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2年,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国首任总统魏茨曼因病去世。以色列驻美大使奉总理之命,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探询提名其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的意向。“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儿也不了解。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国家总统呢?劳驾请你向报界解释一下,帮我解围。”爱因斯坦婉言谢绝了。一位极其崇拜爱因斯坦的以色列驻美记者在电话里劝他说:“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职位可以说是象征性的。  相似文献   

2.
国债·金融意识·国债市场本刊记者国债:熟悉的“陌生人”今年,国家将发行1000亿国库券。国债,似乎谁都知道,但有多少人能说清它是什么?为什么要发行?它给国家带来什么?它给百姓带来什么?国债市场形势如何?本刊记者采写的这组专题报道,将尽我们所知,逐一细...  相似文献   

3.
钟沛璋 《民主》2004,(5):45-45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国人皆知的。爱因斯坦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却并不为国人共知。直到上世纪未西方国家评选谁是20世纪的“千年思想家”,汇集全球一个月投票结果: 马克思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这才引起人们对爱因斯坦作为伟大思想家的重视。像马克思一样,爱因斯坦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4.
小溪巴赫     
《党政论坛》2009,(20):7-7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乐影响了三百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无以言说,难以描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团结     
安替 《党政论坛》2013,(6):12-12
李瑞环一次访问香港,一位记者问:“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听到这一回答,许多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6.
王丹  李彦  顾淑霞  刘蔚如  付彦 《民主》2013,(12):30-33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名科学家,没想过做别的。凡是不知道、没发现答案的东西我都很感兴趣;探索未知的事情,我都喜欢做。”——罗永章  相似文献   

7.
黄小平 《党政论坛》2013,(18):42-42
有一个小山村,十分闭塞,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没有走出过这个小山村。一日,一位旅人来到这里。旅人问村民:“你们知道你们的村庄在哪里吗?”村民们笑了,心想,自己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怎么不知道自己的村庄在哪里呢?“你们说你们知道,那就说说到底在哪里呢?”旅入问。可轮到大家说时,都说不上来。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则故事:西汉时候,有一天,汉文帝在召见群臣以后,向右丞相周勒提出了一个问题:“全国一年要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要进多少钱粮?”周勃又支吾着回答不出,满脸羞愧,急得汗流泱背。汉文帝转而又向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说:“皇上买了解这些情况,请询问具体管理这些事的官员。”文帝问:“那么到底去问谁呢“’陈平说:“是上要知道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件,可以问廷尉(中央司法官);关于钱粮的事,可以问票内史(中央主管钱粮的官)”。文帝紧接着又问:“按照你说的,各个方面的事都有…  相似文献   

9.
潘燕 《瞭望》1995,(18)
政府、企业,都需要更新思维──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盛洪本刊记者潘燕记者:看了本刊记者反映上海新一轮企业改革难题的文章,您觉得主要问题出在哪里?盛洪:我看有的出在政府决策上,有的就在企业内部。关键是政府、企业都需要更新思维。比如“二毛”在清产...  相似文献   

10.
赵畅 《党政论坛》2008,(3):63-63
读报看到一个材料,汤显祖在给老朋友岳石帆的信中写道:老兄来信说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常为世人所怀疑、困惑、不能接受。其实,恰恰是“疑处有佳”。如果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为世俗叫好,又有什么意思?正因为平时不能随众从俗,往往受到非议,“世疑何伤?”不求人惑于我,但求无愧我心。  相似文献   

11.
还完债再走     
郭海婴 《党政论坛》2010,(16):14-14
小和尚救回一个轻生者。那人悠悠醒转,对方丈说:“谢谢大师。但不必费力气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了。今天不死,明天也还是要去了结的。”方丈叹了口气:“我确实制止不了你。可是我想问问,你的债都还了吗?”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本文作者,我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年轻人,在此我要非常诚实的告诉您一件事:我不知道晋太宗是谁,各种资料都找不到有这么个人,正当我准备放弃时,突然又在《晋书》帝纪部分的倒数第二卷发现一句“庙号太宗”。而当我看完相关资料后,我震惊得泪都流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享受     
徐新 《党政论坛》2009,(8):26-26
美国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花费了17年的时间,缝制了一床拼花棉被。这床棉被在美国的民间艺术展中,引起观赏者极大兴趣。有一位记者采访老人时问:“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你不觉得辛苦、寂寞吗?”老人回答说:“不,一点也不。这17年我每天都感到快乐和满足。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对我来说不是受苦,而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4.
邓亚萍 《党政论坛》2010,(24):39-39
我与萨马兰奇先生相识于1991年日本举办的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他由日本皇太子陪同观看了我与朝鲜李粉姬的女单决赛。只有18岁的我敢打敢拼,3:0获胜。颁奖前翻译对我说:“你知道一会儿谁给你发奖?萨马兰奇!”我睁大了眼睛问:“萨马兰奇是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老寿星院士、至今仍在工作着的一百零二岁著名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有一个奉行终生的座右铭:“学问要看胜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我们知道,大多数老科学家都生活简朴,不慕奢华,而贝老则尤其如此。踏进贝时璋的家里,觉得从房子、家具、电器到他的日常工作、生活用品都不合他的身份,一切都显得过于简朴,甚至于简陋,可是他却习以为常。特别典型的是他长年拎的一只公文,包寿命已超过半个世纪了,式样陈旧。还打过补丁,但他包里放的外文资料却是最新的。贝老不是没这个经济条件,相反作为一个资深院士,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记者曾问过亚太首富李嘉诚:“君以为一生之中,最快乐的一刻是何时?”李嘉诚说:“开了一间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日落打烊时,紧闭店门,在昏暗灯下与老伴一张一张数钞票。”李嘉诚的答案令记者所料不及。但这真是妙答啊,一点都不做作,谁都会对这样的快乐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7.
说“比”     
说“比”江苏孙杨生最近从广播里听到:有位记者到一个条件极其艰苦的边防哨所采访,问一个战士:“你觉得苦吗?”那位战士回答:“我想,一个人可以活70岁吧,当义务兵才3年,就算3年都驻守边防,还有67年是别人在这里站岗放哨,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当然也包括我...  相似文献   

18.
张素我  周海滨 《各界》2014,(12):89-90
1966年初夏,我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乱翻了天。 毛泽东在天安门多次接见红卫兵,父亲每次都看电视。天安门广场上“伟大”、“万岁”的标语到处都是,字写得特别大,非常显眼。父亲看了一个劲地摇头,但不说话。余湛邦一直陪伴在侧,他说,父亲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是向来反对个人崇拜的吗?”  相似文献   

19.
方成 《党政论坛》2011,(12):22-22
看上去像60岁,听说话像50岁,身体硬朗,童心不泯,这是外人眼中的我。有人问:“方老,您都90高龄了,还成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难道就没有烦心事吗?”我笑。“烦心事来了,你何不幽它一默?”  相似文献   

20.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