赢发展。在海洋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海洋安全观涵盖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敏锐把握时代动向,对中国外交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决定其执政活动的根本方法和基本价值取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按照社会和谐执政理念的要求,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途径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而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对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政治文明建设也提上日程,早已明确了的中国道路和前途问题不时被某些人提出来,引起一番议论.是继续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有别的前途选择?事关国家前途命运,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议题.近来有人热衷于推荐两种模式的选择:其一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的理念走"全盘西化"之路;其二是把"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确定为中国发展的惟一前途.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哲学的进步。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2012年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如何理解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具有怎样的当代价值?当前中国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特点?如何正确看待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应确立怎样的生态绩效观?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欧阳志远教授就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是随实践发展而适时作出调整的,从党的八大指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党的十九大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一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判断。正确理解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内在要求。那么,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经历了哪些变化?怎样理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有哪些内涵和具体体现?如何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景治教授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的新阶段.在新时期,深化邓小平"两制关系"理论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其基本方面有系统发展:一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认识,拓展了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科学内涵;二是提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水平;三是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理论、新战略,对"发展起来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回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思想结晶;思想是时代的号角,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归根到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的结果。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创造新时代——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所深蕴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系统论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原则要求,形成了一系列有关民生发展和民生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民生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民生智慧的最高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民生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感召力,实现了民生建设与"中国梦"的双向建构。习近平民生思想致力于以发展之实富民、以创新之举利民、以公平之观为民,逐步形成了"大民生观"的崭新理论体系,不仅赋予民生建设新的内涵,也成为推动我国民生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有效理论指导和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理论创新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那么,应如何界定治理的涵义?从政治学理论来看,统治、管理与治理有何区别?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从"管理"到"治理"的改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前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有哪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也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要素供给质量明显提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战略机遇和优势条件。新征程上,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发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