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以来,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健全,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但与国外的政府采购相比,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有必要通过对国外政府采购制度主要经验的分析介绍,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府采购是一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正在建立之中,急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绿色政府采购政策对于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我国绿色政府采购的经验与不足,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绿色政府采购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刚刚起步,在监督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采购中腐败现象频发.因此必须构建和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以确保政府采购基本目标的实现.基本设想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法规,完善政府采购的内部及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公证监督、质量监督、社会监督和对政府采购当事人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分析在我国构建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现实迫切性和必要性。研究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应对和应用WTO政府采购规则,保护国内企业利益。提出构建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原则、法律关系构成及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法制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WTO《政府采购协议》与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体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国际贸易自由化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我国现行政府采购政策存在许多问题 ,我国应加强政府采购立法 ,以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7.
陶祯喆 《学理论》2010,(13):109-110
《政府采购法》的实施代表着我国的政府采购行为有了明确的法律框架体系,其在提高采购效率、防止采购腐败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已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政府采购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寻租行为。为了更好地规制政府采购领域的寻租行为,建议在《政府采购法》中增设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面对的政府采购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政府采购市场规模的扩大,也促使我国政府必须大幅增加政府采购信息的公开性和制度的透明度,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向公平和公正。有关法律的实施、将来对WTO《政府采购协议》的加入,将使我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国际间政府采购的竞争,并且将在竞争中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政府采购公共信息公开化与法制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依法公开政府采购公共信息,就要完善政府采购公共信息公开化的立法;要实现政府采购公共信息公开化与法制化,就要健全政府机关办公用具采购与供应商平等沟通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  相似文献   

10.
对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 《行政论坛》2004,(4):58-59
政府采购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政府采购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规制。我国的政府采购行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显著,但相关立法尚不完善、不系统,需要加强研究并加快建立健全,以实现政府采购行为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Since the 1990s, emerging economies such as Brazil, India, and China have adopted transparency-enhancing public procurement regulations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 Yet they have hesitated to jo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legally binding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greement (GPA). Based on the Special Issue framework, this article scrutinizes the underly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terminants, and how they influence emerging countries’ positions in two overlapping 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regimes. In particular, reform-oriented state actors, societal pressure, and lesson-drawing from international templates have induced a strengthening of domestic procurement institutions and turned emerging countries into “promo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nsparency regime. Conversely, the rising powers have remained, to varying degrees, reluctant “spoilers” of the GPA-based market access regime in order to keep policy space and use procurement for domestic development objectives.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is regulatory-developmental layering of rule-based governance and interventionist ambitions characterizes the variegated regulatory state in emerg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政府转型是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互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政府在面对国际制度挑战中处于核心角色,形成和国际制度相适应的协调制度是政府转型的主要特征.通过大量的实证材料和个案分析,在对国际制度、公共政策协调和发展型政府理论进行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际制度下的政府转型现象.这种现象指的是在发展型政府国家,国际制度为国内政策制定引入了全球化因素,并促使国家内部建立与国际制度联系的对口协调部门或制度.这些都有利于国际制度进一步塑造国内决策环境.伴随着国际制度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决策过程日益专业化和多元化,政府转型成为全球化时代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证研究中采用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发现,国际制度会通过议事日程和规则的变化、新的配套协调决策机构的建立等来影响部门利益的表达、部门与跨部门的知识(信息)的建构、以及各部门对最后决策形成的意见、建议、交换,并导致新的国内制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非常重要,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揭示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者以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和志愿者为抽样对象,以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为背景,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政府能力比政府声誉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能否树立良好的声誉、培养较高的能力对政府部门获得非政府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制度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坚持以组织结构调整为主的模式.对于这一模式的影响,尤其对地方政府的影响,一直缺少科学层面的检验和理论层面的反思.本文选取政府绩效作为标杆,利用地方政府公务员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政府部门间关系和部门管理制度建设影响部门绩效的路径和程度,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在地方层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部门间关系作为政府结构的核心特征对于政府绩效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影响作用是通过部门制度建设和部门文化间接发挥的;部门制度建设对政府绩效的整体影响要大于部门间关系.因此,在今后的改革中应该给予管理制度层面的改革更多的重视,通过局部的、具体制度的改革为整体的、基本制度的变革创造条件.同时,还应在改革过程中维护政府组织文化的凝聚力和激励性.  相似文献   

15.
三方互动:规范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可以采取4种策略:约束“掠夺之手”、减少公共品的供给、将危机转嫁给不具流动性的要素、树立壁垒干预市场。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应当避免地方政府采用第3、4种策略。为限制地方政府树立壁垒干预市场,从中央层面来看,需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行以公平为基础的政策、制度化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从地方层面来看,需要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加强地方公共财政建设,构建地方特色;从社会层面来看,为限制地方政府转嫁竞争危机,需要充分发挥居民在地方政府间竞争中的裁决作用,发挥民营经济的力量以及发挥第三部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法制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各级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的实践,对政府绩效观念的强化、服务理念的提升、管理效率的提高等都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在法制建设中并没有得到清晰、完整的规定.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缺乏专门立法保障,监督机制不健全,事后救济制度不完善.这不仅导致政府权力滥用,给公众利益造成损害,也不利于政府威信的树立.我国要避免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出现的各种问题,强化绩效管理的执行力度,就必须顺应世界各国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趋势,加快绩效管理和评估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韩国政府绩效评估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90年代,韩国政府启动了以创建廉价、高效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行政改革。为推动行政改革和提高政府绩效,韩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绩效评估的实践,包括成立政府经营诊断委员会、加强政府绩效审计、推行制度评估和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以及制定实施政府绩效评估框架法案等。韩国政府绩效评估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把政府绩效评估与行政改革结合起来;提高公民对绩效评估的参与度;要重视对公务员个人的绩效评估;绩效评估要与管理模式相适应;绩效评估要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保障机关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设定,机关事务管理面多事杂任重,创新机关事务管理是实现从“制度优势”转向“治理实效”的重要一环。实现机关事务管理现代化,其本质是从“广度”到“深度”的深刻转变:新时代下的机关事务不再仅仅强调业务广度方面上的面面俱到,更期望其能在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优化政府职能等更深层面扮演积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机关事务领域改革,不仅仅是对其职能的不断调整,其本质在于对宏观行政体制变革的主动回应与渐进调试,是国家治理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职能现代化、体制法治化、行为职业化、能力智慧化等制度优势。基于行政管理要素构成的分析视角,职能体系、职权范围、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都将是创新机关事务管理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县级政府行政改革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改革战略的正确选择是县级政府行政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前提。未来的县级政府行政改革必须走出纯粹的组织变革层面,进入组织变革、职能变革与政治变革三重良性互动的全面变革时代。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党委的纵横关系中,增加县级政府在行政改革中的自主性和县域公共利益的代表性,依据县域特殊性寻求政府职能与机构的合理性,变革权力结构,形成政府与社会良好合作的善治格局,是新时期县级政府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经验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转型带来的权威危机和管理性危机对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权力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形成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危机情势,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的权力结构、制度与技术安排上进行了多项治理创新,通过对地方政府的治理创新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推动了地方治理变迁,地方治理正趋于取代地方管理。但是,这种可选择性替代路径仍然是地方政府主导型的,最终起作用的仍然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创新符合整体性改革的发展方向,并将有力地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