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2021,(9)
正9月5日,庆祝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暨2021·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东北师范大学开幕,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李悦,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晓东,民进吉林省委会主委薛康等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2.
在2001年10月民进民营企业界会员会议召开之前,笔者在民进支边建设、捐资助学的材料中注意到了云南王爱春的事迹。一见面,王爱春给人的印象就是朴实、坦诚,丝毫没有一般人印象中“大老板”的那种“富贵气”,也许正因为如此,他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投资”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一位朋友来信说,他刚到一个新单位,就受到领导的歧视。开始他很纳闷,不久就搞清楚了,是因为他曾参加过赌博而受过纪律处分,新单位的领导知道了这件事,便对他形成了一种调皮捣蛋的坏印象;一些人还添枝加叶,给他“安”上许多莫名其妙的过错,使他一直感到很苦闷……心理学上所谓的“晕光效应”,就是指这种对某人某事产生了“好”的印象,就把他的一切个性特点都认知为好,对某人某事产生了“坏”的印象,就把他的一切个性特点都认知为坏的现象。这种在认知上先入为主、推及其余的“是光效应”的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如人们看到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是杰出的,就往往赋予他们不属于运动方面的专长。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存在的:一些单位在树典型时,总是千方百计地给他们身上加优点,有的甚至把别人的优点也移植到这些人身上来;有的人有一点小毛病、小  相似文献   

4.
谢朝龙 《团结》2007,(3):54-56
邓宇民主委给人的印象是亲切、随和、风趣。当得知访谈原委后,他一反往日的幽默风格,十分慎重、严肃地对我谈起了他从事民革专职工作20年来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5.
对于王军,我自信还是比较了解他的。因为我们曾经都是空降部队的战友,近几年又一起多次组织活动。他的三五文化中心我也去过,对他取得的成就我也知道许多。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个不知疲倦、勇于进取的人,是一位勇于开拓进取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6.
尹成富 《学理论》2008,(6):92-93
对于王军,我自信还是比较了解他的。因为我们曾经都是空降部队的战友,近几年又一起多次组织活动。他的三五文化中心我也去过,对他取得的成就我也知道许多。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个不知疲倦、勇于进取的人,是一位勇于开拓进取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7.
资中筠 《各界》2008,(12):75-76
我的印象,廖公大多数时候都是嘻嘻哈哈,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找点题目开玩笑.下级向他汇报工作.他也常常没正经话,而且常给人起绰号,不叫名字.例如有一位姓梁的男同事,他就学着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腔调,叫他"粱兄",从不叫名字.开会时他似乎在笔记本上记录,实际是在画人物漫画,不论中国人、外国人,几笔勾勒,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8.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因而会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对方会因你让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强烈的抵  相似文献   

9.
白发红颜、年尊气稚——这是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给我的印象。在儿童文学这块窄小的园地里,他竟耕耘了60余个寒暑。踏遍中国每一寸土地,也许找寻不到如他那样毕生甘心于这片绿洲的劳作者。人至耄耋,童心未泯,是他最让人敬仰之处。看他送出的每一篇稿,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端端正正写在格子里,工整至极;看他出席每一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
我印象中,合肥张家这一系只剩煦和这根独苗了。修长的身材、温文尔雅。今年他来给他二姐、三姐送家乡雨前茶,听他“三姐”这么称呼,我一怔,笑道:“在北京也只有你是名正言顺有资格用这称呼了!”煦和明白我的意思,说:“黄苗子说北京人都称她(沈从文先生夫人张兆和)三姐!”“都,敢么?”——我说:“有  相似文献   

11.
<正>我曾两度在谷牧身边工作,算起来也有近10年时间,但我们之间的交往却有近半个世纪之久。回想起来,谷牧是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令我非常敬佩的人。他有很强的亲和力谷牧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工作务实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工作要求严格,对犯错的同志也会严肃地批评,但从未见他声色俱厉地训斥人。他和人谈话,眉眼间总是流露出自  相似文献   

12.
我已经87岁。我一生经历了成千上万件事情,结识了成千上万位人士,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使我一生难忘的,教我一想起来便激动不已的,是我有幸认识了一位巨人。我握过他的手,和他谈过话,挨过他的训,得过他的鼓励,吃过他做的菜,受过他的保护。我是个平凡的小人物,回想起来,也许就是这么一点难忘的回忆,使人能安静地坐在窗前,望着自己一生的旅途,对自己悄悄地说:我不是个有福的人,但我是个幸运的人。因为我见到过世上最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3.
波恩专电 “全世界2/3的人都知道马克思,但是这里的许多人却不认识他。”拉恩先生认真地对我们说,他的目光不时越过低垂的花镜框架,注视我们的表情。这大概是他试图向我们说明举办这个马克思邮票展览的宗旨。 拉恩是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圆圆胖胖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说话急促,声音却铿锵有力,给人一种充满信心的印象。当我们驱车200公里,冒雨雪赶到特  相似文献   

14.
初次见到陈清华,给人的印象是那样谦虚、朴实、精明强干,年轻又富有朝气。为笔者请他谈谈担任赣州市副市长的体会和感受时,他谦逊地说:“我是党外干部,在副市长的岗位上不久,做了些应该做的事,普普通通。不过,我是党的干部,是党教育和培养了我,我要处处以中共  相似文献   

15.
王怀德 《党政论坛》2014,(18):46-46
彭德怀少年时期上学时间虽很短,但他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钻研学问。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武将,然而他在文字上也颇有功夫。  相似文献   

16.
78岁的黄世鹏老人,1982年至1994年间曾先后任大悟县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因为工作原因,他成了刘华清将军家里和办公室的常客。人宽厚、忠实,是刘华清给黄世鹏最深刻的印象,家乡有人到北京,  相似文献   

17.
梁植文是一位集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人。他思路敏捷,说话富于情趣、意味深邃,办事讲原则,待人亲切,是一位让人敬佩的民主党派领导人。梁植文于1933年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在民不聊生的动荡中度过了少年岁月。后因当教员的父亲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梁植文也常跟他们接触,父亲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带着他连夜逃到了香港。梁植文以靠打杂工维持生计。新中国诞生了,梁植文的心像被太阳照亮了一样。他继续追求光明,追求革命。经过不少周折,梁植文终于离开已经定居香港的父母,于1952年回到了大陆。1953年,20岁的梁植文服从祖国的需要,报考了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 1957年毕业后,梁植文留校任教,从事中学数学教育、自然辩证法和数学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他注重理  相似文献   

18.
黎辛 《党政论坛》2011,(2):56-56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因而会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对方会因你让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结下终生的怨恨。同样,也会因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而对你更为感激。  相似文献   

19.
这是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朗润园内一所住宅的普通套间。靠墙的一排排书架挤满了书,一只只木箱子装满了书,窗前桌下也堆满了一叠叠书。屋内摆设很简单:雕花的太师椅、旧式大立柜、黑漆方桌……一切显得那么古朴。只有摆在一隅的电视机,算是唯一的“现代化”设备了。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主人季羡林先生。 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那么“普普通通”,一点没有学者、名人的架子。据说,他有一件听来有趣的轶事:有一年开学,一位新入学的学生匆匆走到他跟前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1,(17)
在国内我们就听说泰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其服务业是世界一流的。此次访问泰国,我们确实感到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国家,特别是它的服务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月1日,我们从德里国际机场乘泰航班机飞往泰国首都曼谷。一登上飞机,空中小姐的仪态举止就给人一种非同一般的感觉。但一时又无法说出其究竟。在以后的访问中,我们又接触了餐馆、旅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