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也论知识产权的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人们就其创造的无形的非物质财产——智力成果与工商业信誉——所依法享有的权利,对其外延应以“创造性成果权利”与“识别性标记权利”取代传统的工业产权与著作权的二分法体系;知识财产权体现为所有权与用益权两种,知识财产所有权的权能表现迥异于有形财产所有权;处于同一个层面、反映知识产权普遍属性、足以表明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等是评述知识产权特点的标准,知识产权的特点只应是地域性与时间性;地域性与时间性的存在取决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产权 (一)概念及特征。知识产权是人们对自己脑力劳动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它有以下特征:1、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人们因享有知识产权可给自己带来物质利益。2、知识产权是与人身不可分的财产权。任何财产权都没有人身权的性质,可依法转让和继承。知识产权除有财产权性质外,还具有人身权的性质,除法人名称权外,不能转让和继承。3、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知识产权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得承认、保护后,只在该国或地  相似文献   

3.
<正> 一、企业知识产权的概念及范畴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以及生产活动经营中工商业标记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对于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主要是指由专利、著作权、商标、服务标记、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信息和商业秘密信息等组成的工业或商业产权。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从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翻译而来,在我国台湾地区又译为智慧财产权。顾名思义,知识产权是人们智力劳动成果所取得的一种财产属性的权利。人们的这种智力劳动所形成的知识产权,一方面表现为产业领域的发明创造、商标等,称之谓工业产权;另一方面表现在文学艺术创作上,称之谓著作权或版权。  相似文献   

5.
<正> 一、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一项以智力成果为客体的民事权利。知识产权在我国以前的民法学著作中多称为智力成果权。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和发明权。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而智力成果和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等有体物不同。它是一种具有巨大价值的无形财产。虽然知识产权也带有某些财产权利的属性,但和一般的财产所有权不同。它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主体应是其来源地群体,其他归属都是不合适的。依据知识产权的著作权归属原则——谁创造了智力成果,谁享有其著作权,决定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创造者即其来源地群体是其著作权主体。谁创造了智力成果,谁享有其著作权,是国际上通行的知识产权归属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 智力成果权是公民或法人通过智力劳动创造出智力成果,依法所应享有的权利。它包括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以及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权。在国外,智力成果权称为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等。智力成果权法律制度是商品经济和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智力成果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大大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凡是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都有  相似文献   

8.
赵雯 《山东审判》2006,22(6):45-49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应当享有的民事权利。与传统财产权相比,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权利客体具有非物质性与可复制性①,没有长、宽、高等立体空间特征,人们无法通过感官直接接触来感受它的存在,而必须通过抽象的思维。该特征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和原则等与传统财产权的不同。本文试从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特点出发,对其审判机制的完善作一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特点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特点与知识产权的特征密切相关,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一面。总体上讲,专业性强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  相似文献   

9.
界定智力成果产权边界的确权规则是知识产权法的核心规则.沿袭十九世纪所形成的工业产权与艺术财产权二分的确权模式,专利权采取了行政审查的确权机制,而著作权确权则由权利人自行开展.以传统媒体节目著作权确权为例,确权工作一直都属于梳理自有版权资产的内部管理事项.然而,著作权具有私权与公权交织的双重属性,私权本质决定著作权确权主体可为权利人本身,而公共利益属性意味着政府公共职能应成为确权的辅助手段.由于权利人在确权物资、确权动机、确权方法等方面存在客观局限性,因而有必要发挥政府弥补著作权基础制度领域“市场不足”的功能和优势,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以实现著作权确权对于私利与公益的双重效能.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是指在国防科研、生产中,由国家拨款所产生的知识产权,更进一步讲,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是指在国防科研、生产中,法律赋予国家、智力成果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对涉及国防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具有军民兼容性,军用与民用的界限已被突破,国防科技的多种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如,计算机既可用于军事自动化指挥和处理军事情报,也可用于民品生产的控制管理;无人驾驶飞机既可用于军事侦察,又可用于森林防火监控。从第三次科技浪潮看,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手段,都是首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与动产物权均为财产权的主要类型。由于动产物权出现得较早且具有生活中的直观性,相对来讲易于被理解和接受,是一种大众化的财产权。而知识产权由于其客体为创新性智力成果,具有无形性(非物质性)的特点,其权利构造等基本理论要么被弃置不顾、与动产物权混为一谈,要么被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组合,智力成果作为知识产权人身权客体,不可与作者分离;作为知识产权财产权客体,可与作者分离.如立法采婚后所得共同制,因智力成果发生夫妻共有,应规定智力成果,而非知识产权,或知识产权收益,为共有对象.  相似文献   

13.
在智力创造中,既包含了人类公有的思想,也包含了创造者本人的独创的思想。知识产权中涉及到与思想有关的财产或者财产权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知识产权涉及智力产品的保护,其保护的客体就是负载思想的知识产品。这一特性决定了知识共有物在协调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虽然是以有形财产为对象的,知识共有物的存在由于可以满足劳动学说中的获得财产权的“先决条件”——智力创造者对其智力创造物的知识产权以不伤害其他人的同等的创造力为前提,以及以不妨碍从已有的文化和科学遗产中吸收涵养为前提——洛克的劳动学说也可以佐证知识产权制度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4.
商标权与其他在先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是人们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造的成果,狭义的知识产权则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企业名称权、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等权利。商标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对商标注册申请人依法赋予其对注册商标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商标权与在先的其他知识产权存在着权利冲突,表现为商标权与其它知识产权的客体相同或近似,而主体却不同,商标权的取得在其他知识产权之后,商标权的行使必然构成对在先的他人的知识产权的限制或损害,并由此产生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现状及问题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权利。我国已建立起较高水平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已初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各级检察机关坚持检察工作为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对侵犯自己知识产品的行为人所提起的一种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是其财产权.财产权是关于财产的权利,是法学的范畴,但财产则是经济学的范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可能是私有财产.这与法学将知识产权作为私有财产权对待相矛盾.从讨论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力图阐明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这些概念包括资源、财富、财产、商品、价值、效用、稀缺、劳动、劳动力、特许权、财产权、以及财产权的直接客体、间接客体和终极客体等.通过对这些概念的阐释,将知识产权纳入以边际效用价值为基础的经济学构架,从而在知识产权领域架起一座经济学与法学互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续写作品及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写作品及有关问题研究孙国瑞一、有关著作权的基本问题所谓著作权,又名作者权,英美法系国家称其为版权,它是人们对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的一种专有权利,是对人类智力成果予以法律保护的方式之一。著作权作为一项专有权利,主要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前者又称...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这已经毫无争议,但通说的著作权"人格财产一体"的奇特属性,导致人们得出了著作权既不是人格权也不是财产权的结论。事实上,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区分意义在于两者适用不同的规则。决定适用规则的是权利背后的利益性质而非权利所指向的对象,因此将对象作为权利的分类标准无法体现规范意义。我国民法应当抛开"对象—权利"对应的预设,将著作人格权、著作财产权分别纳入民事人格权和民事财产权的范畴,从而消除著作权作为民事权利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一、对知识产权实行行政保护的依据所谓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是指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对侵犯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行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以保护智力劳动创造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我国对知识产权实行行政保护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 首先,是由知识产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具有假强的专业性和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