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全球要闻     
《瞭望》1998,(24)
全球要闻(6月1日—7日)日本三党执政联盟解体日本联合执政三党(自民党、社民党、先驱新党)领导人6月1日举行“告别会谈”,社民党和先驱新党表示正式退出执政联盟,从而宣告维持4年的三党联合执政最后解体,自民党再次开始单独执政。会谈中,社民党党首土井多贺...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0,(36)
日本和朝鲜第十次邦交正常化谈判首轮会谈8月22日在东京结束,会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南联盟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约万诺维奇8月22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对驻科索沃的多国维和部队强行接管位于科索沃北部的“特莱普察”钢铁企业冶炼厂表示“最强烈的抗议”。 印度尼西亚总统瓦希德8月23日宣布重组后的新内阁,内阁成员由原来的36人减少到26人。此次内阁重组旨在精简机构,提高效率,集中精力解决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尽快使国家摆脱政治和经济危机。 海湾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车320客机8月23日在巴林海域坠毁,…  相似文献   

3.
伦敦专电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7月4日在伦敦举行首脑会谈,重点讨论了如何减少日本对欧共体的巨额贸易顺差和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的问题。会谈取得了成果,英国首相梅杰称这次会谈为“有价值的”讨论,日本和欧共体将“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这次会谈是在日本宫泽首相访问美国同布什总统会谈之后和西方七国慕尼黑首脑会议召开前进行的。这是日本和欧共体之间的第二次首脑会谈。第一次于1991年7月在荷兰海牙举行,以后每年举行一次。海  相似文献   

4.
日内瓦专电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政权3月2日在日内瓦的“万国宫”开始了新的一轮间接会谈,双方就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安排基本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到3月7日本文发稿时,这轮会谈尚未结束,但据舆论预测,它可能是长达5年多的间接会谈的最后一轮,双方将就解决阿富汗冲突达成协议。由联合国秘书长私人代表迭戈·科多韦斯主持的巴阿间接会谈,自1982年6月开始以来,已经历了近六个春秋。在漫长的谈判中,巴阿双方已就互不干  相似文献   

5.
日美关系进入新时期夏兆龙上月日美首脑会谈破裂,意味着日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标志着东京服服贴贴地顺从华盛顿的时代结束了。日、美报刊纷纷就此发表评论说,这次首脑会议的结果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进入了一个“合作与对抗并存”的新时期。日本《读卖新闻》分析...  相似文献   

6.
四月的平壤,风和日丽,百花绽 放。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季 节里,朝鲜和日本从5日至7日重开中断了八年之久的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双方在“良好的气氛”中就历史遗留问题及其他共同关心的所有问题进行了“坦诚的”讨论,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共识,并一致同意继续举行谈判,以推动邦交正常化进程。此间有关人士认为,此次谈判得以顺利进行表明了双方对通过谈判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强烈愿望,标志着长期处于冰冻状态的朝日关系已开始缓慢解冻。 朝日双方在会谈结束后发表的一份联合新闻公报说,双方在“良好的气氛”中就所有问题,包括日本如…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克林顿4月16日至18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日美双方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以下简称《联合宣言》)。与以往历次美日首脑会谈不同,这次会谈首次把加强美日安全合作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主题,而两国贸易被摆在次要地位。从《联合宣言》及美日签署的有关协定看,以美日安全条约为核心的两国安保体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美日安全条约的目标和范围悄悄地扩大了,而从“保障日本安全”扩展到针对“整个亚太地区”。 美日安全条约于1951年签署,并于1960年修改而存在至今。根据这项条约,美国在日本驻军4.7万人,并使用日本3万公顷军事基地,以防止他国对日本的武装进攻。从美国方面说,它搞这个条约一方面有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  相似文献   

8.
刘升 《瞭望》1994,(10)
说“不”的不仅日本刘升1994年刚开头,就有两件事情让美国人不舒服,一件是日美首脑会谈竟然破裂,另一件是俄罗斯出奇制胜,制止了北约对波黑的空袭。二次大战以后,日本成为美国在其全球战略中放在远东的一颗棋子,正是在美国的扶持和帮助下,日本经济得到恢复、成...  相似文献   

9.
小泉访美为“后小泉时代”的日美关系及同盟铺路美国总统布什6月29日同来访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举行会谈并出席了联合记者招待会。小泉在讲话中多次提到日美同盟,强调日美同盟已经超出了两国的范畴,是“世界范围内的同盟”。布什和小泉在会谈结束后签署的联合文件中更是抛出了“21世纪的新日美同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唐焦会谈”为什么引人注目?本刊记者李大宏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副会长兼秘书长邹哲开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的会谈(“唐焦会谈”),历时5天,巳干2月5日在北京圆满结束。会谈引起海内外新闻媒体和两岸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而其所...  相似文献   

11.
日本歪曲历史教科书激怒韩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汉城大学教授协议会谈5月21日致函联合国总部说,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不仅不反省战争罪行,反而美化战争”。日本政府对历史教科书中把日本侵略韩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说成是“进出”、把侵略战争说成是“解放战争”等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这是日本政府“企图在21世纪向其国民进行侵略思想和政策的教育”。因此,日本“不能成为对世界和平与安全负责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相似文献   

12.
国际要闻     
《瞭望》1996,(22)
曼德拉改组南非内阁 南非总统曼德拉5月13日宣布改组内阁,任命4名非国大组织成员为新部长,他们将在国民党的4名部长6月30日退出内阁后接任。 韩美日就朝鲜问题举行政策协调会议 韩国、美国、日本三国高级官员5月13日至14日在韩国济州岛举行会议,协调三国对朝关系的立场。会议主要议程包括朝鲜对“四方会谈”的态度、三国对朝鲜提供援助和进行经济交流的问题。“四方会谈”是韩美两国总统4月16日提出的。 法国总统首访英国 法国总统希拉克5月14日访问英国。希拉克希望英国1999年正式加入欧洲货币联盟,他还与梅杰就疯牛病、欧洲建设等问题举行了会谈,这是法国总统12  相似文献   

13.
江培柱 《党政论坛》2008,(20):62-64
“添了麻烦”掀起波澜田中首相一行抵京的当日下午,中日双方就邦交正常化的谈判立即正式展开。谈判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中日两国总理与首相的小范围限制性会谈;二是两国外长的会谈;三是双方主管官员级别的工作会谈。两位总理和首相主要就重大的原则问题进行陈述并交换意见,外长根据首脑会谈的精神和指示,商讨起草联合声明,由主管负责官员具体落实文字。  相似文献   

14.
日前,台当局世卫宣达团四处游说,但美国拒绝会面,日本反应冷淡。日前,美日“二加二”会谈共同声明又不再把台海列入“共同战略目标”,这说明民进党蓄意以“台独”绑“大选”,已引起美日关切,并开始联手牵制陈水扁“急独”的倾向。日本对台政策向左转温家宝访日时,曾针对反“台独”问题要求日方表态支持,安倍  相似文献   

15.
东京专电 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和韩国总统卢泰愚11月8日在日本的古都京都举行了一次“不拘形式”的非正式会谈。双方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表明了某些共识,但是并未能触及影响两国关系的悬案。可以说,这是一次回避矛盾的首脑会谈。  相似文献   

16.
北京六方会谈与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6个与朝鲜半岛安全利益攸关的国家于8月27日~29日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这是今年4月下旬北京三方会谈的继续,来之不易。由于朝核危机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到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全,因此六方会谈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7.
日本政府在8月30日突然宣布,小泉首相将于9月17日访问平壤,与金正日总书记进行两国首次高峰会谈。小泉的平壤之行将为消除长期以来两国对立的关系创造机遇,其动向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日本改善对朝关系的意图。日欲抓住有利时机走出对朝外交困局。朝鲜开展全方位“新外交政策”后,日本唯恐落后于美韩两国,采取  相似文献   

18.
杨中旭 《党政论坛》2009,(16):16-16
5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吴伯雄率领的中国国民党代表团举行了会谈,媒体称之为“二度胡吴会”——中国国民党重掌台湾政权之后,这已经是国共两党连续第二年举行最高规格的会晤。会谈中,胡锦涛除了放出新“胡六点”,在旧“胡六点”基础上强调加强国共两党高层交往,更借用唐诗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实质性地推动两岸关系,破解政治坚冰,引起海内外舆论惊叹一片。  相似文献   

19.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飞抵北京。她此行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是她将不得不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正式会谈。她的对手是邓小平。毛泽东生前曾赞扬邓小平“原则性强”,“开钢铁公司”,“柔中寓刚,棉里藏针。”撒切尔夫人则是继丘吉尔后英国政界的铁腕人物,人称“铁娘子”,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一向以强硬和变通著称。9月24日,她正式与邓小平进行会谈。撒切尔夫人胸有成竹地打出早已准备好的第一张牌,更为主要的是她自以为挟着英国与阿根廷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的胜利余威前来中国的。因此,她以强硬的态度提出,历史上…  相似文献   

20.
东京专电 为出席日德两国外长第14次定期协商,德国外长根舍从2月11日至13日访问了日本,这是时隔7年德国外长首次访问日本,而且也是德国统一后日德两国外长第一次就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举行正式会谈。 日德外长在会谈中一致认为,在东欧各国发生巨变,苏联解体后,日德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上升。在地缘政治学上,虽然日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