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一、当前党内文风存在的问题党内的不正文风是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当年毛泽东批判的党八股的八种表现在今天不仅没有绝迹,而且时常乔装打扮、改头换面,品种繁多、五花八门,招摇过市、令人生厌。举要如下:"注水文章"。作报告写文章,洋洋洒洒、云腾雾罩,  相似文献   

2.
党内的不正文风仍是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当年毛泽东批判的党八股的八种表现在今天不仅没有绝迹,而且时常乔装打扮、改头换面,品种繁多、五花八门,招摇过市、令人生厌。举要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风问题是老话题,又是新问题。说它是“老话题”,因为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就开始整顿文风,整顿文风是延安整风的三大任务之一;说它是“新问题”,在于当前新形势下,文风不正已引起广泛关注,中央多次强调改进文风。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指出要“从中央做起”,切实改进文风。可见我们的文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加以改进。和一般干部、普通群众相比,领导干部位高言重,说话更有“分量”,而且,领导同志的文风,往往直接影响到干部群众的文风,正因如此,改进文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蔡建勇 《党政论坛》2010,(17):48-49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讲话,围绕为什么要大力改进文风、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文风、怎样大力改进文风,集中论述改进文风的问题。讲话言简意赅、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思想理论性。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针对特定对象发表这样一篇特别讲话,  相似文献   

5.
切实加强和改进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风是构成党风的重要基石,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端正文风。当前,文风不正的问题相当普遍和严重,端正文风已成为党风建设的当务之急。关键是全党要高度重视,大力弘扬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相似文献   

6.
文风是思想作风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党历来重视文风问题.毛泽东同志将党内不良的文风称之为党八股,而且还指出:“不但文章里演说里有党八股,开会也有.‘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同时他严肃指出:“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告诫我们,要多干实事,力戒空谈.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文风不纯的现象依然存在,各种形式的八股之风还在盛行,与我们担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宏伟任务极不相称,必须予以彻底扫除.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任克礼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当前文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改革意见.本刊发表记者对任克礼同志的这篇专访,希望能引起各级干部对改进党政机关文风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并强调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  相似文献   

8.
延安整风解决的主要问题 延安整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全党整风学习的开始。这次整风最重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为主观主义所统治。党内反复出现的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都表现为理论同实际相脱离,主观同客观相分裂。  相似文献   

9.
石学峰 《党政论坛》2013,(21):14-15
党内民主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大部分。因此,如何让党内民主在党内选举中运转起来,这既是实现党内选举民主化的重要保证,更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要让党内民主在党内选举中运转起来,必须从以下四个关键节点着手: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并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进一步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的渠道,丰富党内民主的形式,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党内事务,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党内事务,  相似文献   

11.
刘益飞 《理论视野》2012,(3):49-51,55
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内民主的认知程度、自觉程度、实践程度,往往会对党内民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真信,就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真诚地崇信党内民主、追求党内民主、笃信“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基本价值;所谓真懂,就是领导干部要弄明白如何去发展党内民主,尤其是弄明白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路径是什么;所谓真做,就是领导干部在发展党内民主上要言行一致,要有紧迫感,真抓实干,勇于突破,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王馨荣 《学理论》2009,(15):174-175
党内民主的结构形态和路径实现,是由三个形态和路径构成:党内民主意识-心理形态,通过培养教育的路径来增强;党内民主制度-规章形态,通过立章建制的路径来完善;党内民主行为-程序形态;通过刚性有序的路径来进行。充分认知党内民主的心理形态、党内民主的规章形态、党内民主的程序形态,对增强共产党员党性意识,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党党内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存在着一套违背党内民主正确理念的潜在错误观念,并在它的支配下形成了一套潜在的、违背党内民主制度规范的运行规则,左右了党内生活状况,制约了党内民主发展。要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消除“党内潜观念”的影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建构清晰的党内法规责任类型框架,对于推进党内法规责任体系内部的融贯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党内法规责任设置存在种类纷繁庞杂、轻重序列模糊以及属种关系不明等缺陷,亟待予以完善。为此,有必要运用类型化思维,以党内法规责任蕴含的制裁性、回溯性和威慑性为判别要素,对诸多党内法规措施进行甄别,将不符合识别标准的措施予以排除,从而厘定党内法规责任类型化的对象范围。在此基础上,增设警示处理党内法规责任类型,最终建立起党内法规责任的三大类型,即警示处理、组织处理、纪律处分,从而为破解当前党内法规责任设置不统一问题提供路径参考,也为党内法规责任体系的完善提供基本范畴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但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要警惕政党分裂。为了防止政党分裂,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维护党的团结,不能动摇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实行党内分派。  相似文献   

16.
一、十六大以来党内监督制度的新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已逐步建立起以党内民主制度为核心、以领导干部监督制度为重点、以党内巡视制度为保障、以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支撑的党内监督制度框架体系,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清华 《求知》2007,(10):4-5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强调指出,要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使党内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指明了继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党内“权力三分”机制的构建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之间既要彼此制约也要相互协调,这是由权力自身的属性决定的。要构建党内“权力三分”机制,就必须科学划分党内权力资源,理顺权力之间关系,使三部分权力在既相互分离制约、又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中实现高效运转。根据党内权力来源和权力授受关系,应使党代会行使党内决策权,党委会行使党内执行权,纪委行使党内日常监督权。现阶段我们应通过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健全党委会制度,改革纪委领导体制来构建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党内“权力三分”机制,实现党内权力的阳光、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一、实行党内言论开放 实行党内民主,必须赋予党员知情权。党员拥有知情权,势必要求拥有言论权,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无疑要求党务公开和言论开放。过去,由于我们党内民主氛围不足,言论自由成了禁区,造成党内言论开放的缺失。现在,随着党内民主的发展,必须实行党内言论开放。  相似文献   

20.
季冬晓  王婵 《理论探讨》2023,(3):44-51+2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大力加强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新时代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各位阶党内法规体系、各领域党内法规体系和各层面党内法规体系等三个部分构成,呈现出体系架构的统一性、具体内容的规范性、调整范围的双重性、作用方式的多元性等基本特征。完善新时代党内法规体系,要坚持以党章为本与上下有序相呼应、系统构建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协调、与时俱进与稳中求进相融通的原则。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社会行为规范两个宏大视角予以考虑,合理利用德法共治的思维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